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30日,臺灣政壇迎來關鍵節點,距離國民黨主席正式就職僅剩一日,新任黨主席鄭麗文在臺北接受媒體專訪時,拋出一枚重磅炸彈。
黨內角逐2028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的潛在人選“恐怕不只一位”,并點名臺中市長盧秀燕、立法機構負責人韓國瑜、臺北市長蔣萬安為“三匹黑馬”。
此言一出,不僅在藍營內部掀起波瀾,更讓民進黨當局領導人賴清德的執政地位陷入新一輪質疑,而這場選舉變局,正以超預期的戲劇性重塑臺灣政治生態。
![]()
鄭麗文的“懸念牌”
鄭麗文的表態并非偶然,作為國民黨史上首位民進黨轉投背景的黨主席,她深諳輿論操控與政治平衡之道。
在10月30日的專訪中,她刻意模糊2028年選舉的候選人名單,僅以“潛在人選”定義盧、韓、蔣三人,既避免過早樹敵,又為黨內資源整合預留空間。
![]()
這種策略與其選舉期間的路線選擇一脈相承,她曾提出“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的中間路線,強調“兩岸議題需留彈性”,同時承諾推動民生經濟政策,成功吸引中間選民與地方派系支持。
更耐人尋味的是,鄭麗文在專訪中未明確排除自身參選可能性,當被問及是否會投入2028年選舉時,她僅表示“當前重心在黨務改革與兩岸對話”,但隨即補充“國民黨需要能團結各派系、帶領臺灣走向穩定的領導人”。
![]()
這種“進可攻、退可守”的表述,被解讀為為未來可能的黨內初選鋪路,據藍營內部消息,鄭麗文團隊已開始接觸地方派系,試圖通過“政策承諾”換取支持,其目標直指2028年選舉的“門票”。
盧秀燕的政治突圍
被鄭麗文點名的盧秀燕,此刻正陷入輿論漩渦,作為臺中市長,她以75.2%的施政滿意度穩居“六都”之首,其治理下的臺中空氣質量改善、交通建設提速,被視為藍營地方執政的標桿。
![]()
然而她對2028年選舉的曖昧態度,卻成為黨內爭議焦點,自2025年6月起,朱立倫多次公開呼吁盧秀燕參選黨主席,甚至以“交接棒”比喻黨務傳承,但盧始終以“專注市政”為由回避。
這種“冷處理”策略在基層引發反彈,臺中里長聯名批評其“缺乏擔當”,部分派系轉而支持鄭麗文,導致盧在黨主席選舉中的支持率從預期的45%跌至32%。
盡管如此,盧秀燕的潛在影響力仍不容小覷,她擁有深厚的地方根基與跨派系人脈,其“不沾鍋”形象在中間選民中頗具吸引力,據藍營智庫民調,若盧秀燕投入2028年選舉,其支持率可達38%,僅次于蔣萬安的41%。
![]()
更關鍵的是,她與鄭麗文的關系微妙,兩人雖未公開結盟,但盧在選舉后期未對鄭的“中間路線”提出批評,被解讀為默許其整合黨內資源,這種“競合關系”或成為未來初選的關鍵變量。
幕后操盤手:韓國瑜
與盧秀燕的“被動”不同,韓國瑜的2028年布局更具主動性,作為立法機構負責人,他雖因職位限制無法兼任黨職,但通過“戰斗藍”風格持續擴大影響力。
![]()
2025年10月,他主導推動《兩岸經貿促進條例》,要求臺當局簡化大陸企業赴臺投資審查流程,并呼吁恢復兩岸直航點。
這些舉措不僅贏得工商界支持,更在藍營基層引發“韓國瑜旋風”,其社交媒體粉絲數突破800萬,相關話題閱讀量單日超2億次,遠超其他政治人物。
韓國瑜的算盤在于“以退為進”,他深知自身爭議性較大,直接參選可能引發黨內分裂,因此選擇通過支持特定候選人間接影響選情。
![]()
