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芯片行業鬧得沸沸揚揚的,美國總想把制造鏈條拽回自家地盤上。一開始很多人都不看好,以為這事就是喊喊口號而已。
2025年10月17日,英偉達和臺積電在美國亞利桑那州的鳳凰城工廠慶祝第一個“Blackwell”晶圓出爐,標志著美國在高端芯片制造上終于邁出實打實的一步。
Blackwell是英偉達的AI芯片大殺器,里面塞了2080億個晶體管,用的是4納米工藝,制造難度高得嚇人。以前這些高端貨全靠臺灣生產,現在部分環節移到美國了。
![]()
美國在芯片設計上牛,硅谷那些公司像英偉達、蘋果,腦子轉得飛快。但制造環節早就外包給亞洲了,尤其是臺灣的臺積電和韓國的三星。
日韓臺在這方面積累了幾十年,人才多,設備全,成本低。美國制造業流失嚴重,沒工人,沒供應鏈,技術也落后。
2022年,美國政府推出《芯片與科學法案》,砸了520億美元補貼,還加稅收優惠,就是為了拉回這些產能。
![]()
早在2020年5月,臺積電就宣布在亞利桑那州建廠,計劃投120億美元,蓋四座晶圓廠、兩座先進封裝廠,外加一個研發中心。
臺積電創始人張忠謀多次公開潑冷水,說美國環境不適合高端制造,成本高,效率低。但美國政府不干,《芯片法案》一出,補貼和壓力雙管齊下。
臺積電只能硬著頭皮加碼,投資從120億一路飆到650億以上,后來又追加到1650億,這數字相當于臺積電好幾年資本支出的總和。
![]()
第一座廠在2021年動工,2024年底試產,2025年上半年正式量產4納米。第二座廠于2025年投產,第三座預計2028年上2納米。
鳳凰城工廠現在能做2、3、4納米工藝,還包括A16芯片,這些都是AI、電信、高性能計算的核心。
錢是人更關鍵。美國缺半導體工程師,臺積電從臺灣調了3000多人和家屬過去,花大價錢培訓本地團隊。
![]()
那些工程師帶著幾十年的亞洲經驗,直接幫美國建起人才梯隊。
2025年2月,臺積電破天荒在美國開董事會,這是37年來第一次不在臺灣開。臺積電高層還各種場合力挺美國制造,幫著解決供應鏈問題。
三星也在得克薩斯州泰勒市投370億建兩座2納米晶圓廠。第一座原定2025年投產,推到2026年。但加起來,美國高端芯片鏈條就齊了。
![]()
從設計在硅谷,到制造在亞利桑那,得州有晶圓,本土還有安靠這樣的封裝公司。以前美國只占設計環節,現在全鏈條本土化了,尤其是4納米以下的先進工藝。
英偉達的Blackwell被叫成“最強AI芯片”,不光因為晶體管多,性能也猛。2025年10月17日,英偉達CEO黃仁勛親自去鳳凰城工廠,揭開第一個美國產Blackwell晶圓。
黃仁勛說,這是美國歷史上第一次用最先進工廠生產最重要芯片,還提了特朗普的再工業化愿景。晶圓是芯片基礎,得層層疊疊、刻蝕、切割才能成成品。
![]()
Blackwell用臺積電的4NP工藝,復雜得要命。生產啟動標志Blackwell進入批量階段,英偉達預計Q4出貨,帶來幾十億營收。
但這晶圓出爐后,還得運回臺灣做先進包裝,比如CoWoS-L和HBM3E內存整合。美國包裝能力弱,安靠的皮奧里亞廠要2027年中建好,2028年初投產。
所以短期內,臺灣還是主導包裝。英偉達自己承認,黑well早期有設計缺陷,導致良率低,全是自家鍋。
![]()
臺積電幫著改了掩膜,提高產量。現在美國產晶圓是里程碑,但全流程本土化還得等。
這事對全球影響大。美國芯片回流,靠的就是臺積電和三星這些亞洲巨頭不計成本投入。臺積電在美國建廠,創造了上千高科技崗位,拉動供應商生態。
美國造芯片比亞洲貴30%,勞動力貴,能源貴,材料運費也高。
![]()
英偉達芯片需求爆棚,AI數據中心搶著要,Blackwell性能比上代高3-4倍,能建AI工廠、機器人、數字孿生。但供應鏈脆弱,地緣風險大,尤其是臺灣問題。
中國作為全球最大芯片市場,不會坐視。積極搞EUV光刻機國產化,中美進入貼身肉搏。比市場規模,中國有底氣;比堅持,誰都不服誰。
美國芯片發力了,靠掏空臺積電資源。英偉達Blackwell美國制造,開頭好,但路長。行業變局大,大家拭目以待。
![]()
1、英偉達 CEO 黃仁勛:Blackwell GPU 已在美國全面投產 IT之家 2025-10-29
2、黃仁勛稱Blackwell芯片已在亞利桑那州全面投產 新浪財經 2025-10-29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