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零碳
碳中和領域的《新青年》
![]()
01
工信部:到2030年,綠色工廠產值占比提高到40%
10月31日,工信部節能與綜合利用司司長王鵬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工信部將堅持綠色發展理念,更大力度普及綠色設計和綠色制造,加快產品設計、制造、使用、回收、循環利用等全鏈條的綠色轉型升級。“點線面”結合,打造綠色產業生態,為拓展綠色貿易夯實產業基礎。
一是“源頭”上推行綠色設計。應用輕量化、無害化、長壽命、易回收的綠色設計理念,重點面向電子、汽車等一些行業開發推廣綠色家電、綠色建材、綠色裝備等綠色產品,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節能環保裝備等綠色產業。
二是“點”上建設綠色工廠。發揮綠色工廠在綠色轉型中的基礎性作用,實施綠色工廠提質擴面計劃,加快從標桿引領向更大規模的推廣轉變,計劃到2030年,國家、省、市各級綠色工廠產值占比提高到40%,引導綠色工廠深挖節能降碳潛力,培育一批零碳工廠。
三是“線”上培育綠色供應鏈。開展綠色供應鏈提升行動,推動大型企業發揮龍頭牽引作用,通過綠色采購等傾斜政策支持,提高供應商中綠色工廠企業的比重,帶動整個鏈條綠色轉型。
四是“面”上發展綠色園區。實施綠色工業園區提升計劃,推動高新區、工業園區綠色轉型,同時要積極培育建設一批零碳園區。
(來源:第一財經)
02
凈利狂降6900%,晶科能源“越賣越虧”?
10月30日晚間,晶科能源發布2025年第三季度報告。
報告顯示,前三季度,晶科能源營收為479.86億元,同比下降33.14%;歸母凈利潤虧損39.2億元,較2024年同期的12.15億元,同比下降422.67%。
其中,第三季度,該公司實現營收161.55億元,同比下降34.11%;歸母凈利潤虧損10.12億元,同比降幅高達6900.55%。基本每股收益為-0.1元,同比下降10100%。
晶科能源三季度巨虧是行業周期必然。業內人士分析稱,原因有三:
第一,行業價格戰“卷”到極致:賣1塊虧3毛的“死亡游戲“。數據顯示,前三季度該公司以61.85GW出貨量全球第一,卻要為低價訂單買單,相當于每賣1塊錢組件,就要虧掉近3毛錢成本。
第二,TOPCon技術先發優勢式微,同質化殺價愈演愈烈。截至2024年底,N型TOPCon電池總產能已超過800GW,市場占比超70%。
第三,現金流“失血”,負債率偏高。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晶科能源總資產為1171.98億元,總負債為872.93億元,資產負債率為74.48%。
(來源:太瓦能源)
03
央行王信:為全球投資者提供更多中國綠色資產
10月31日,人民銀行研究局局長王信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下一步,人民銀行將從以下方面重點發力,支持綠色服務貿易發展:
一是推動綠色金融轉型金融標準的應用,支持創新信貸、債券、股權等融資方式;
二是鼓勵金融機構圍繞研發設計、物流運維、碳排放認證和評價、廢舊資源回收等生產性服務環節,加大融資支持,降低輕資產綠色服務貿易企業的融資門檻和成本;
三是支持在全球金融市場發行綠色金融產品,為全球投資者提供更多中國綠色資產,以金融業的雙向開放,賦能綠色服務貿易的創新發展。
(來源:人民財訊)
04
青海光熱在用、在建總規模位列全國第一
“青海光熱在用的、在建的總規模位列全國第一,已形成世界光熱看中國,中國光熱看青海的發展格局。”青海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黨組書記、主任張納軍在10月30日舉行的2025青海清潔能源發展論壇上表示。
截至今年9月底,青海電力總裝機7728.5萬千瓦,其中清潔能源裝機7251.4萬千瓦、占比93.8%,新能源裝機5584.2萬千瓦、占比72.3%,兩項占比均居全國首位。
(來源:中新網)
05
國內首個“綠醇—加注—航運”全鏈示范項目在吉林啟動
