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海軍正在與通用動力電船公司和 HII 紐波特紐斯造船公司敲定一項多年采購計劃,采購 10 艘弗吉尼亞級潛艇和 5 艘哥倫比亞級潛艇,合同預計于 2025 年底完成。
美國海軍學院新聞網2025 年 10 月 30 日報道,美國海軍即將批準一項新的多年期潛艇合同,該合同將為建造 15 艘新型核動力潛艇提供資金。該計劃包括十艘Block VI弗吉尼亞級攻擊潛艇和五艘哥倫比亞級彈道導彈潛艇。與 Electric Boat 和紐波特紐斯造船廠的談判仍在繼續,以在 2025 年底前敲定成本、時間表和生產細節。
由于勞動力和材料成本上漲,涉及通用動力電船公司和 HII 紐波特紐斯造船廠的談判已被推遲,但預計很快就會結束。 HII 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克里斯·卡斯特納 (Chris Kastner) 表示,海軍和工業團隊“正在非常努力地工作,以期在年底前完成這項工作”。他在財報電話會議上證實,在聯邦政府關閉期間,造船資金和合同討論仍在繼續。該交易的目的是維持更換老化潛艇所需的生產節奏,并在洛杉磯級和俄亥俄級等老舊艦艇接近退役時保持水下打擊和威懾能力。海軍、通用動力電船公司和 HII 的紐波特紐斯造船廠之間的討論重點是管理授標時間、材料采購和勞動力流動,以減輕財政不確定性造成的延誤。談判的目的是授權即使在臨時資助措施下也能開展工作,以防止進度延誤,從而影響模塊車間、反應堆制造和舾裝作業。
在持續解決期間,兩家造船廠都在繼續進行設計和生產準備工作,并得到了提前采購和供應商承諾的有限資金的支持。海軍還實施了勞動力穩定措施,以限制焊工、電工和核管道安裝工等專業行業的人員流失。這些努力得到了早期資助決定的加強,包括4月份為最后兩艘V型弗吉尼亞級潛艇、未來的巴爾的摩號(SSN-812)和亞特蘭大號(SSN-813)授予的價值185億美元的合同,其中包括勞動力薪酬調整的撥款。更廣泛的造船組合仍然活躍,福特級航空母艦約翰·肯尼迪號 (CVN-79)計劃于今年進行海試,Flight III 阿利·伯克級驅逐艦泰德·史蒂文斯號 (DDG-128)已在計劃 2026 年交付之前完成建造者試驗。
美國擁有全球最大的核動力潛艇艦隊,分為攻擊潛艇(SSN)和彈道導彈潛艇(SSBN)。截至2025年,該艦隊包括約50艘現役攻擊潛艇和14艘戰略威懾潛艇。核攻擊潛艇主要擔負反潛反水面作戰、情報收集、特種作戰部署和遠程常規打擊等任務。俄亥俄級彈道導彈核潛艇構成了美國三位一體核力量的海基部分,利用三叉戟 II D5LE 導彈維持持續的威懾巡邏。核推進裝置能夠在不浮出水面的情況下運行數月,從而能夠在遙遠的海域持續存在。目前艦隊現代化的重點是用新的弗吉尼亞級潛艇取代洛杉磯級潛艇,并逐步淘汰俄亥俄級彈道導彈核潛艇,代之以哥倫比亞級潛艇。工業產能管理仍然是一個關鍵問題,因為兩個潛艇項目都依賴于重疊的設施、供應商和熟練勞動力,因此需要同步的長期規劃。
海軍的水下戰略強調持續存在、延伸范圍和隱形,以在有爭議的海域保持作戰優勢。潛艇作戰通過提供常規和戰略威懾選擇,構成了美國海軍力量投送能力的基礎。在工業上,支持這支艦隊的生產網絡涵蓋美國各地數千家分包商,負責核部件、聲納陣列、推進系統和耐壓船體模塊。持續多年的方法旨在通過確保可預測的需求、減少成本超支和最小化生產缺口來加強這一網絡。兩條海底線路保持一致的生產節奏被認為對于減輕通脹壓力、控制進度風險和保持學習曲線效率至關重要。近年來,支持潛艇建造的工業基地面臨著材料短缺、勞動力流動和成本增加的問題,促使海軍尋求多年期方法作為穩定未來生產的機制。
