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中國的一句俗語來形容印度,是最貼切的:扶不起的阿斗。
當年,美國和蘇聯兩個超級大國扶持印度,結果呢?居然扶不上墻。
蘇聯沒了,就剩下一個美國。
美國心里苦啊,他太想讓印度變得強大,讓印度支棱起來。為了針對咱們,十年啊,整整十年,美國付出的十年青春,結果咋樣呢?
![]()
印度連新手村都沒有出。
這就像是一個氪金的超級大佬,全服第一的大佬,給你金幣,給你裝備。然后,十年過去了,你還在新手村砍烏龜玩。
十年過去,印度現在連中國的車尾燈都看不見了。
要說印度也是吃了地緣的好處,整個南亞那地方,就他一家獨大。要是把他挪到東亞、東南亞,印度的國際地位還會降低一個檔次。
有的人認為,對印度,咱們不能掉以輕心,指不定人家未來真超過了咱們呢?
在我看來,就算給他五百年,還是會在原地踏步。
說到本質上,印度壓根就不是一個大統一的國家,就是一個部落聯盟國家。當年尼赫魯要是腦子發熱,和咱們打那場戰爭,以尼赫魯的強硬手段,還真有可能把28個邦和8個聯邦直轄區凝聚起來。可惜啊,印度一百年內,不會再有這個機會了。
除非,天降一個強權人物,通過強硬手段進行整合。
就這個松散的部落聯盟體制,直接就決定印度未來發展的天花板很低。
接下來,我再從三個具體的角度來給你進行分析,即:地理、能源和土地。
經濟發展要靠貿易,就得有港口,對吧?
俄羅斯百多年來,最想要的就是一個出海口,要的就是一個不凍港。這不就說明一個在全球化的時代,一個港口的重要性了。
我們來看一組數據,全球十大港口中,中國占了八個,印度排名最靠前的蒙德拉港,在全球的排名在30名開外了。
![]()
這還不是關鍵的,關鍵是你看印度地圖,他們有10億人不在海邊,而是聚居在北方的恒河周圍。恒河的河床淺,徑流不穩定,根本跑不了大船。
更要命的是,他們北邊的出海口還在孟加拉國的手里。
那印度的港口在遙遠的西海岸和南海岸。
可能有人不太理解,那我就直觀的做一個對比,就拿咱們國內來對比。
如果你的工廠是在四川,那你的貨得拉去廣西才能裝船。中間還沒有長江,沒法走水路,全程只能走陸路。
這成本就搞上去了,想降都降不下來,固定的成本就擺在那里。
對于制造業來說,控制成本是很重要的,你成本都控制不了,后續還怎么擴張、發展。
我們再來看能源。
很多人知道能源重要,但是具體哪里重要就不太清楚了。
我就簡單的給你解釋,搞工業,你得需要電、油,沒有這兩個東西,就沒有工業。
印度的石油資源是匱乏的,壓根就滿足不了國內的工業需求,天然氣也是一樣。煤炭的量倒是挺大,只不過質量不行,灰塵大,污染嚴重,基本上還算能滿足國內需求。
更要命是,印度沒有煉焦煤,要煉鋼都得從澳大利亞買。
![]()
再來說電力,印度目前總發電量不到中國的5分之1,他連這個起步的燃料都沒有,拿什么來點燃工業化的爐子呢?
印度每天一開工,都要消耗寶貴的外匯去買油買煤,成本又上來了。
再來看看土地。
你搞工業的話得需要土地吧,有土地還不行,你還要修路,搞基建,搞工業園。但是印度90%的土地掌握在高種姓的手里面,他是世襲接替的,而且產權也是被嚴格保護的。
這就掐著了印度工業的一個七寸,你連搞工業的土地都拿不出來,上天去搞工業啊?
我們再來看看在印度修高鐵有多難。
一條高鐵線要沿途跟上千個地主一個一個談,只要有兩三家是釘子戶或者漫天要價,你這個項目就得停下來。
日本之前幫印度修了一條地鐵,修了快十年了,就建造了十幾公里。
為什么呢?
就是征地失敗了呀!
這還不是最糟糕的,地主們的土地私有化,就意味著大量勞動力會被死死的鎖在土地上面。
印度之前就伸手要地,結果呢?
地主們聯合起來反對,包括那些農民們也反對。
因為農民的土地被國家收走了,地主們拿了錢跑路了,農民們最后連一點活路都沒有。
這還能怎么辦。
![]()
工業化沒有成片土地就無法搞園區,沒有園區就無法釋放勞動力,這就是個死循環了。
有人會說,那印度有14億人口呢,這么多人就是勞動生產力。
人多,但是文盲也多啊!
印度官方給出的文盲數據是25%,實際可能高達40%。
而且印度對文盲的定義是,只要能夠寫出自己名字,就不是文盲了。
你讓文盲去搞工業?那不瞎扯嘛。
受教育程度低,哪怕人口再多,也只能從事低端簡單的制造業,壓根就吃不到人口紅利。
這些因素的制約,印度壓根就形成不了產業集群。
什么叫產業集群,我舉個很簡單例子,一塊錢打火機,為了這幾分錢的利潤,湖南的一個縣城配備了鋼鐵、五金模具、塑料煉化、高壓容器等等一整條的供應鏈。
在中國,只要你腦子里有個點子,要搞出一個什么東西出來,你能在方圓十公里之內,找到相關的一整套的相關配件、配套。
印度能做到嗎?明顯不可能。
還有人會說印度的IT產業可是世界馳名的,這確實是。
但是呢,印度的IT吧,在我看來和“菲傭”差不多。
啥意思呢?
印度的IT人才,大部分都在歐美企業工作,給歐美打工,這不就是一個高級“菲傭”嘛。
現在的印度,也是看清了形勢,工業搞不起來怎么辦呢?那就只能搞制造業、服務業了。給歐美做軟件外包和客服。這聽起來很美好,但可能是非常危險的一條路。
低端的制造也和服務業是沒法強國的,也沒法做到國家真正的獨立自主。
這條路要是走久了,勢必會成為歐美的附庸,成為歐美全球產業鏈上的一顆螺絲釘罷了。
一棵螺絲釘,他能有多大的前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