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太空與您相伴的【第2747期 】
![]()
航天員張陸(王泗江攝)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弱水河畔,千年胡楊傲然挺立。這片見證無數航天奇跡的土地,迎來又一高光時刻——神舟二十一號載人飛船將從這里啟程,奔赴天宮空間站。而此次任務的指令長,正是曾圓滿完成神舟十五號飛行任務的航天員張陸。時隔2年4個月,他將帶領兩名新隊友叩問蒼穹,這既是他個人成長為指令長的蛻變,更是中國載人航天事業一棒接一棒代代傳承、接續突破的生動寫照。
400公里高空的生活挑戰與使命擔當
“小時候的快樂很簡單,常常數著星星望著天。夢見自己插上翅膀,飛向了夢中的家園……”這是與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行任務同期發布的歌曲《天地間最美的舞臺》。作詞和演唱者正是神舟十五號飛行任務乘組航天員張陸。
2022年11月29日23時,張陸和費俊龍、鄧清明一起駕乘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順利升空,接力空間站建造階段載人飛行任務的最后一棒。
首次進入太空失重環境,在地球家園習以為常的吃飯、喝水、如廁、睡眠,到了400公里高空的空間站,都變成了需要重新學習的“技術活”。
吃飯時,需要先打開鋁箔餐袋,用叉子插住食物慢慢拿出來,絕不能像在地面那樣隨意挑起,否則食物就會四處“逃逸”。喝水也不能大口暢飲。空間站的飲用水儲存在特制水袋中,上面有個吸管,吸管末端裝有止水夾。“喝水前打開止水夾,邊吸邊輕擠水袋。喝完必須關上,否則即使不擠壓水袋,水也會順著吸管慢慢滲出,在管口形成越來越大的水球。”張陸解釋道。
太空如廁也要按照操作規則進行。空間站衛生間與地面截然不同,它呈90度垂直安裝在艙壁上,航天員進入后要完成一系列準備工作:用綁帶將自己固定在“墻”上,開啟風機、放置專用收集袋等。
太空睡眠也需要重新適應。入駐空間站第一晚時,張陸迷迷糊糊地鉆進睡袋,還特意記了睡袋拉鏈的位置,可第二天醒來時,一下子找不到睡袋口了。“地面靠重力辨方向,太空‘上下’概念消失,睡時躺著,醒時可能站著或斜著,這種顛覆也需要一個過程才能適應”。第二天晚上,他用繩子把手臂固定在扶手上,第三天就找到了“無重力睡眠”的感覺。
好在“太空會師”的乘組輪換模式提供了幫助。神舟十四號乘組在返回前幾天,手把手地向他們傳授經驗:從設備的操作技巧,到物資的整理方法,再到日常維護的注意事項,甚至包括如何在太空高效利用時間。“他們把自己在太空半年的經驗毫無保留地分享給我們,給了我完成任務的勇氣、底氣和信心、力量,也為太空工作無縫銜接、太空生活正常開展奠定了扎實的基礎。”張陸說。
在軌期間,張陸配合指令長費俊龍進行四次艙外活動,在艙內航天員鄧清明的密切配合下,首次利用夢天實驗艙的貨物氣閘艙轉移物品,圓滿完成艙外擴展泵組安裝、跨艙線纜安裝接通,艙外載荷暴露平臺支撐桿安裝等任務,航天員艙外活動范圍更為廣泛,為后續開展大規模艙外科學與技術試驗奠定了基礎。
首次實現“太空會師”,開啟中國空間站長期有人駐留時代;見證中國空間站全面建成,歡度空間站建成后的首個春節;圓滿完成4次出艙任務,刷新航天員單個乘組出艙活動紀錄……首次遨游太空的180余天時間里,張陸和兩名隊員在浩瀚太空為中國載人航天史冊寫下新的一頁。
![]()
神舟十四號航天員乘組與神舟十五號航天員乘組太空會師
清零再出發,只為重返天宮
“生命可以老去,唯有榮耀絢爛天地。”張陸深情地說,“能夠再次為祖國出征太空,于我而言,是至高無上的榮耀。”他親眼見證了首批航天員“幾十年如一日訓練,時刻準備飛天”的堅定與執著,這種精神早已融入他的血液,成為他不斷前行的動力。
每一名執行過任務的航天員,被追問的最多的問題之一就是:什么時候還再飛。張陸深深地知道,作為航天員,就是要時刻保持飛行和準備飛行兩種狀態。自神舟十五號任務結束后,張陸沒有絲毫懈怠。一方面,在專業團隊的指導下,完成了身體、心理恢復 后 ,配合進行了飛行后有關數據的測試。另一方面,和其他執行過任務的航天員一樣,迅速將所有成績“清零”,以一名“新人”姿態重新投入到各項強化訓練中。“所有訓練我都要求自己必須以最優成績通過。”他坦言年齡增長讓體能恢復變慢,因此,每天的訓練都比年輕隊友多花一份力氣、多流一點汗水、多用一些時間。這份努力,只為能再次為祖國出征太空,為新時代中國航天事業再立新功。
盡管張陸已經累計完成了數十次水下訓練,并且擁有四次出艙活動的實戰經驗,但他始終嚴格要求自己,精益求精。在張陸眼里,“每一次訓練都是新的起點,而不是簡單重復。”每次水下訓練,下水前,張陸總是認真細致地熟悉操作流程,仔細研讀操作手冊,力求做到萬無一失;在水下訓練過程中,他從不會因為自己有豐富的經驗,放過任何一個動作,而是將每一次都當作第一次一樣認真對待。
![]()
2025年8月25日 航天員張陸水下訓練前進入水下服。(孔方舟攝)
