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者按:“ 浙江省革命老區開發建設促進會”,由歷任省老領導擔任會長,其中原省委書記鐵瑛任第一任會長。 桑洲是革命老區, 桑洲 鎮因工業基礎薄弱,長期面臨經濟總量偏小,發展相對滯后;現今又面臨青壯年人口外流、老齡化加劇等現實困境,如何促進革命老區桑洲鎮的發展,需要匯聚各方智慧,“省老促會”的調研是一個契機。
省老促會來桑洲革命老區考察調研側記
省老促會來桑洲革命老區考察調研側記
關工委清溪五老工作室
2025年10月24日下午,秋日暖陽灑遍浙東山區,浙江省革命老區開發建設促進會常務副會長楊幼平、副會長李良福、辦公室主任金成一行,專程來革命老區寧海桑洲開展考察調研。寧海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陳立蒙,縣黨史辦主任陳英杰,縣黨史研究室副主任胡志漢,縣政協原副主席(代表正在籌建的新四軍研究會)潘作飛,縣關工委常務副主任季元法,以及桑洲鎮黨委副書記俞瀚廣、黨委委員王巍等縣鎮領導陪同調研,共同為桑洲老區發展尋思路、謀對策。
![]()
一、紅色探訪:走訪舊址,追溯革命歷程
調研首站始于桑洲老街。在關工委桑洲清溪五老工作室(清溪文學院)負責人王秀峰、王秀玲的引導下,考察組踏著斑駁的卵石街路,首站便走進革命先驅、亭旁起義桑洲黨支部創始人王育和的故居,陳舊的老屋靜靜矗立,木梁上的紋路、墻角的斑駁,都在無聲訴說著早期革命者艱難卻堅定的奮斗歷程。離開王育和故居,繼而走進亭旁起義桑洲黨支部的秘密活動點王乘前故居。狹小的堂屋、隱蔽的側室,清晰想象出當年革命者在此悄悄碰頭、壓低聲音商議要事的緊張場景。
![]()
腳步未歇,考察組沿著老街,又考察了地下黨重要聯絡站“同康店”與“溫臺大旅社”。舊時的木質柜臺依舊完好,柜臺下隱蔽的傳遞窗口隱約可見,這些留存至今的痕跡,生動還原了當年地下工作者冒著生命危險傳遞情報、銜接革命力量的驚險畫面。繼而考察組來到警察堂前。站在這片曾見證革命行動的舊址上,周象銀率領一大隊戰士突襲桑洲警所、成功繳槍的激昂情景仿佛就在眼前,讓人深切感受到革命斗爭的果敢與力量。
![]()
懷著對革命火種的崇敬,考察組接著前往桑洲地下黨支部的發源地“白巖學堂”。青磚黛瓦在歲月中靜靜佇立,屋檐下的雕花、教室里的舊桌椅,仍清晰留存著革命火種從這里燎原、照亮桑洲大地的深刻印記。走訪的最后一站,考察組來到田孔周村,走進革命烈士周衍文的故居——當年的紅色地下印刷廠。烈士親屬周偉華早已等候在此,他懷著真摯的情感,向考察組現場講述了舅舅周衍文投身革命、英勇犧牲的生平事跡。真摯的敘述里滿是對烈士的緬懷,也讓在場每一位人員深受觸動,更讓大家在回望歷史中堅定了保護紅色遺產、傳承紅色精神的共同信念。
![]()
二、專題座談:聚焦發展痛點,共商紅色資源活化
紅色足跡探訪結束后,考察組一行前往南嶺村南山驛民宿,召開專題調研座談會,聚焦桑洲老區發展痛點與破局路徑。會上,桑洲鎮黨委書記葛日長、鎮長俞榮波、副書記俞瀚廣、黨委委員王巍先后介紹鎮域發展概況:桑洲鎮因工業基礎薄弱,長期面臨經濟總量偏小、青壯年人口外流、老齡化加劇等現實困境,但同時擁有得天獨厚的資源稟賦——桑洲古驛站文化、田洋盧讀書種子方孝孺、盧探花歷史遺存、麻岙陳家三臺古建筑群承載“古”韻,亭旁起義關聯遺址、革命烈士故居彰顯“紅”色基因,漫山油菜花、生態茶園勾勒“綠”色畫卷。“紅、古、綠三色文化交融,是桑洲打造3A級景區、實現轉型發展的核心底氣”鎮黨委書記葛日長明確鎮域發展方向,并特別肯定了“清溪五老工作室”老同志提出的規劃建議:依托當地閑置校舍建設“浙東區域青少年發展教育中心(寧海縣少年軍校)”,既盤活存量資源,又能強化紅色教育功能,前期籌備工作已初見成效,具備進一步推進的可行性。
