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報全媒體訊(椰網/海拔新聞記者 許文玉 戴銘 攝影報道)2025年10月29日,第39屆中國化學奧林匹克(決賽)圓滿落幕。經過層層選拔脫穎而出的海口中學13名學子,代表海南省出征本屆賽事,與全國240余所中學的610名頂尖學子同臺競技,憑借扎實的專業功底與頑強的拼搏精神,最終斬獲8金5銀的輝煌戰績,金牌總數高居全國第二,創下海南省化學奧林匹克競賽歷史最佳成績。其中,3名同學成功入選國家集訓隊,并已保送至北京大學、清華大學。
![]()
全國中學生化學奧林匹克競賽(簡稱化學競賽)由中國化學會主辦,是五大學科競賽之一,自1984年起每年舉行。競賽分為初賽(省級賽區)和全國決賽兩個階段,并涵蓋市級、省級、國決和國際奧賽四個層級。
深耕十八載,系統化培養結出碩果
“這一成績遠超我們預期,但絕非偶然。”面對記者采訪,海口中學化學奧賽主教練蔡忠華語氣堅定。在他看來,這份成績單是學校長達18年的競賽人才培養體系水到渠成的結果。
蔡忠華介紹,學校已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機制”,涵蓋選拔、培養、保障全流程。“我們的教練團隊全程參與學生的賽前準備、賽中支持和賽后總結,形成了一套科學有效的訓練體系。”他特別強調,“這支隊伍的專業性和敬業精神,是取得突破的關鍵。”
值得注意的是,這支金牌團隊展現出全面發展的特質。“這些孩子不僅自律、高效,更是充滿活力的年輕人。”蔡忠華透露,“我們競賽班的18名學生可以組建成一支完整的足球隊,定期開展訓練和比賽。這種張弛有度的培養方式,讓學生保持了良好的身心狀態。”
學子成長路:從壓力中破繭成蝶
在金牌獲得者中,高三學生邢致榮的經歷頗具代表性。作為連續兩屆金牌得主(第38屆中國化學奧林匹克(決賽)與第39屆中國化學奧林匹克(決賽)),他親歷了海南化學競賽的崛起歷程。“去年參賽時心態相對輕松,因為知道還有機會。今年作為收官之戰,壓力更大,但也更懂得珍惜。”面對難度顯著提升的理論考試,他深刻體會到學科發展的速度:“題目難度年年在提升,這要求我們必須持續突破自我。”
對于未來,邢致榮已做好規劃:“之后我計劃繼續深入學習化學知識,同時我也對航天領域比較關注,特別是航天發動機材料。國家在這些領域的需求,就是我們這一代人的機遇。”
![]()
女同學歐陽筱筱的成長故事同樣令人動容。從第38屆比賽的銅牌到本屆比賽的金牌,她完成了一次完美的自我超越。“去年因為壓力過大,我甚至在考場上哭了。”回顧成長歷程,她坦言,“今年,教練團隊在理論和實驗方面都做了極其充分的準備,讓我能夠以更平和的心態面對挑戰。”
她特別提到學校的實驗訓練:“考前一個月,我們幾乎每天都在實驗室,訓練內容遠超考綱要求。這種高強度的訓練讓我們能夠站在更高維度理解實驗,面對任何考題都能從容應對。”
教育創新的“海南樣本”
海口中學此次的突破性成績,不僅創造了海南競賽教育的歷史,更為我國基礎教育改革提供了值得借鑒的“海南樣本”。
![]()
海口市教育局副局長趙暉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此次海口中學取得了歷史性的突破成績,是為海口教育爭光,同時也是刷新了海南省的紀錄,我希望在海南教育、海口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新起點上,更多的學校能脫穎而出,并在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方面取得更多成績,創造更多的輝煌。”
這群年輕學子用實力證明,海南的教育事業正在實現從“跟跑”到“并跑”乃至“領跑”的歷史性轉變。他們的成功,不僅是個人的榮耀,更是海南自貿港建設背景下,教育創新成果的集中體現。
下一步,海口市教育局將持續聚焦基礎學科教育質量提升,不斷優化拔尖人才培育機制、強化競賽指導保障,為培養更多具備扎實學科功底和創新能力的優秀人才注入強勁動力,助力海口學子在科學探索的道路上勇攀高峰。
金牌獲得者:陳冠瑋、吉訓霖、林城安、歐陽筱筱、王千蘅、韋小寶、肖琪豐、邢致榮。
銀牌獲得者:卜睿、劉天潤、蘇業現、徐瑞瀅、鄭添翊。
【責任編輯:蘇應杰】
【內容審核:苗小藝】
版權聲明:國際旅游島商報全媒體文字、圖片、視頻、音頻等版權作品,歡迎轉發,但非經本報書面授權同意,嚴禁包括但不限于轉載或改編、引用等,違者必追究法律責任。
投訴電話:0898-65818181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