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文科生小林對著志愿填報指南翻了又翻,眉頭越皺越緊——漢語言文學、歷史學固然經典,可擔心就業面窄;法學、會計學報考熱度高,又怕競爭太激烈。這幾乎是每年文科/歷史生選專業時的共同困境:想選個“既貼合興趣,又能對接市場”的方向,卻總覺得可選范圍太小。
直到他看到“2025年文科需求專業TOP6”榜單,眼前突然一亮:數字經濟專業以74所高校新增的增設熱度,成為僅次于人工智能的“香餑餑”,而無錫學院今年剛成功獲批這個專業,正好為像他這樣的文科生提供了一條踩準時代風口的新路徑。
![]()
其實不止小林,越來越多文科生和家長開始關注數字經濟專業,核心原因就是它精準踩中了當下的產業需求。近年來我國數字經濟規模持續突破,從電商直播到工業互聯網,從智慧政務到跨境數字貿易,每個領域都在喊“缺人”,既懂經濟邏輯,又能玩轉數字技術的復合型人才,已經成了市場爭搶的“香餑餑”。
![]()
無錫學院正是看準了這一趨勢,在今年成功將數字經濟專業納入本科招生,而這背后,是學校扎實的學科基礎在“托底”。目前無錫學院已擁有47個本科專業,高質量工科、理科專業占比超80%,傳統工科專業還在同步升級改造;這種“工科強、理科實”的學科生態,恰好為數字經濟這個“交叉學科新貴”提供了支撐。畢竟要學懂數據挖掘、區塊鏈這些技術,離不開工科的技術底蘊;要分析數字經濟的運行規律,也需要理科的數理思維打底。
![]()
無錫學院的數字經濟專業,可不是“湊熱門”的空架子,它的人才培養邏輯特別實在。專業以經濟學為根基,卻不局限于傳統經濟理論,而是把管理學、數學、計算機科學的知識“揉”了進來,構建“經濟理論+數字技術+行業應用”有機融合的課程模塊。核心課程強化經濟學理論基礎,設置數字金融、跨境電子商務、產業數字化等行業應用課程,著重提升數據挖掘、區塊鏈技術、機器學習等數字技術能力。
更讓人放心的是師資和實踐資源:該專業所在的數字經濟與管理學院79名專任教師里,博士化率高達75.9%,還有9名省級高層次人才帶隊,能把前沿的數字經濟案例搬進課堂;此外,數字經濟專業還和紅豆集團、京東物流這些本地龍頭企業,以及無錫市委網信辦、大數據局建立了合作,學生不用等畢業,就能去企業參與數字化轉型項目,比如幫企業做用戶數據分析,或是參與跨境數字貿易的流程優化。這種“在實踐里學”的模式,正好解決了文科生“動手能力弱”的痛點。
![]()
最讓文科生心動的,恐怕還是這個專業的就業前景。現在數字經濟領域的崗位需求有多旺盛?數據顯示,未來5年,我國數字經濟核心產業人才缺口將突破200萬,小到互聯網公司的數字運營崗,大到制造業的產業數字化規劃崗,甚至政府部門的數字治理崗,都在招“懂經濟+懂技術”的人。
而四年后,無錫學院的數字經濟畢業生,正好能對接這些崗位:想進企業,能去數字金融領域做產品分析,或是幫傳統工廠設計數字化升級方案;想考公,能報考政務大數據、數字監管相關的崗位;就算想深造,也能順著數字經濟、金融科技、應用經濟學這些方向繼續讀碩士。
![]()
回頭再看小林的困惑,其實文科生選專業的“難”,本質是怕選的方向跟不上時代。而無錫學院的數字經濟專業,既解決了文科生“選專業范圍窄”的問題,又踩準了數字經濟的時代風口。
對想在時代浪潮里找對方向的文科生來說,這樣的專業,無疑是一個既有前景、又夠實在的優質選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