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資訊零部件采供一步到位
全球汽貿網資訊,10月31日周五消息,日本汽車制造商正考慮將部分美國制造的汽車進口至日本,這一成本高昂且不切實際的舉措,源于東京方面試圖平息特朗普總統對日美巨額貿易順差的不滿。
![]()
(圖片來源:汽車新聞)
一、為什么開始研究“逆向進口”計劃?
長期存在的對日貿易逆差始終是特朗普的痛點,據報道,高市早苗政府已著手討論采購部分福特F-150大型皮卡的計劃——這些龐然大物對于狹窄的日本道路如此不實用,最終或僅能用作掃雪車。
豐田汽車CEO佐藤恒治本周在東京移動展上向記者表示正在“研究逆向進口的可能性”。他強調此舉并非從商機角度考量,而是將其視為促進“開放公平貿易”的潛在方式。日產汽車首席績效官紀堯姆·卡蒂埃周三接受采訪時也表示正“認真考慮”逆向進口。資深汽車分析師中西孝樹指出:“這并非出于商業考量,更多是展現汽車行業為減少貿易摩擦和逆差所做的努力。”
二、實施“逆向進口”真的有用嗎?
分析師中西強調要顯著改變美國對日685億美元貿易逆差,僅靠汽車進口顯然不夠。據中西預估,逆向進口規模可能較小,年量約2萬輛。中西認為,盡管此舉對貿易的實際影響可能有限,但其象征意義更為重要,這有助于與特朗普政府建立信任。日本汽車制造商協會數據顯示,去年日本對美國汽車出口量近140萬輛。事實上,該行業對美國經濟的最大影響并未體現在貿易數據中。日本車企歷經數十年投入數十億美元建立美國本土業務,去年在美產量達330萬輛。這些舉措最初正是受1980年代尤為激烈的貿易摩擦推動。
逆向進口進程可能不及特朗普或高市預期順利。豐田汽車CEO佐藤恒治指出兩國安全標準差異導致車輛必須進行改裝,“無法直接原樣進口日本”。他強調統一標準需要政府協助。日產卡蒂埃則提到日美消費者需求差異及方向盤右置等技術障礙,美國市場車型未必符合日本消費者偏好。
日本車企的“逆向進口”考量,堪稱地緣政治影響商業決策的典型樣本。當F-150皮卡可能開上東京街頭掃雪,當佐藤恒治直言此舉“無關商業”,我們看到的是一場用象征主義化解貿易摩擦的精明外交舞步。這種看似違背經濟規律的操作,實則揭示了全球化企業的生存智慧——通過局部讓步維護核心利益。從1980年代貿易戰催生的“本土化生產”,到如今為應對特朗普關稅墻準備的“逆向進口”,日本車企始終在政治與商業的鋼絲上尋找平衡。或許此次事件正提醒我們:
在現實政治面前,商業邏輯有時不得不繞道而行。
(編譯:全球汽貿網Mickey)
![]()
![]()
![]()
![]()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