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末,俄羅斯之舉令眾人驚愕。該國正式公布了“海燕”核動力巡航導彈的試射結果,此消息如巨石入水,在國際輿論場激起層層波瀾。
這事說起來也巧,10月21號導彈剛飛完,5天后也就是10月26號,普京就穿著迷彩服去了俄軍聯(lián)合部隊集群的指揮所,專門聽了這個導彈的匯報。
![]()
俄羅斯武裝部隊總參謀長格拉西莫夫給普京做了匯報,說這“海燕”是他們自己研制的,剛完成一次試飛。此次飛行航程達1.4萬公里,在空中持續(xù)約15小時。格拉西莫夫稱,此數(shù)據(jù)尚未觸及它的極限射程,足見其潛力仍存。
普京聽聞相關情況后,即刻宣布該導彈已圓滿完成“決定性試驗”。他著重強調,此導彈乃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存在,盡顯其獨特與非凡。
![]()
更有意思的是,普京這邊剛宣布,俄羅斯就給美國遞了消息。俄總統(tǒng)特使德米特里耶夫專門去華盛頓通了報,說已經(jīng)把試射成功的事正式告訴美方,還提了一嘴“只有相互尊重的對話才能帶來成果”。
咱先不說特朗普聽到這消息是啥表情,畢竟他之前還想過恢復戰(zhàn)列艦,也算見過“瘋狂”的主兒,但普通人第一次聽“核動力導彈”,估計都得懵,導彈不就帶核彈頭嗎?咋連發(fā)動機都用核動力了?
![]()
冷戰(zhàn)時美蘇就玩過核動力武器?結果全撂挑子了
其實核動力驅動飛行器這事兒,真不是新鮮東西,冷戰(zhàn)那會美蘇就折騰過。那時候的想法比現(xiàn)在還大膽,只不過最后全沒搞成。美國1957年就啟動了個叫“冥王計劃”的秘密項目,想搞一款能無限射程的洲際巡航導彈,頂替當時突防能力越來越弱的戰(zhàn)略轟炸機。
要無限射程,就得靠核動力,原理說穿了也簡單,跟核動力航母差不多,都是靠核反應堆“燒開水”,只不過航母是驅動螺旋槳,導彈是加熱空氣推自己走。
![]()
后來,美國如愿以償?shù)爻晒ρ兄瞥鰞煽詈藳_壓噴氣發(fā)動機。1961年5月,在神秘的內華達州,首款名為Tory - ⅡA的發(fā)動機迎來了測試。
他們還構想了一款叫SLAM的巡航導彈,設計圖上這導彈長26.8米,直徑3米,重28噸,想靠核動力在空中飄著等打擊指令。
本來想這導彈能成,后來發(fā)現(xiàn)壓根不現(xiàn)實,那么大的導彈,沒地方裝輻射屏蔽層,地面維護的人不得直接受輻射?這誰敢用啊?最后這導彈也就停在圖紙上了。
![]()
除了導彈,美國還折騰過核動力轟炸機。1947年就搞了“飛機核能推進計劃”,把B-36H轟炸機改成了能裝核反應堆的NB-36H。1955到1957年,這飛機帶著試驗反應堆飛了47次,聽著挺厲害,其實反應堆沒真給飛機供能,就是測試能不能裝上去。
而且機組人員每次飛都得穿特殊防輻射服,飛完機身還得清理好幾個月,太麻煩了。蘇聯(lián)那會也沒閑著,幾乎跟美國同時搞核動力轟炸機。
1961年5月,他們的圖 - 95LAL核動力試驗平臺振翅首飛。至8月,短短數(shù)月已完成34次飛行。此后,他們更萌生設計真正核動力圖 - 119的構想。結果呢?一樣沒成。
![]()
圖-95LAL的反應堆裝在彈艙里,靠鉛板擋輻射,可飛的時候機艙里輻射還是超標,加上后來洲際導彈出來了,這項目也就黃了。那時候核動力武器的缺點太明顯了。除了沒地方裝屏蔽層,這東西還怕出事,萬一被攔截,或者自己出故障掉下來,那核輻射不就撒一地?跟扔臟彈沒啥區(qū)別。
更嚇人的是,核動力發(fā)動機飛一路,核輻射尾氣能噴一路,這誰敢讓它在自己上空飛啊?也難怪最后美蘇都放棄了。
![]()
聊完冷戰(zhàn)那茬,咱再回頭看現(xiàn)在的俄羅斯,為啥放著好好的洲際導彈不用,非要把核動力導彈這老技術撿起來?
俄羅斯現(xiàn)在撿核動力導彈,圖個啥?
首先得說,俄羅斯現(xiàn)在的戰(zhàn)略壓力不小。這些年北約一直在東擴,芬蘭、瑞典加進去以后,北約邊界離俄羅斯本土就幾百公里了。
美國還在歐洲部署了“愛國者”反導系統(tǒng),傳統(tǒng)的戰(zhàn)略導彈想突防,難度比以前大了不少。有俄羅斯軍事專家就說,“海燕”能超低空飛行,能躲開反導雷達的探測,剛好能補洲際導彈的短板,形成“洲際導彈+核動力巡航導彈”的雙重打擊體系。
![]()
這么看,俄羅斯搞“海燕”,更像是想靠這技術找個突破口,讓美國和北約不敢輕易施壓。但問題也在這,“海燕”的老毛病好像還沒解決。
俄羅斯沒公開說他們怎么解決輻射問題,美國有個《原子能科學家公報》就分析,就算用了新型的輕質屏蔽材料,“海燕”飛的時候還是可能有微量輻射漏出來。
萬一掉在人口密集的地方,后果不堪設想。2000年俄羅斯“庫爾斯克”號核潛艇沉沒,那核泄漏的后續(xù)處理就夠頭疼的,更別說在空中飛的導彈了。而且跟洲際導彈比,“海燕”的性價比真不高。
![]()
洲際導彈又快又準,維護起來也沒那么多風險,冷戰(zhàn)的時候就把核動力武器給比下去了,現(xiàn)在乍看還是洲際導彈更實用。搞不清的是,俄羅斯明明知道這些問題,為啥還非要推進“海燕”項目?怕不是還有咱沒看到的戰(zhàn)略考量,比如想靠這武器在核軍控談判里多拿點籌碼。
現(xiàn)在“海燕”試射已經(jīng)引發(fā)連鎖反應了。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說要評估信息,保障盟友安全,北約秘書長也說這武器會加劇緊張,要強化反導能力。
法國、英國也表態(tài)要關注這事,中國則呼吁大家保持克制,通過對話維護穩(wěn)定。很顯然,“海燕”的出現(xiàn),可能會讓美俄的戰(zhàn)略博弈更激烈,甚至引發(fā)新的軍備競賽。
![]()
要知道,美俄手里握著全球90%以上的核彈頭,要是因為“海燕”影響了《新削減戰(zhàn)略武器條約》的執(zhí)行,那全球戰(zhàn)略平衡可就懸了。總的來說,俄羅斯搞“海燕”,既是冷戰(zhàn)技術的“復活”,也是當下戰(zhàn)略壓力下的選擇。
它確實能給俄羅斯增加點威懾力,但輻射風險、性價比這些老問題沒解決,后續(xù)能不能真正部署,部署了會不會出問題,都是未知數(shù)。
![]()
未來美俄能不能就這類新型武器坐下來談,制定點管控規(guī)則,才是最關鍵的,畢竟誰也不想看到核風險再升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