據藍營高層透露,韓國瑜派系已與鄭麗文團隊達成默契,鄭承諾在兩岸議題上采取務實路線,韓則動員基層票源支持鄭的黨務改革。
這種“交易”若能持續,韓國瑜或成為2028年選舉的“造王者”——他可通過操控初選規則,將自身影響力轉化為候選人的勝選籌碼。
![]()
蔣萬安的崛起
蔣萬安的動向最受外界關注,作為臺北市長,他以57.6%的施政滿意度穩坐“六都”首位,其年輕形象與中間路線被默認為2028年“大選”潛在大黑馬。
2025年10月,他推出“臺北雙星計劃”,承諾5年內建成10萬戶社會住宅、將青年失業率降至5%以下,并推動臺北與上海建立“姐妹城市”機制。
![]()
這些政策既符合藍營基層對穩定、發展的訴求,又吸引部分綠營中間選民,使其民調支持率持續領跑。
然而蔣萬安的挑戰同樣明顯,他缺乏地方派系支持,其“空降”臺北的背景在南部選民中認可度較低,更棘手的是,他與鄭麗文的關系存在隱憂。
鄭曾批評蔣的“兩岸政策過于保守”,而蔣則暗指鄭的“中間路線可能激化兩岸矛盾”,這種路線分歧若在初選中爆發,或導致藍營分裂。
![]()
而為了化解危機,蔣萬安團隊已開始調整策略,他主動拜訪馬英九基金會,強調“繼承九二共識精神”,同時與盧秀燕派系接觸,試圖通過“南北聯盟”擴大支持基礎。
賴清德權力的崩塌
與藍營的熱鬧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民進黨當局領導人賴清德正陷入執政危機,多份民調顯示,其滿意度已跌破三成,連傳統鐵票倉臺南、高雄都出現失守跡象。
![]()
在臺南,賴清德勘災時的傲慢態度引發民怨,其嫡系愛將陳亭妃、林俊憲在市長選舉中的支持度大幅落后對手,在高雄,賴清德力挺的賴瑞隆同樣面臨挑戰,綠營內部甚至出現“脫黨參選”聲音。
更嚴峻的是,賴清德在立法機構遭遇“跛鴨”困境,由于民進黨“立委”席次可能跌破半數,他被迫與小黨或無黨籍“立委”建立聯盟,但這種“拼盤式”執政模式導致政策推行困難重重。
他提出的“民主聯盟”計劃因成員涉案而瓦解,而其對反對派的司法打壓(如針對林岱樺的調查)則進一步激化黨內矛盾。
![]()
臺灣《聯合報》評論稱,賴清德“既無蔡英文的權威,又缺陳水扁的狠勁”,在權力游戲中逐漸淪為“泥菩薩過江”。
從這些對比下,可以看出,這場選舉變局的影響遠超國民黨內部權力更迭,對藍營而言,鄭麗文的當選與2028年選舉的潛在競爭,標志著黨路線從“深藍保守”向“務實中間”轉型。
若盧、韓、蔣三人能形成“競合關系”,或為藍營在2026年地方選舉中翻盤創造條件,對民進黨而言,賴清德的失勢可能引發黨內權力重組,“新潮流系”與“英系”的派系斗爭將進一步激化,甚至導致“綠色分裂”。
![]()
結語
現在隨著時間的發酵,兩岸關系可能因藍營路線調整迎來新變量,鄭麗文雖堅持“九二共識、一中各表”,但其承諾推動兩岸對話、減少軍機繞臺等舉措,若能落實,或為凍結已久的兩岸官方接觸打開缺口。
蔣萬安的“臺北雙星計劃”中,恢復兩岸直航、擴大經貿交流等條款,也被解讀為釋放善意信號,然而這一前景仍取決于民進黨是否繼續阻撓與美國對臺政策走向,畢竟在臺灣政治的復雜棋局中,任何變局都可能是新一輪博弈的開端。
![]()
不知道您對此有什么看法呢?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下你的想法,喜歡文章的話記得點贊關注我們下期再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