全紅嬋要回來了,她因為身體發育和舊傷復發,已經半年沒有跳水了,現在準備在11月的全運會上重新站上跳臺,這段時間陳芋汐一個人頂著壓力,連續拿了好幾塊金牌,可是沒有人說陳芋汐厲害,反而有人說陳芋汐是撿漏冠軍,說陳芋汐贏是因為全紅嬋不在。
![]()
陳芋汐在鏡頭前忍不住哭了,她說自己曾經想過不再練習跳水,這話聽著讓人心里難受,陳芋汐并不是輸不起,而是就算贏了別人也未必相信她真有實力,觀眾看比賽的時候總喜歡把運動員互相比較,全紅嬋拿了冠軍大家就說她是天才運氣好,陳芋汐贏了就被說是靠對手失誤,其實她們兩個人的技術都在不斷進步,只是身體進入發育期發生了變化,影響了動作表現,這一點卻很少被人提起。
![]()
跳水運動員在十幾歲這個階段最不容易,身高體重一增加,就得重新調整入水角度,壓水花變得更難,全紅嬋曾經因為吃得太多、訓練中斷受影響,陳芋汐也總是憋著情緒,心理壓力一直很大,這些在訓練體系里都被看作必須付出的代價,教練團隊只盯著拿金牌這件事,沒人關心她們累不累,周繼紅帶領隊伍拿了三百多塊金牌,卻沒人提出疑問,為什么非要分出第一第二,為什么不能讓全紅嬋和陳芋汐兩個有天賦的選手都綻放光芒。
![]()
網絡上的討論方向有點奇怪,2023年世界杯全紅嬋和陳芋汐一起拿到雙人金牌,評論區反而吵得厲害,有人覺得陳芋汐是靠全紅嬋帶出來的,有人說全紅嬋的動作精準得像設定好的程序,這種爭論差不多就像綜藝節目里幾個姐姐互相較勁的樣子,體育本來應該看的是運動員的實力和表現,現在卻變成大家發泄情緒的地方,沒人去關注數據、傷病情況或者訓練安排,反倒是陳芋汐流淚的畫面在抖音上火了起來,彈幕上滿屏都是“她哭得真好看”“全紅嬋該心疼她”。
![]()
全紅嬋這次復出,不是為了打敗某個對手,她報名三個項目,表明隊伍對全紅嬋的技術有信心,全紅嬋沒有退步,反而訓練得更努力,陳芋汐也沒有退出,還在堅持跳水,不是因為陳芋汐想贏全紅嬋,而是陳芋汐不愿意被當作只能在全紅嬋缺席時取勝的人,陳芋汐用自己的方式繼續前進,即使沒有人理解。
![]()
她們兩人私下里相處融洽,從未爭吵過,但外界總是試圖將她們分個高下,觀眾熱衷于評判誰更出色,媒體也樂于制造對立情緒,結果使得兩位女性都陷入困境,一位被視為天才型人物,另一位則被看作陪襯角色,沒有人愿意承認這個事實:她們各自都有優秀之處,不需要通過貶低對方來抬高自己,這種現象本質上并非比賽本身的問題,而是人們過于習慣區分優劣高低,卻忘記了她們也是擁有真實情感的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