![]()
隨后,縣黨史辦、縣關工委、縣新四軍研究會等單位與會領導,對“清溪五老工作室”的前期工作及創建浙東青少年發展教育中心的建議給予充分肯定;縣黨史辦主任陳英杰特別對工作室老同志挖掘整理寧海紅色文化的工作表示肯定與認可。與會領導圍繞革命老區桑洲發展現狀,以及紅色資源活化利用、文旅融合路徑、政策資金爭取等關鍵議題深入交流,提出多項針對性建議,為當地紅色文化傳承與發展進一步明確了方向、凝聚了共識。
![]()
退休老干部周偉華也在會上提出弘揚烈士精神、統籌優質資源服務家鄉文旅發展等建議,并表示將捐獻自己名下老宅——周衍文烈士故居,用于建設周衍文烈士紀念館,作為紅色教育基地。
三、陳立蒙部長提建議:明確桑洲紅色基地建設三大路徑
針對桑洲紅色基地建設工作,寧海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陳立蒙在深入分析革命老區桑洲現狀后,提出三點具體推進建議,為基地發展明確了方向路徑:
![]()
一是建強組織保障,確保紅色教育基地“名正言順”。陳立蒙部長明確表示,將牽頭聯合現場參會的縣黨史辦公室、新四軍研究會、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教育局等部門,召開專項協調會,推動組建“寧海縣革命老區開發建設促進會”,通過跨部門協作凝聚工作合力,為基地建設提供堅實組織支撐與政策保障。
二是精準謀劃項目,聚焦研學功能落地。建議由桑洲鎮黨委、政府牽頭,重點推進紅色遺址挖掘與保護工作,同時結合桑洲紅色資源稟賦,精準明確教育主題側重方向;尤其強調需做好與岔路、前童兩地紅色教育內容的差異化銜接,避免同質化建設,形成“各有側重、互補聯動”的紅色研學格局。
三是錨定工作重心,實現精神與物質“雙贏”。明確基地建設需以高舉紅色旗幟為核心,既要通過紅色教育傳承革命精神,也要依托紅色資源帶動當地發展;當精神傳承與物質發展存在協同關聯時,需優先突出精神引領作用,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為核心抓手,讓革命老區在紅色文化浸潤中煥發時代新貌。
目前,桑洲紅色基地建設已凝聚多方共識、明確推進方向。后續將通過組織建設、項目落地、品牌塑造等舉措,逐步將紅色資源轉化為優質教育資源與發展資源,助力革命老區實現文化傳承與鄉村振興的深度融合。
四、楊幼平常務副會長作總結:肯定成效、介紹老促會并提出四點工作要求
省老促會常務副會長楊幼平作總結發言,首先充分肯定各方對革命老區工作的推進成效:寧海縣委高度重視與關心老區發展,縣委滕書記曾深入桑洲調研指導,明確提出桑洲鎮打造3A景區的目標;此次調研中,陳部長不僅親自陪同,剛才還作了精彩發言,就寧海縣老區工作與桑洲鎮發展提出具體要求。桑洲鎮黨委政府為本地老區發展盡心盡責,推出并落實多項有效舉措;特別是桑洲鎮“清溪五老工作室”的老同志,主動義務為桑洲發展多方奔走、向黨委獻計獻策,其擔當精神令人感動。
![]()
楊副會長還介紹了全國革命老區組織建設情況:全國現有1500多個老區縣(市、區、旗),國家層面及各地均已成立服務革命老區的“革命老區建設促進會”;浙江省亦成立“省革命老區開發建設促進會”,由歷任省老領導擔任會長,其中原省委書記鐵瑛任第一任會長。目前全省共有32個老區縣(市、區)、575個老區鄉鎮(街道)、6854個老區村(社區),且32個老區縣均已成立老區促進會組織。值得一提的是,臺州市黃巖區雖非革命老區縣,但轄區內有老區鄉鎮,今年上半年該區區委已決定成立“黃巖區革命老區鄉村振興促進會”,至此全省縣級老區組織已達33個,部分鄉鎮也在陸續推進老區組織建設。
