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整的瀝青路靜臥街中
取代了往昔川流不息的車輛
![]()
美食攤前飄散的香氣里
游客們悠然漫步
![]()
藝術墻前的快門聲
記錄著老巷新貌
![]()
這個秋天,貴陽的老街巷正以一場優雅的蛻變,重新定義著城市的生活質感。10月15日,曹狀元街正式實施步行化管理;民生路街區也跟上了步伐,于10月26日正式轉為步行街。
三年來,貴陽已完成1141條背街小巷的改造。從青云路的華麗轉身,到太平路的潮玩蛻變,再到民生路與曹狀元街的步行化改造,貴陽的老街正經歷一場由表及里的“城市更新”。
![]()
潘雯穎/攝
01
民生路
正式“戒車” 專心做美食
10月26日,民生路正式告別車流,專注打造美食天堂。昔日的交通要道,如今變成了悠閑的步行空間。
![]()
這條老街的商業價值與旅游吸引力,改造前就已顯現端倪,在剛剛過去的國慶中秋假期,民生路好吃街接待了約18.78萬人次游客,實現了約227萬元的旅游收入,同比增長17.6%。正是這樣的人氣與潛力,促使民生路最終選擇轉向步行街模式,以更優質的環境承接持續增長的游客需求。
![]()
![]()
改造后的民生路,但家香酥鴨的香氣依舊在街頭飄散,丁家脆哨的攤位前依舊排著長隊,但游客們再也不必在車流中穿梭,可以悠閑地品味每一家老字號的味道。
![]()
![]()
從車水馬龍到人潮涌動民生路的這場“變形記”奏響了美食與悠閑的協奏曲
![]()
潘雯穎/攝
02
曹狀元街
美食文化IP的“最強學霸”
如果說民生路是吃貨天堂,那曹狀元街就是文青圣地。這條全長213米的街道,因貴州唯一一位武狀元曹維城在此建造狀元府而得名。
![]()
自10月15日0時起,曹狀元街實施步行化管理,打造集文化體驗、休閑消費、特色市集于一體的復合型商業街區。
![]()
步入曹狀元街區,個性化商家牌匾與現代設計相得益彰,這里既保留了歷史記憶,又注入了現代商業活力,成為連接過去與現在的文化橋梁。
![]()
![]()
![]()
曹狀元街的步行改造也意味著,將以“慢行”的方式串聯起甲秀樓—南橫街—曹狀元街的文化動線,為市民游客提供一條“慢行文化”走廊。
![]()
古韻與新潮在此相遇
曹狀元街的“變形記”
讓歷史文化在現代街巷中重獲新生
![]()
潘雯穎/攝
03
市東巷
藝術生的涂鴉日記
市東巷作為背街小巷改造的典范,以藝術涂鴉為特色,成為連接過去與未來的文化紐帶。這條曾經坑洼積水、線路雜亂的背街小巷,如今墻面布滿五彩斑斕。
![]()
![]()
創作團隊在全長595米,近800平方米的外立墻面上繪制了四個版塊的特色墻畫,從“‘國潮’藝術、魅力市東”到市井生活、時光記憶,讓老巷煥發新活力。
![]()
![]()
![]()
這條曾經略顯凌亂的小巷,現在已成為年輕人爭相打卡的藝術空間,被親切地稱為“巷子里的美術館”。
![]()
![]()
![]()
畫筆取代了修補
創意覆蓋了斑駁
市東巷的“變形記”證明
藝術才是老街最好的美容師
![]()
![]()
潘雯穎/攝
04
太平路
老街的“潮牌”新生
太平路則走了一條不同的路徑。2024年1月全面開街的它,更像是一次“歷史與潮流的對話”。
![]()
入選全國城市更新典型案例的太平路街區,采用“EPC+F+O”的創新模式,讓老墻、老街、老巷在新的時代重獲新生。
![]()
它沒有選擇簡單的翻新,而是通過揭蓋復涌貫城河,讓自然生態與城市生活重新連接;通過復刻歷史建筑與引入現代文化場所,讓厚重歷史與當代潮流隔空對話。
![]()
![]()
再通過打造原創IP和引入新興品牌,徹底點燃了街區的活力。
![]()
![]()
“歷史底色+潮流審美+年輕業態”的配方
讓太平路不僅提升了“顏值”
更重塑了“靈魂”
成為一條有故事、可感知、能共鳴的
活力街區
![]()
潘雯穎/攝
05
青云路
從夜市攤到“國家隊”
從1927年的城市干道,到2022年7月完成升級并正式開街的國家級旅游休閑街區,青云路的蛻變堪稱典范,它保留了原有的夜市基因,同時注入了現代潮流元素。
![]()
全長1020米的青云路,秉持“老貴陽,新調調”的改造理念,通過“留、改、拆”和“建、運、管”并舉的策略,打造出文脈追溯、煙火餐飲、跨界體驗、文脈復興四大主題段落。
![]()
![]()
作為街區靈魂的青云市集,由原貴陽針織廠廠區改造而來,在保留工業印記的基礎上,植入了多元的年輕業態,成為集文創、餐飲、娛樂生活服務與文創零售于一體的創新旅游消費空間。
![]()
![]()
![]()
從夜市攤到“國家隊”
青云路的“變形記”
書寫了一段老街區逆襲的勵志故事
![]()
潘雯穎/攝
街巷新生
當城市更新遇見人文溫度
歷經數年的精心雕琢,貴陽的老街改造呈現出一幅傳統與現代交融的生動圖景。
![]()
從民生路的美食飄香到曹狀元街的文脈傳承,從市東巷的藝術涂鴉到太平路的潮流脈動,再到青云路的市井新生,每條街巷都在探索著屬于自己的獨特更新路徑。
![]()
這場城市更新實踐最值得稱道的,是它展現了一種“有機更新 ” 的城市發展哲學。改造不是簡單地將老街變成千篇一律的商業街區,而是在保留原有肌理的基礎上,讓每一條街巷都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表達方式。這種更新尊重歷史,但不拘泥于歷史;擁抱現代,但不盲目追隨潮流。
![]()
更深層次來看,這些老街的蛻變正在重塑城市的人文價值。它們不僅是消費場所,更成為連接人與人、人與城市的情感紐帶。在這里,本地居民找回了熟悉的記憶,外來游客感受到了城市的溫度,年輕人發現了創意的舞臺。這種多元共生的生態,讓城市煥發出持久的生命力。
![]()
未來,城市更新將不再局限于物理空間的改造,而是向著更深層次的文化活化、社區營造和可持續發展邁進。
貴陽老街的這場“變形記 ” ,正是這種理念的最佳詮釋——讓城市在延續歷史文脈的同時,始終保持創新的活力,讓每個人都能在這片土地上找到歸屬感與可能性。
![]()
潘雯穎/攝
來源 | 知知貴陽
編輯 | 趙子滟
統籌 | 吳亞鵬
編審 | 趙禾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