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甘肅敦煌和瓜州縣交界處的懸泉置是一處西漢郵驛遺址,這里藏著漢代郵驛的千年秘密,記錄著漢王朝經絲綢之路傳遞律令、上報軍情、接待使者的往事,遺址內曾出土3.5萬多枚簡牘,數量驚人,也因此入選世界文化遺址。
![]()
懸泉置的名字取自驛站東南側山溝里被稱為“吊吊水”的山泉,如今的遺址就是由懸泉置本身和懸泉水兩部分構成。遺址中修建有博物館,土黃色房屋低矮平整,既有漢朝建筑的風格又帶著西北沙漠建筑的特色。
![]()
走入其中,歷史感撲面而來,仿佛走進了兩千年前漢代基層“公務員”的工作場所。懸泉置在漢代屬于郵驛機構,是邊疆的基層組織,功能相當于如今的郵政局和招待所,專門負責傳遞文書、接待官員和使者。
![]()
這里是一個沉浸式體驗的遺址博物館,場景還原區完美復刻了漢代郵驛的辦公環境,木質結構的房間里擺放著桌椅、筆墨紙硯、郵驛工具等,青銅色博山爐如同一個時光標記,看見它就能想到昔日的大漢王朝。
![]()
《驛使圖》壁畫磚的復制件兩側是卷起的簡牘,這塊畫像磚曾作為中國郵政“形象大使”而為人所知,如同簡筆畫的圖案生動再現了1600多年前,郵局小哥舉著簡牘策馬飛奔傳遞書信公文的景象。
![]()
![]()
懸泉置遺址中出土的簡牘有許多種,有公文也有私人往來信件,上面書寫著地名、人名,公文記錄著西漢時期的法條律令、物資往來等,私人信件則傳遞著對父母、親人和朋友的思念。
![]()
![]()
昏黃的燈光照在模型上,身著漢服的迷你驛卒仿佛活了過來,他們在高聳的瞭望塔上觀察敵情,在寬敞的院中操練,在倉庫里搬運貨物,即使遠離政治權利中心,這里的工作絲毫不輕松。
![]()
復原的青銅色的郵車是漢代信使奔波往來的交通工具,站在郵車前,仿佛能看到黝黑健壯的驛卒駕車在古絲綢之路上奔波,傳遞著西漢王朝的指令和西域各國的消息。
![]()
熱烈的陽光打在臉上,目之所及寸草不生,一眼望不到邊的荒漠戈壁讓人倍感孤獨,曾經的驛卒就是在這樣自然環境惡劣、完全沒有娛樂的環境中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堅持著。
![]()
![]()
沿著步道探索遺址遺跡,曾經占地面積廣大的驛站早已不見蹤跡,只留下一些殘磚和地基的痕跡,還好有簡牘的出土,才讓這一座西漢時的郵驛和西漢基層公務員的日常變得生動鮮活起來。
![]()
懸泉也屬于遺址一部分,傳說是漢代將領李廣利佩劍刺山而出的泉水,它不僅在2000年前荒蕪的沙漠中滋養著懸泉置的驛卒,如今依然汨汨而流,滋養著一方人。
![]()
漫長的時光里,許多人、許多事都消逝在歷史沙塵中,懸泉置遺址中出土的眾多簡牘默默守護了古絲綢之路上的故事,在簡牘和文物中,大漢往事仿佛就在眼前,絲綢之路上的繁華喧囂仿佛就在身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