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時事熱點觀察者
剛離任的美國前國防部副部長希克斯,最近一番話在臺海議題里炸了鍋。她在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演講里明說:“不存在中國武力統一臺灣這個選項了”,還警告美國“別肆意挑釁,得直面中國軍隊強大的事實”。
![]()
這話從管了幾年美軍戰略規劃的高官嘴里說出來,可不是隨口感慨。要知道,希克斯在五角大樓時,對華政策上話語權極重,如今離任前拋這么句話,到底是美軍真的“認栽”,還是藏著別的算計?答案得從軍力對比和現實困境里找。
先得把希克斯的話掰透了看——她不是說中國“不會”武統,而是說美國“攔不住”了。這背后是解放軍這些年實打實的硬實力。海軍艦艇總數早超了美軍,西太平洋的要道上,導彈系統織成了密網。2024年鷹擊系列導彈迭代后,射程和精度再上臺階,對付航母編隊一戳一個準。無人裝備更是形成了規模,蜂群作戰、網絡協同那套打法,讓對手防都沒法防。
更狠的是反介入體系。有智庫做過幾十次兵棋推演,結論驚人:解放軍的東風-15B、東風-16能第一時間敲癱臺軍指揮系統,東風-21D、東風-26這些“航母殺手”,能把美軍航母擋在千里之外。一旦有事,解放軍幾小時就能調集重兵,而美軍從本土調兵到東亞得倆月以上,等他們到了,仗早結束了。2025年福建艦完成第8次海試,配上殲-35戰機,臺島以東的所謂“防御縱深”直接成了擺設,“臺獨”想往哪躲?
美軍自己的算盤也早打空了。希克斯2023年力推的“復制者”計劃,本想兩年內扔上千套無人機盯臺海,號稱要把海峽變成“地獄景觀”。結果呢?到2025年徹底黃了。國會不給錢,供應鏈卡脖子,無人艇測試時要么失控漂移,要么撞船,無人機在電子干擾下根本沒法用。有美軍中將都公開承認:“在無人機領域,我們落后了,而且我們知道這一點。”
這還只是裝備層面,更深的是體系差距。希克斯在離任演講里總結了四條教訓,第一條就是“生產就是威懾”——這話其實是說給美國自己聽的。中國工業鏈條齊全,軍工生產說上量就能上量;美軍呢?F-35在模擬對抗里吃虧,關鍵零部件還得依賴進口,盟友們也各懷心思。2024年南海對峙,美驅逐艦想靠近島礁,解放軍艦艇直接逼近鎖定,美軍只能認慫,這就是現實。
再看臺海本身的實力天平。大陸經濟體量是臺灣的幾十倍,半導體出口全球領先,軍工升級有源源不斷的支撐。東部戰區的聯合演訓早就常態化了,覆蓋海峽中南部,多兵種協同練得爐火純青。反觀臺灣當局,天天喊“備戰操演”,可解放軍幾十架次軍機越線巡航、艦艇警巡,他們連句硬話都不敢說,自己的報告里都寫著“非常恐慌”。
希克斯的表態,本質是美軍戰略焦慮的外露。以前美國軍售臺灣、官員竄訪,那叫一個肆無忌憚,現在不得不掂量掂量。她承認“中國威脅比烏克蘭或中東更難應對”,因為這關乎全球秩序重塑——說白了,美國知道靠傳統手段干涉臺海已經行不通了。智庫蘭德公司早算出了結果:就算美軍插手,臺軍撐不過90天,美軍自己得搭進幾艘航母、幾千士兵,純屬賠本買賣。
但要說美國就此放棄干涉,那也太天真。希克斯提的“分散部署”“盟友協作”,其實是換了種玩法。想靠把兵力撒開避開反介入打擊,拉著盟友湊數放大優勢,本質還是想給“臺獨”遞刀子。可盟友們也不傻,誰愿意為了臺灣把自己拖進戰火?日本、菲律賓嘴上喊得兇,真要動真格,跑比誰都快。
說到底,希克斯的話就是一句大實話:中國的統一進程,已經不是美國能隨便拿捏的了。解放軍常態化巡航不是擺樣子,2025年“海峽雷霆”演練強化跨域能力,就是明著告訴外界:我們有能力隨時應戰。官方早把立場擺得清清楚楚:和平統一是首選,但絕不放棄非和平方式,這是維護主權的底線。
臺海的大勢從來沒變過。大陸這邊實力越來越強,兩岸融合發展越走越實;美國那邊計劃碰壁、盟友松散,“臺獨”分子惶惶不可終日。希克斯離任前的告誡,與其說是“勸誡”,不如說是“認輸”——承認美國再也擋不住中國統一的步伐。
那些還想靠攪局臺海牟利的勢力該醒醒了:解放軍的導彈能覆蓋西太,工業產能能支撐持久戰,民心向背更站在統一這邊。任何挑釁都是自尋死路,任何干涉都是徒勞無功。統一是遲早的事,這不是口號,是實力撐起來的必然結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