弗吉尼亞級計劃仍然是美國攻擊潛艇建造的核心要素。即將推出的Block VI配置以之前的 Block V 改進為基礎,融入了新的聲納陣列、更新的戰斗系統和增強的靜音功能。每艘Block VI潛艇都將包括弗吉尼亞有效載荷模塊(VPM),這是一個船體延伸部分,內有四個大直徑管,能夠額外攜帶多達28枚戰斧對地攻擊導彈。與早期版本相比,VPM 將總有效負載量增加了約 75%。 Block VI 的資金從 2024 財年開始,撥出 15 億美元用于未來波托馬克號航空母艦 (SSN-814) 的提前采購。 2025 財年預算包括用于全面建造波托馬克號的 36 億美元,以及預計在 2026 財年和 2027 財年為后續部隊提供 37 億美元的額外長期材料資金。海軍的目標是維持每年兩艘船的建造速度,以維持供應商的生存能力。每艘弗吉尼亞級潛艇的水下排水量約為 7,800 噸,長度約 115 米,航速超過 25 節,并攜帶 Mk 48 ADCAP 魚雷和戰斧導彈作為主要武器。
Block VI 生產的管理被視為一項排序挑戰,需要在最終的 Block V 交付和 Block VI 組裝開始之間進行仔細調整。 2025 年 4 月授予巴爾的摩和亞特蘭大的獎項旨在彌合潛在的生產差距,并在向新街區過渡期間維持勞動力。造船廠正在對材料交付和模塊集成進行排序,以保持穩定的工作流程并避免效率低下。核反應堆、推進系統和隔音涂料的供應商合同的時間安排與預計的施工節奏保持一致,減少了返工或設施閑置的可能性。海軍還擴大了培訓計劃和學徒計劃,以補充復雜潛艇建造所需的專業勞動力。額外的資金已用于緩解主要供應商的通貨膨脹以及干船塢和測試設施的現代化。目標是在不犧牲進度或質量的情況下實現可預測的交付間隔并保持工業生產力。
哥倫比亞計劃代表了美國海軍的最高戰略優先事項,旨在取代自 20 世紀 80 年代初以來服役的老化的俄亥俄級彈道導彈潛艇。每艘哥倫比亞級潛艇長約 171 米,排水量約 21,000 噸,并在四個四聯裝中攜帶 16 枚三叉戟 II D5LE 導彈。該設計引入了一種無需中年加油的全壽命核反應堆堆芯、用于提高隱身性的電驅動推進系統以及用于增強機動性和降低噪音的 X 形船尾。主力艦哥倫比亞特區號 (SSBN-826) 計劃于 2027 年交付,其次是威斯康星號 (SSBN-827) 和格羅頓號 (SSBN-828),后者是“建造 II”組中的第一艘,將納入擬議的多年采購范圍。哥倫比亞級將支持至少到 2085 年的持續海上威懾任務。正在協調國王灣和班戈基地的基礎設施升級,以適應該級的獨特設計要求和維護周期。
每艘哥倫比亞級潛艇預計耗資約 105.4 億美元,12 艘潛艇的總計劃預計耗資約 1,280 億美元。多年采購結構旨在穩定供應商價格,同時確保多個船體的材料采購,并確保哥倫比亞級和弗吉尼亞級潛艇的同步建造。由于兩個類別共享工業設施,因此調整他們的時間表可以防止對有限資源和熟練勞動力的競爭。合并后的計劃還減少了 Electric Boat 和紐波特紐斯的工作量波動,保留了機構專業知識并最大限度地減少了管理成本。這種結構為戰略威懾艦隊提供了一致的生產流程、及時的交付和持續的巡邏可用性。通過確保穩定的采購和資金計劃,海軍的目標是確保美國核潛艇的生產不間斷,并在戰略上符合長期威懾和戰備要求。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