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名偽裝成平民的哈馬斯戰士,被以色列無人機發現并擊斃。
根據多家國際主流媒體和以色列官方發布的無人機視頻證據,2025年10月下旬,加沙地帶確實發生了“兩名偽裝成平民的哈馬斯戰士被以色列無人機發現并擊斃”的事件。
![]()
以色列國防軍(IDF)的無人機在加沙城謝賈耶亞地區進行例行監控時,拍攝到數名哈馬斯武裝人員將一具裝在白色尸袋中的遺體從建筑物內搬出,運至預先挖好的淺坑,用鐵鍬覆土,甚至有人站到尸袋上。
隨后,武裝人員離開現場,不久后又返回,假裝“剛剛發現遺體”,并拍攝視頻,試圖制造“新發現人質遺體”的假象。
無人機實時監控到上述全過程,以軍判定這是哈馬斯武裝人員偽裝成平民進行欺騙行動,并可能為后續襲擊做準備。
隨后,以軍發動無人機精準打擊,當場擊斃至少兩名參與行動的哈馬斯武裝人員。
![]()
“兩名偽裝成平民的哈馬斯戰士被以色列無人機發現并擊斃”,并非孤立事件,而是哈馬斯長期利用平民身份和遺體造假進行欺騙、輿論戰和軍事行動的典型案例。
以軍通過無人機實時監控,精準識別并清除了偽裝威脅,但該事件也進一步加劇了地區沖突和人道危機。
根據國際法,戰爭中士兵不得偽裝成平民。
這種行為可能構成戰爭罪,然而令人關注的是,哈馬斯長期使用這種作戰方式,而國際社會對此的反應相對有限。
《日內瓦公約》第一附加議定書第44條
《1949年8月12日日內瓦四公約關于保護國際性武裝沖突受難者的附加議定書(第一議定書)》第三部第三十七條第三款明確禁止“背信棄義行為”,其中包括:
“假裝具有平民、非戰斗員的身份”;
“假裝在受保護的身份下進行攻擊或掩護軍事行動”。
![]()
近年來,涉及“偽裝平民”的戰爭罪案件顯著增加。
2025年海牙國際法院新受理的戰爭罪案件中,73%涉及偽裝平民指控。實施此類戰術的部隊,戰后起訴概率是常規作戰的3.2倍。
根據《日內瓦公約》,偽裝成平民的戰斗員一旦被俘,將不被視為合法戰斗員,不享受戰俘待遇,甚至可能被直接槍決。
歷史上,二戰德軍阿登反擊戰中偽裝成盟軍的士兵被俘后,即被盟軍合法處決,成為典型案例。
偽裝平民行為導致敵軍難以區分真假平民,極易引發對平民的誤擊。
例如,巴赫穆特戰役期間,某烏軍偵察小組穿著校服滲透居民區,引發俄軍誤擊學校,造成17名學生死亡。
![]()
“戰爭中士兵不得偽裝成平民”是國際人道法的剛性紅線,直接體現在《日內瓦公約》第一附加議定書第44條。
任何違反該規則的行為,不僅將喪失戰俘保護,還可能被作為戰爭罪追責,并嚴重危及平民安全。
這一規則的核心目的,是維護戰爭中最基本的“人道底線”——保護平民、區分戰斗員,防止戰爭淪為無底線的暴力。
國際法典規定,構成戰爭罪需滿足三個條件,行為人具有作戰人員身份,行為違反國際公約,對非戰斗人員生命或財產造成嚴重威脅。
士兵偽裝成平民屬于故意混淆身份,可能導致敵方無法分辨軍名,從而增加無辜平民被誤傷的風險。
![]()
參考來源
哈馬斯被曝“重埋人質遺體”偽造發現畫面 以軍空襲報復、停火協議再受威脅(騰訊新聞)
哈馬斯“假裝尋找遺體”,激怒以色列撕毀停火協議(網易)
以色列:無人機拍攝到了哈馬斯假裝找到遺體的過程(鳳凰網)
《日內瓦公約》第一附加議定書第44條、聯合國人權理事會2023年報告、紅十字國際委員會(ICRC)官方解讀、海牙國際法院2025年戰爭罪案件統計、蘭德公司2025年戰爭平民傷亡研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