隨后,楊副會長就寧海縣和桑洲鎮老區工作提出四點要求:
一是強化紅色資源系統性保護與利用,既要扎實推進古街紅色遺址修繕,更要深入挖掘并講好革命故事;
二是積極對接省市政策資源,主動爭取老區專項發展資金與項目支持,助力特色產業落地見效;
三是加強基層組織建設,進一步凝聚縣、鎮兩級社會組織合力;
四是加快籌備成立“寧海縣革命老區開發建設促進會”,廣泛動員社會各方力量,為桑洲鎮乃至全縣老區發展搭建政策對接、資源整合的專屬平臺,助力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
五、李良福副會長補充意見:強調“三增強”推進老區發展
最后,李良福副會長補充提出三點意見:一是要進一步增強政治榮譽感。革命老區是黨和人民軍隊的根,是中國人民選擇中國共產黨的歷史見證。黨和國家評定并命名革命老區,明確其在革命歷程中的獨特地位,肯定老區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為民族獨立、人民解放作出的巨大犧牲與貢獻,這既是對歷史的鄭重銘記。革命老區這一稱號,由老區人民用鮮血和生命鑄就,是值得倍加珍惜的政治榮譽。同時,革命老區是紅色文化的重要發祥地,紅色故事豐富、紅色遺址遺跡眾多,是開展愛國主義教育、革命傳統教育的重要基地,更是紅色基因代代相傳的關鍵載體。黨中央高度重視并關心革命老區發展,國務院已制定一系列支持幫扶政策,而明確“革命老區”身份,正是獲得國家及各級政府、部門政策、資金、項目支持的重要依據。
![]()
二是要進一步增強發展責任感。革命老區大多地處偏遠山區,發展條件相對薄弱。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與共同富裕的進程中,革命老區絕不能掉隊;浙江作為共同富裕示范區,革命老區的發展任務更重、挑戰更大、責任更艱巨。桑洲鎮要以縣委提出的“打造3A景區”目標為契機,充分發揮老區資源優勢。此前,該鎮在深入調研、廣泛聽取包括老同志在內的各方意見基礎上,提出依托“紅、古、綠”資源推進融合協調發展的思路,并配套采取多項舉措,這些做法均值得肯定。在后續工作推進中,要充分發揮革命老區的政治優勢,積極爭取各級政府和部門支持,廣泛凝聚社會力量,形成推進發展的強大合力,蹄疾步穩推動桑洲鎮高質量發展。
三是要進一步增強組織建設。建立革命老區相關組織,是為開展老區工作搭建有效平臺。剛才楊會長介紹了全國及我省革命老區組織建設情況,革命老區組織機構雖屬于社團組織,但其政治性極強。這類組織的建立,有助于凝聚社會力量、爭取各方支持,共同推進老區建設與發展。建議寧海縣委繼續重視和關心老區工作,可參照臺州市黃巖區的做法,成立“革命老區鄉村振興促進會”或類似性質的組織;該組織可單獨運行,也可與現有社團組織合署辦公,實行“兩塊牌子、一套人馬”機制,同時適當增加專項工作經費。后續可在桑洲、前童、岔路等鎮逐步成立分會,這樣更有利于寧海縣上下深化歷史銘記、傳承紅色基因、服務老區群眾、凝聚社會共識與力量,最終推動老區實現更好發展。
此次省老促會調研,既是對桑洲紅色遺產的“檢閱”,更是對老區發展的“賦能”。隨著紅色資源保護、政策平臺搭建、三色文化融合等工作逐步推進,桑洲革命老區正朝著“紅色傳承有載體、綠色發展有路徑、歷史文化有活力”的新圖景穩步邁進。
- End -
鄉土寧海公益平臺
@關注我們就是最大的支持@
對話主編請加微信:
□ 來源:行驛桑洲
□ 編排:天姥老人
□ 審核:水東居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