在訓練過程中,張陸不僅專注于自己的任務,還關注著同組年輕隊友的狀態和表現,利用話音系統給予隊友鼓勵和經驗性的提醒。
水下訓練5、6個小時后,雖然已經累得筋疲力盡,他還主動與教員一起復盤總結,力求在每一次訓練中都能有所突破和提升。
隨著中國空間站進入應用與發展階段,新的科學實驗、新的空間站技術不斷涌現,張陸針對空間站任務的新特點,進行了大量更深、更細的研究和學習。“他說,每次學習新內容,他都會記詳細的筆記,遇到不懂的問題,就及時向科研人員請教,直到完全掌握。特別是對一些科學實驗機柜和新增試驗項目,從設計原理、設計理念、操作流程、數據記錄等都要做好熟練掌握,對創新點、易錯點、易混淆點都要爛熟于心。因為他知道,未來如果作為指令長,自己必須先“吃透”技術,才能在太空給隊友準確的指導。
在保證完成正常訓練和任務的前提下,張陸還走進學校講述航天故事、傳播航天精神。張陸愛讀書,在云南舉行的第二屆全國讀書日活動中,張陸和孩子們分享了在太空讀書的經歷,并為孩子們推薦了“三本書”:第一本是“先賢智者寫在紙上的書”,讓大家從歷史中汲取智慧;第二本是“自然萬物寫在大地上的書”,讓大家學會觀察和探索自然;第三本是“日月星辰寫在宇宙間的書”,讓大家保持對未知的好奇和向往。活動結束后,許多家庭也開始制定“家庭讀書計劃”。“看到自己能給孩子們帶來積極的影響,我感到非常欣慰,這也是我作為航天員的另一種價值。孩子們的正向反饋也成為我再次逐夢太空的動力。”
指令長和他的“黃金搭檔”
2024年,經過嚴格的選拔,張陸成功入選神舟二十一號乘組并擔任指令長。此次乘組繼續延續了“新老搭配”的傳統,由張陸帶領第三批航天員武飛和張洪章共同執行任務。這是一個極具特色的乘組:從專業類型上,涵蓋了航天駕駛員、航天工程師、載荷專家三種類型;從年齡結構上,首次出現70后(01)、80后(03)、90后(02)的搭配。他們跨越年齡界限,以各自的專業優勢與性格特質形成完美互補,成為執行任務的“黃金搭檔”。
武飛今年32歲,是目前最年輕的中國航天員,也是執行任務最年輕的航天員。張陸評價他“特別聰明,學習能力極強,對航天器理論的理解非常深入。”曾有航天科研工作經歷的武飛,在日常訓練中,他總能將專業知識與航天器操作深度結合,快速掌握復雜的設備原理與操作流程。生活中的武飛性格外向,熱愛運動,是乘組里的“活力因子”。
與武飛的“動”不同,80后的張洪章自帶“學者氣質”。他戴著眼鏡,性格穩重內斂,此前是某研究所的博士生導師,張陸評價他“做事有條理,心思細,遇到復雜問題總能冷靜分析、提出合理建議。”張洪章愛好打太極拳、品詩詞。“張洪章的‘靜’與武飛的‘動’恰恰形成互補,相得益彰。”
![]()
2025年7月23日 神舟二十一號航天員張洪章(左)、武飛(中)、張陸進行設備維修訓練。(徐部攝)
在張陸看來,他們的優勢在于:70后的張陸有豐富的飛天經驗與統籌協調能力,能帶領團隊應對各類突發情況;90后的武飛年輕有活力,理論與操作能力突出,是技術“尖刀”;80后的張洪章穩重博學,能在專業領域提供支撐,同時平衡團隊氛圍。
“我們各自的特長能覆蓋任務中的不同需求,這樣的組合,讓我對執行神舟二十一號任務充滿信心。”張陸說。
首次擔任指令長,張陸也繼承了他的指令長的經驗。還記得神舟十五號返回途中,費俊龍對張陸進行了一次關于“未來如何當好一名指令長”的叮囑,并將自己的心得傳授給張陸:“要把乘組擰成一股繩,了解每個隊友的優勢和短板,讓每個人都能在合適的位置發揮最大作用。要統籌全局,預判問題……”這些話,張陸當時就記在了心里,成為他后續訓練和備戰神舟二十一號任務的“準則”。
![]()
2025年6月24日 航天員張陸在進行手控交會對接訓練。(孔方舟攝)
張陸還延續了神舟十五號乘組“風雨無阻”的訓練傳統——當年費俊龍帶他們每日跑步,三年從未間斷;如今他帶領武飛和張洪章一起進行體能訓練,“一起鍛煉不僅是提升體能,更是培養默契、增進信任”。
三人在訓練中相互學習、在生活中相互關照,早已形成深深的默契。這份信任與默契,正是乘組如今最寶貴的財富,也是戰斗力的重要體現。“太空里,我們三個人就是彼此的依靠。”張陸說,無論是飛船應急、空間站故障,還是出艙風險,都需要三人“步調一致、絕對信任”,才能應對所有未知的風險。
![]()
2025年8月18日 神舟二十一乘組在進行飛船程序訓練。(孔方舟攝)
張陸還為乘組取了一個響亮的名字——“礪箭21”。“希望我們乘組經過磨礪淬煉后,像火箭一樣銳不可當,圓滿完成這次任務”。
如今,他已帶領“礪箭21”乘組做好準備,“期待再次聽到地面團隊熟悉的聲音,曙光、北京、銀河、天宮……我是神舟二十一號,我們來了!”。
![]()
神舟二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航天員與記者見面會(王泗江攝)
來源 | 我們的太空(ID:ourspace0424)
作者 | 占康
編輯 | 樊瀚文、楊晨源
校對 | 孫志偉、董鑫磊
主編 | 張文軍
郵箱 | ourspace0424@163.com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