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位關注不老屯的朋友,
我是你們的屯長。
在咱們這個既有射電望遠鏡仰望星空,
又有知識的清泉滋養的地方,
大家對“美”的追求向來是自然且有質感的。
但最近總聽到一些惋惜的說法:
有人為了追求飽滿年輕,
填完臉卻像發面饅頭般腫脹僵硬。
面部過度填充或填充不當導致腫脹、
輪廓僵硬等外觀異常,
就是我們嘴里說的饅化,
不少人都在這條變美路上踩了坑。
今天就從審美與專業的角度,
和大家好好聊聊這個“隱形陷阱”。
一、“饅化”不是飽滿
是輪廓的“失焦”
初次聽到“饅化”這個詞,或許有人會將其與“飽滿”混淆——但面部的“饅化”絕非健康的飽滿,而是填充劑過量或層次錯位導致的輪廓失衡。
從專業角度看,它有三個典型特征:
一是充氣感明顯,蘋果肌、額頭等部位異常膨隆,就像被過度充盈的氣球,失去了自然的起伏曲線;
二是結構模糊化,原本清晰的眉弓、顴骨高光點被填平,面部立體度大打折扣;
三是動態僵硬,笑時肌肉牽拉受阻,表情像戴了面具,全無自然神態。
更值得注意的是,這種狀態往往不是一次注射造成的,而是反復疊加填充后,軟組織不堪重負的結果,等發現問題時已難以逆轉。
二、四張“罰單”
揭開饅化的真相
在接待來不老屯休養的朋友時,我聽過不少“饅化”的困擾。
翻查專業資料后發現,這背后往往藏著四個容易踩中的雷區,本質上都是“精細度缺失”的問題:
1.劑量失控:貪多反而失了分寸
就像調制一杯平衡的特調飲品,多一分則過濃,少一分則寡淡。
有些人為了追求“一步到位”的效果,一次性注射過量填充劑,超出了面部軟組織的承受能力。
更棘手的是,若選擇脂肪填充,其存活率難以精準把控,一旦成活過多,饅化的痕跡會更明顯且難以修復。
盲目追求“多”,反而讓面部失去了原本的輕盈感與協調感。
2.層次錯位:精準度決定自然度
面部皮膚從表層到深層,結構各不相同,錯落有致才顯格調。
若將本應深層注射的硬質材料打在真皮淺層,就會出現明顯的“發泡感”;反之,在需要支撐的骨性區域用了軟質材料,又會導致輪廓垮塌。
很多人淚溝填充后反而顯眼袋,就是層次沒找準的典型問題——精準的層次把控,才是自然效果的核心。
3.材料錯配:部位與質地要適配
填充劑的軟硬度、支撐力各有不同,選對材料才能貼合部位需求。
比如唇部需要柔軟有彈性的材料,才能維持自然的活動度;而眉弓、下頜等骨性支撐區,則需要硬質材料來塑造輪廓。
用錯材料就像給露臺選了室內的地毯,不僅不實用,還會破壞整體美感,讓面部呈現出違和的僵硬感。
4.審美偏差:跟風模板不如貼合自身
前幾年“網紅飽滿臉”風潮盛行,不少人跟風模仿,卻忽略了自己的原生骨相。
追求美麗應該“因地制宜”,保留自身的輪廓特色,才能美得有辨識度,而非淪為千篇一律的“模板臉”。
三、這些信號
是皮膚在“預警”
面部饅化并非突然發生,它很早就會發出預警信號,關鍵在于大家是否能及時察覺:
動態異常
笑時蘋果肌僵硬不動,挑眉時額頭光滑無紋路,說話時嘴角牽扯不自然,這些都是填充劑阻礙肌肉活動的表現;
輪廓走形
原本的鵝蛋臉慢慢變成“圓形臉”,或中面部有明顯下垂感,這是過量填充增加軟組織重量導致的;
質感改變
觸摸面部時能感覺到硬塊或結節,皮膚表面看似飽滿,實則失去了自然的細膩彈性。
更值得警惕的是,長期接觸“過度填充臉”的審美環境,有時連專業人士都可能陷入認知偏差。
所以咱們自己要守住底線:填充后若覺得“不像自己”,哪怕旁人說好看,也要及時復診評估。
屯長的“自然變美觀”
少而精,才是高級感
在不老屯待久了,相信你會發現真正的美是“順應本真”,溫和滋養才有益健康。
結合專業建議,給想嘗試填充的朋友提三個實在建議:
1.堅守“寧少勿多”原則
專業醫生通常建議,玻尿酸全臉單次總量不超過6mL,蘋果肌等重點部位單側不超過0.8mL。可以像給空間做精細軟裝一樣,少量多次調整,給皮膚適應和恢復的空間,效果反而更自然持久。
2.認準“技術+審美”雙在線的專業人士
填充絕非簡單的“打針”,而是需要結合骨相結構、動態表情綜合設計。
選擇醫生時,不僅要看技術資質,更要確認其審美理念是否貼合“自然協調”——就像好的設計師,會讓裝修融入建筑本身,而非強行改造。
3.留好“可逆退路”
初次嘗試者優先選擇玻尿酸等可逆材料,萬一出現填充過量,可通過透明質酸酶溶解調整,48小時就能起效。
這就像給重要文件做備份,多一層保障,才能更安心。
最后想說,咱們追求年輕,是為了讓狀態更舒展,而非變成“陌生的自己”。
別讓過度填充消解了這份獨特性——畢竟,自然的質感,才是最經得起時光審視的美。
若你也有相關的困惑,歡迎來不老屯坐坐,在星空下聊聊那些關于“美”的事兒。
說明:文字原創,部分圖片由AI生成。
【參考文獻】Lim T. Facial Overfilled Syndrome[J]. Dermatologic Clinics, 2023, 42(1): 121-128.
作者 | 解陽楊
責編 | 劉丹丹
審核 | 丁辰星
![]()
為促進科普創作的傳播與交流,我們組建了科普創作者交流群
由于申請人數較多,進群后請備注:醫院、單位 / 專業 / 姓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