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可能已經沒人可死了。有俄軍士兵在打掃頓涅茨克康斯坦丁諾夫卡方向的戰場時發現陣亡的烏軍士兵多為外國雇傭兵,占比可能至少達到60%左右,其中包括非裔美國人和拉丁美洲國家的人。
戰前烏克蘭還有4100萬人口,打了幾年仗跑了2000萬,剩下的2100萬里老人、婦女、兒童占了65%,適齡男性本就沒多少,還得刨去身體不合格、躲著征兵的。
官方嘴硬說還有110萬可動員,懂行的都知道實際能扛槍的連三分之一都不到,自愿參軍的比例更是從當初的一半多跌到了35%,基輔街頭軍警天天查證件抓壯丁,連負責攔逃兵的邊防軍都被拉去前線填線了。
俄軍公布的傷亡數據都到172萬了,美國戰爭研究所也承認烏軍損失近70萬,開戰之初那25萬現役部隊早打光了。
巴赫穆特一場絞肉戰就死傷14萬,30多個精銳旅被打殘,北約培訓的骨干軍官死了一茬又一茬,本土能打仗的年輕人早成了戰壕里的泥土。
沒人了怎么辦?只能找拿美元換命的外人填坑。康斯坦丁諾夫卡這60%的雇傭兵占比不算新鮮事,巴赫穆特早就打死過6500名外國雇傭兵,紅軍城的廢墟里甚至出現過雇傭兵陣亡數超過烏克蘭士兵的情況。
這些人成分越來越雜,早年還有些歐美老兵抱著“信念”來湊熱鬧,現在早沒人傻到送命,報名人數比2022年降了三分之二。
剩下的一半新人都來自哥倫比亞、巴西這些拉美國家,還有些非裔美國人揣著發財夢來碰運氣,說白了都是被每月2000到3500美元的薪水勾來的,這可是烏克蘭本土士兵收入的五倍還多。
但錢哪有那么好賺,俄軍早就把雇傭兵當成重點打擊目標,無人機24小時盯著,溫壓彈、精確制導武器專炸他們的駐地,兩周就能擊斃200多,傷亡率直接突破70%。
芬蘭雇傭兵都警告同胞“烏克蘭是墳墓”,歐洲安保公司干脆暫停派人參戰,誰都不想來當活靶子。
更諷刺的是,烏克蘭自己都把本土士兵當耗材,卻對雇傭兵的尸體寶貝得不行。
俄軍士兵在前線見過太多荒唐事:烏克蘭士兵的遺體扔在戰壕里一兩個月沒人管,被野狗啃得只剩骨頭,而外國雇傭兵一死,烏軍立馬派人搶著收尸,生怕尸體曝光影響后續招募。
這背后全是無奈,本土兵實在招不到了,只能靠這些外人續命,哪怕知道他們是沖著錢來的,哪怕明著被私人軍事公司賺差價,也得捏著鼻子認。
有戰俘透露,不少哥倫比亞雇傭兵被欠薪,承諾的獎金根本沒影,但就算被騙也沒法跑,俄軍的FAB-1500滑翔炸彈一炸就是100米半徑內寸草不生,TOS-1A噴火坦克的2500℃火球能覆蓋四個足球場,想逃都沒地方躲。
尼古拉耶夫州一個訓練基地的篝火晚會被導彈炸了,83個雇傭兵當場成了炮灰,口袋里還裝著沒寄出去的美元匯票。
烏克蘭官方還在硬撐,2024年計劃再動員20萬,把征兵年齡降到17歲,可征兵入伍率同比降了37%,大城市自愿參軍的還不到戰爭初期的三分之一,超過60%的適齡男性說就算受處罰也不參軍。
反觀雇傭兵數量,雖然從巔峰時的2萬多跌到現在只剩幾千,但占比反倒越來越高,因為烏軍本土兵力縮水得更快,80萬總兵力里真正的烏克蘭人沒剩多少,康斯坦丁諾夫卡的60%不過是縮影。
這些來自84個國家的外國人,被俄軍精準打擊,不享受戰俘待遇,卻成了烏克蘭最依賴的“戰斗力”,說穿了就是本土沒人可死了,只能拉著外人墊背。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