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沃土育文明,桃李競芬芳
校園是孕育人才的搖籃,文明校園猶如明亮的燈塔,以理想信念引領青春航向,以深厚文化涵養師生品格。
近年來,大連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聚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文明校園創建“六個好”為標準,積極動員、廣泛參與,齊抓共創、共建共享,扎實推進文明校園創建,不斷提高師生文明素養和校園文明程度。
全市各級各類文明校園加強示范引領,成為鍛造學生理想信念的熔爐、弘揚主流價值的高地、滋養文明風尚的沃土和培育時代新人的前沿。
筑牢思想根基 培育時代新人
“出旗!”在東港第一小學開展的“紅色基因永傳承,初心如磐志更堅”主題升旗儀式上,隨著主持人鏗鏘有力的指令,護旗手們步伐矯健、英姿挺拔,護衛著鮮艷的五星紅旗走向升旗臺。當《義勇軍進行曲》的旋律響徹校園,全體師生莊嚴肅立,目光追隨國旗冉冉升起。晨風拂動下,少先隊員們胸前的紅領巾與國旗交相輝映,稚嫩臉龐上滿是崇敬與自豪。那高揚的旗幟如同一團火焰,燃起學生們“強國有我”的赤子之心。
文明校園創建是精神文明建設從青少年抓起的基礎工程,是幫助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鑄魂工程。我市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將鍛造理想信念作為文明校園創建的重要內容,推動黨的創新理論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持續推進“大思政課”建設。各校通過大思政課程統領學科融合,開發主題文化節、德育課程等載體,構建“理論+實踐”分層推進模式,強化黨員教師引領、學生主體實踐、班會精神傳導的分層聯動,實現思想政治教育與學科教學的有機滲透。
藍城小學打造的“三課聯動”模式,以黨員講理論、學生講故事、班會傳精神分層推進思政教育;深耕剪紙藝術創新融合,打造“精剪繹經典”紅色課程,師生共創《中國夢·小康》40米剪紙長卷,將黨史學習教育、民族風情融入非遺技藝;
高新區中心小學深耕雷鋒精神傳承,多維打造雷鋒精神傳承矩陣,建成“雷鋒廣場”“雷鋒文苑”等五大教育基地,創新成立“雷鋒式五老工作室”,聯動道德模范、英模人物等開展宣講活動,形成“基地觀摩+情景體驗+志愿實踐”育人閉環。
著眼文化浸潤滋養精神土壤
文化潤心,德育養人。文明校園的文化建設,不只是活動的豐富多彩,更在于文化所傳遞的價值共識和精神力量。各校結合地域文化特色,持續深化校園文化建設,推動文化自信在校園落地生根。
大連市第十一中學1.2萬平方米的“成蹊園”,是學生們播撒快樂的活動天地。這里精心構建了農耕節氣文化區、鄉土植物認知園和傳統技藝傳承角三個區域,將各區域文化元素融入學生日用而不覺的勞動場景。依據中國傳統二十四節氣和大連地區氣候特點,在農耕節氣文化區內規劃種植時令果蔬與花卉,學生在播種、養護、收獲的勞動實踐中,深刻體悟到“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的道理。精選黑松、國槐、月季等大連代表性植物栽種在鄉土植物認知園,掛牌標識其習性、用途與本土文化象征意義,讓學生在勞動過程中填補認知空白。在傳統技藝傳承角專設“柿樹文化帶”,根據柿樹生長周期,開展修剪、嫁接、采摘等實踐活動,讓學生們親身體驗本地農事傳統與民俗文化的魅力。
甘井子區周水子小學開發百年校史傳承課程,建設校史館、“童心向黨,點亮信仰之光”主題教育紅色展廳,特色打造“五育一體化”樂學課程體系,讓文明素養浸潤每堂課程。以“大連STUDY”“樂哉大連”兩大跨學科項目為牽引,引導學生深度探究城市文化根脈,開發“紅色文化+科學探究”“非遺技藝+勞動實踐”等融合課,實現“一課融多育、育中顯文明”。
中山區東港第一小學研發“傳承”主題課程群,開設國畫、書法等美育課程,成立丹青小筑、荷風墨語等文化社團,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傳統文化學習平臺。定期舉辦“繪最美國風 傳盛世華章”書畫展,結合傳統節日推出“傳統文化潤童心 非遺文化共傳承”等主題創作活動,讓學生從書畫中感悟筆墨韻律、感受文明延續。AI賦能美術課堂,將書畫作品以動態形式呈現,傳統與現代碰撞讓學生在文化創作中感知數智時代脈搏,激發學生對傳統文化的創新表達。
文明,正在一處處校園里生根發芽,成為最美的風景,也在一代代青少年成長中,成為最溫暖的底色。
聚焦全面發展 強化協同育人
育人,不僅在課堂、活動,也在無聲的空間與細節之中,家校社協同育人正是這場旅程中的重要助力。我市不斷健全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機制,共同為孩子們打造健康快樂成長的“大本營”。
甘井子區周水子小學與區法院共建“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聯合區交警大隊實施“警校同步”項目,聯動區人大開展“小小代表看家鄉”活動,在真實場景中學規則、踐文明;升級家庭教育支持體系,開設“家長學院”,打造“十分鐘幸福圈”項目,覆蓋2200余戶家庭,推動家長向“文明合伙人”角色轉型。
中山區東港第一小學打造“東港爸爸團”活動品牌,有效破解家庭教育中父親缺位問題;“紅領巾小樓長”實踐育人品牌開展關愛孤獨癥兒童、環境維護、文明引導等活動,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大連市第十一中學“志勤家長學校”定期舉辦“親子農事體驗日”,邀請家長參與翻土、種植、豐收等活動,促進傳統家風與勞動精神的代際傳遞;學校、社區共建“綠色驛站”培育平臺,由學生志愿者主導,傳播農業技術推廣與生態理念,延伸勞動教育價值。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在每一所校園里成為具體的風景,家校社協同育人的合力也越發強大……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隨著文明校園創建工作的不斷深入
文明之花正在校園里燦然綻放
![]()
![]()
點喜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