10月30日,由國家電投集團吉電股份牽頭,聯合中遠海運、上港集團共同投資建設的國內首個貫通“綠醇生產—燃料加注—遠洋航運”全鏈條的綠色甲醇示范項目——吉電股份梨樹風光制綠氫生物質耦合綠色甲醇項目,在吉林四平啟動創優建設。
據報道,項目建成后可年產綠醇19.72萬噸,年減排二氧化碳約30萬噸;項目建設和運營期間將直接創造500余個就業崗位,并帶動生物質收儲運、裝備制造、技術服務等產業鏈發展,形成產業集群效應。
(來源:北極星氫能網)
06
我國新接綠色船舶訂單占國際市場份額70%
記者從中船集團獲悉,我國自主研制的17.4萬立方米LNG液化天然氣大型運輸船,10月30日在上海交付,而明天還將有同一型號另一艘船交付。今年全年有望交付大型LNG船11艘,將再創全國單年交付數量新紀錄。
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6月,我國新接綠色船舶訂單占國際市場份額的68.8%,船舶工業利潤率達到9.71%,創近十年新高。
(來源:央視財經)
07
鋰價回升推動“鋰業雙雄”三季度扭虧,鋰礦股集體飄紅
財新網10月30日報道,鋰價回暖,“鋰業雙雄”天齊鋰業和贛鋒鋰業前三季度業績扭虧,其他鋰業公司三季度大多實現盈利,鋰礦股迎來集體上漲。
10月30日,天齊鋰業發布財報,第三季度公司營收25.6億元,同比減少三成,歸母凈利潤9548.6萬元,同比增加超一倍。今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收73.97億元,同比減少29.7%;歸母凈利潤1.8億元,同比扭虧為盈。財報表示,天齊鋰業營收同比減少的背后,是鋰產品的銷量及銷售均價同比下滑。不過,盡管鋰產品市場波動影響售價,天齊鋰業澳洲子公司的鋰礦定價周期縮短,鋰礦售價和鋰產品定價錯配影響已大幅減弱,推動公司利潤增加。
(來源:財新網)
08
國軒高科斯洛伐克電池超級工廠正式開工
據國軒高科消息,當地時間10月28日上午,國軒高科位于斯洛伐克蘇拉尼市的電池超級工廠項目正式開工。
斯洛伐克國軒電池超級工廠項目占地65公頃,位于斯洛伐克蘇拉尼戰略園區,一期規劃產能為20GWh,工廠計劃2026年試生產,2027年正式生產。產品主要出口到歐盟市場。
斯洛伐克經濟部長薩科娃的介紹說,該工廠項目是斯洛伐克大型投資項目之一,將創造超過1000個新就業崗位,拉動區域發展。
(來源:環球時報)
09
三星SDI與寶馬集團就全固態電池驗證項目達成合作
財聯社10月31日電,三星SDI宣布,已與德國高端汽車制造商寶馬集團及美國電池技術公司Solid Power共同簽署三方協議,將攜手開展全固態電池驗證項目。根據協議,三星SDI將采用Solid Power研發的固態電解質,供應兼具更高能量密度與安全性的全固態電池單元。寶馬集團將負責配套電池模塊及包組的研發。三方旨在基于共同確定的參數與需求評估電池性能,并將其搭載于寶馬下一代驗證車輛進行測試。
(來源:財聯社)
10
First Solar銷售額超預期,將在美國開設另一家工廠
美國最大的太陽能電池板制造商First Solar 10月30日公布的第三季度銷售額超出預期,這主要得益于其產品強勁的需求,推動其股價在盤后交易中上漲超過5%。
太陽能發電是美國能源行業增長最快的領域之一,這主要得益于企業和政府對采用更清潔能源和應對氣候變化的強烈需求。
First Solar表示,將在美國建立一座新的3.7吉瓦制造工廠,預計將于2026年底開始生產,并在2027年上半年逐步提高產量。
(來源:路透社)
11
新加坡大士電力公司計劃到2028年實現燃煤電廠100%生物質能發電
新加坡大士電力公司10月30日在一份聲明中表示,該公司計劃到2028年將其133兆瓦燃煤發電廠完全改用生物質能發電。
大士電力公司表示,該公司發電能力為2,670兆瓦,占新加坡電力需求的五分之一,目前也在探索清潔能源進口和可再生能源項目,以降低其運營的排放強度。
該公司表示,淡馬錫多功能綜合設施的聯合循環發電廠目前以70:30的煤與生物質比例運行,并補充說,該公司一直在穩步增加進口木屑顆粒和棕櫚仁殼以及本地采購的木片的使用量。
(來源:World Energy News)
熱門閱讀
(點擊圖片跳轉閱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