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29日,在山東寧陽縣磁窯鎮,一場令人痛心疾首的悲劇悄然上演。一名年僅4歲的男童,在一家藥店打針后,永遠地離開了這個世界。
![]()
當天上午,孩子喊肚子疼,媽媽趕忙帶他去貼膏藥。可到了下午,孩子依舊疼痛難忍,無奈之下母子倆前往一家藥店問診。藥店的藏某某為孩子打了一針,然而,這一針卻如同致命的毒藥。她既沒有詢問孩子的過敏藥物史,也未開具處方單,更省略了至關重要的皮試環節。打完針后,孩子剛出門就嘔吐不止,藏某某卻輕描淡寫地安慰說肚子一會兒就不疼了。誰能想到,這竟是孩子生命的倒計時。
![]()
回到家后,孩子狀況急轉直下,嘴唇發紫、全身抽搐。媽媽心急如焚地將孩子送往醫院,醫生們爭分奪秒地搶救,可一切都太晚了。5點40分,醫生無奈宣告孩子死亡。孩子的媽媽因過度悲痛暈倒入院,整個家庭瞬間陷入了無盡的黑暗。
事發后,當地政府、衛健委等部門迅速介入調查。涉事藥店50多歲的男醫生雖有相關證照,但事發時并不在場,給孩子看病的是他的妻子和兒子。轄區派出所反饋,這兩人已被控制。寧陽縣衛健局工作人員表示,執法人員第一時間趕赴現場,與多部門聯合處理,具體情況仍在調查中。
![]()
這起悲劇的發生,暴露出了兩個令人深思的問題。一方面,許多人心中存在“打針比吃藥見效快,能讓病好得更徹底”的舊觀念。特別是面對孩子生病時,“打針”成了不少家長眼中的“快速治愈”法寶。然而,他們忽略了打針可能帶來的致命風險,在“快速見效”的執念下,將孩子推向了危險的邊緣。有數據顯示,因藥物過敏等注射風險導致的醫療事故并不少見,但很多人依然沒有足夠的重視。
另一方面,藥店為了逐利突破了醫療底線。涉事藥店本無正規診療資質,卻為了盈利省略了必要的醫療環節。對一些不具備資質的醫療機構或黑診所來說,“打針”成了成本低、見效快、收費高的“盈利手段”。他們為了吸引顧客,將醫療規范與患者安全拋諸腦后,這種“無證行醫”的行為,無疑是將患者的生命當作了牟取利益的賭注。
這起悲劇如同一記沉重的警鐘,提醒我們打針雖能讓藥物快速發揮作用,但潛藏的危害不容小覷。我們要摒棄“打針見效快”的錯誤觀念,樹立正確的就醫意識,在選擇治療方式時慎之又慎。同時,相關部門也應加強監管力度,嚴厲打擊違規行醫行為,避免此類悲劇再次上演。愿逝去的孩子安息,也希望這起悲劇能成為推動醫療行業規范發展的契機,讓更多的孩子能在安全的醫療環境中健康成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