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一則來自河南鄭州的新聞,悄然溫暖了無數人的朋友圈。
鄭州二七區長江東路小學教育集團做了一件“小事”——他們為老師們專門設置了“情緒假”。是的,你沒看錯,就是“情緒假”。
請假理由可以很簡單:“臨時有事”或者“心情不好”。請假時長很靈活:一小時、半天、一天,任君選擇。最關鍵的是,不計入考勤,不扣一分錢。
這則消息一出,沒有宏大的敘事,沒有刻意的煽情,卻瞬間擊中了無數人,尤其是教師群體內心最柔軟的地方。
老師不是超人,也需要“喘口氣”的權利
在我們的傳統認知里,老師是“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的化身。他們被賦予了崇高的光環,仿佛必須是永遠耐心、永遠充滿活力、永遠情緒穩定的“超人”。
但我們都忘了,老師也是普通人。
他們會在清晨醒來時,感到莫名的疲憊;他們會因為家庭的瑣事而心煩意亂;他們會遇到難以溝通的家長而感到委屈;他們會因為批改堆積如山的作業而壓力倍增……
在走上那三尺講臺前,他們和我們一樣,有喜怒哀樂,有情緒的低谷。
以往,這些情緒只能被強行壓下,戴上一副“我很好”的面具,去面對幾十雙清澈的眼睛。但情緒不會消失,它只會累積。一個被負面情緒包裹的老師,如何能傳遞出教育的溫度和快樂?
長江東路小學的“情緒假”,恰恰撕下了這層“道德綁架”的標簽。它大聲地告訴每一位老師:你的情緒,是被看見的;你的感受,是重要的。你擁有“不開心”和“需要休息”的權利。
一小時的“逃離”,是為了更好地歸來
“情緒假”最人性化的地方在于它的靈活性。
有時候,壞情緒就像一場雷陣雨,來得猛,去得也快。或許只需要安靜的一小時,在校園里散散步,在辦公室里喝杯咖啡,或者僅僅是放空發呆,就能讓內心的風暴平息。
這“一小時”的假期,不是懈怠,不是矯情,而是一次高效的“情緒復位”。它允許老師在情緒即將失控的臨界點,有一個安全合法的“暫停鍵”,從高壓環境中短暫“逃離”。
這短短的一小時,修復的不僅是老師的情緒,更是對幾十個孩子一堂課質量的保障。允許老師“充電五分鐘”,他們才能“續航一整天”。
這背后,是學校管理理念的巨大進步:從冰冷的制度管控,轉向溫暖的人本關懷。 它信任老師的職業操守,尊重老師的個體感受。這種信任和尊重,最終會轉化為老師對學校更強的歸屬感和對工作更深厚的內驅力。
善待老師,就是善待我們的孩子
有人說,這是不是太“慣著”老師了?會不會有人濫用?
但我想說,當一個組織愿意用最大的善意去對待它的成員時,換來的往往是更多的自覺與擔當。被溫柔以待的老師,會更溫柔地對待學生;被充分尊重的老師,會更全力以赴地投入教學。
教育的本質,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如果一個老師的靈魂是干涸的、疲憊的、充滿負面情緒的,我們又怎能期望他去喚醒孩子們心中對世界的熱愛與好奇?
善待站在講臺上的那個人,其實就是善待坐在課桌后的每一個孩子。
鄭州這所小學的“情緒假”,像一顆投入湖面的石子,激起了遠超事件本身的漣漪。它讓我們看到,一種更具現代性、更富有人文精神的管理方式正在萌芽。
它不僅僅是一個假期,更是一個信號,一種姿態:在這個高速運轉的社會里,我們開始正視并關懷每一個個體的心理健康與情緒價值。
這堂課,不僅是上給老師的,更是上給整個社會的。為這樣的“暖心政策”點贊!希望這樣的“別人家的學校”,能越來越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