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俄羅斯的戰略核武器,這幾天有點兒井噴的趨勢,先是正式公開了代號“海燕”的核動力戰略巡航導彈,現在又正式公開了代號“海神”(波塞冬)的戰略核魚雷。
![]()
當地時間10月28日,俄羅斯總統普京在視察俄軍特別軍事行動指揮所的時候,首次提到了俄羅斯海軍已經完成“海神”戰略核魚雷測試的消息。
普京總統特別披露稱,“海神”戰略核魚雷除了具備大潛深、無限續航能力等戰術性能,同時還特別提出,“海神”的戰略打擊威力已經超過了俄羅斯目前最強的戰略核導彈“薩爾馬特”,是一款戰略威懾力和打擊威力都相當強大的“末日武器”。
![]()
俄羅斯怎么先公開“海燕”又公開“海神”,這“海神”魚雷的實力究竟如何,是否真的能夠達到普京總統所說的水平?我們又如何看待這種“新概念”式的戰略核武器,或者說我們是否需要類似裝備呢?咱們來一一剖析。
“海神”的研發背景
從研發時間來看,“海神”并不是個新產品,早在2018年的就被普京在國情咨文里披露過,2020年還被時任俄羅斯國防部長紹伊古大將提過一次。
![]()
當時就說“海神”測試已經接近完成,只是不知道為何現在又被普京拿出來提了一次。大伊萬的估計,2018年應該是“海神”啟動研發的節點,2020年的那次披露,應當是“海神”的研發達到重要節點。這次普京總統提到“海神”戰略核魚雷,可能有這樣幾個因素:
其一是也許“海神”魚雷到了相應的部署節點了。我們都知道,“海神”魚雷的體積非常巨大,使用俄羅斯海軍新一代攻擊型核潛艇885M或者彈道導彈核潛艇955A都無法攜帶。
![]()
因此俄羅斯海軍有兩個服務于“海神”核魚雷部署的專門項目,分別是產品代號為09852的、基于949A型巡航導彈核潛艇的改進型項目,和代號09851的全新攻擊型核潛艇研發項目(可能是基于955A)。
目前,由于09852項目的進展速度相對比較快,可能已經完成了艇彈結合測試,接近交付部隊形成戰斗力節點。也就是說,“海神”戰略核魚雷可能已經接近實戰部署,裝載上艇開始核戰備值班。因此,普京總統選擇在這個時候重提“海神”,恰逢其時。
![]()
其二是同樣用于對沖美俄的戰略核博弈。我們都知道,俄羅斯和美國的這一輪外交接觸,俄烏沖突僅僅是接觸的一個主要方面。美國還是想拉著俄羅斯一起在戰略核武器的限制上,做點什么。例如恢復已經完犢子的《中導條約》(INF),和延續快要到期了的《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New-START)的關于戰略核力量對比的格局。
因此這段時間,美俄都在不斷地虛空造牌,俄羅斯造的牌尤其多。所謂的“海燕”和“海神”,還有特朗普剛剛披露的號稱要讓美國能源部重新恢復核試驗能力,重啟核試驗什么的,歸根結底都是美俄戰略核博弈的內容。
![]()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你也不知道俄羅斯總統普京提的這個“海燕”和“海神”,到底是打算真的批產,還是僅僅作為技術儲備少量裝備、用于在New-START里、作為一張牌往外打,甚至是單純用來搞戰略忽悠的。
“海神”的戰術性能
暫且不提“海神”的研發、部署、此時公開的戰略考量等,咱們就說“海神”戰略核魚雷的具體戰術性能好了。好在俄羅斯對“海神”態度還是很公開的,相比遮遮掩掩連個正面照都沒有的“海燕”,“海神”好歹是有全身照的。
![]()
從全身標準照來看這就是個巨大的無人潛航器嘛,直徑2米左右,長度20米左右,也難怪它只能使用專用的核潛艇來攜帶了。畢竟,任何常規的攻擊型核潛艇都沒有這個本事使用魚雷發射管,來攜帶這么個玩意兒。
至于該型核魚雷的結構和性能,外界猜測該魚雷頭部安裝有水聽器陣列,可以實現自主的水下探測。后方是戰斗部,安裝有一個當量巨大的戰略核彈頭。戰斗部后方是核魚雷的自動駕駛儀、火控計算機、保密機等。后方是核魚雷的緊湊型核反應堆,緊湊型核反應堆后方是核魚雷的蒸汽輪機艙,安裝有緊湊型的蒸汽輪機。蒸汽輪機后方則是電動機,帶動核魚雷的螺旋槳組推進。此外,還安裝有舵機以推動“海神”核魚雷俯仰偏航。
![]()
這整個設計看起來還是不錯的,但是依然有幾個問題無法得到回答:
其一是“海神”戰略核魚雷的水下探測性能。從外形來看,“海神”魚雷似乎是不具備側舷被動水聽器陣列的,也就是說它僅有頭部的聲吶陣列。對于一款無人潛航器來說,缺乏側舷陣列和拖曳陣列就意味著態勢感知能力非常差,幾乎不具備比較強的自主水下探測能力。那么,“海神”核魚雷采用的是比較強的自主決策、自動航行,還是只具備簡單的設定航線自動航行,或者只有簡易的前方避障能力就要打個問號了。
![]()
其二是“海神”的推進系統似乎出現過兩個構型。在某些照片里,其尾部只有一個被包裹起來的圓盤,這似乎意味著“海神”使用的還是普通的側傾七葉螺旋槳。而一些新照片里,“海神”的尾部似乎改為了泵噴推進系統,按照俄羅斯海軍已經在955A型彈道導彈核潛艇上使用了泵噴技術的前例來看,給“海神”安裝輕量化緊湊型泵噴應該不是問題。

其三是從“海神”使用的彈頭來說,肯定是只有單彈頭。考慮到它兩米的巨大直徑帶來的巨大空間,你要說“海神”弄了一個1000萬噸級甚至更大的彈頭,大伊萬也不奇怪。這也是為什么普京總統表示,“海神”的威力比“薩爾馬特”還要大的因素。如果“海神”真弄了一個大彈頭的話,那么它的威力確實強。
![]()
最后,俄羅斯肯定已經突破了用于大型無人潛航器的緊湊型核反應堆、蒸汽發生器、蒸汽輪機技術,否則也就不會有“海神”了。所以單憑“海神”起碼可以認為,俄羅斯在核反應堆小型化技術上,成果斐然。但是在諸如人工智能、大型潛航器水下自主航行性能上,可能還有些差距。
所以,要說“海神”戰略核魚雷的性能,咱的猜測,應該還是一種具備一定的自主航行能力,但是總的來說,是按照既定航線航行的戰略核武器,具備較強的水下靜音航行能力和巨大的核裝置爆轟當量。其主要的殺傷后效,除了開進沿海城市港口后直接引爆,可能還有在沿海地區直接引爆引發巨浪沖擊沿海設施、港口和污染海洋等。

當然,要說這種戰略核魚雷可以引爆海嘯還是想的有點多了,目前所有水下核試驗都不指向可以引發海嘯這方面。
如何看待“海神”核魚雷
而在“海神”核魚雷在核交換場景下的具體使用上,咱的觀點:

其一,“海神”核魚雷很難用于第一次核交換。畢竟,由于它使用水下航行模式,這必然導致該魚雷的對潛通訊十分復雜,基本就只能設定好了航路和打擊目標把它自己放出去。如果后續聯系不到它的話,也只能聽之任之的由著它自己航行。這對于對戰略通訊能力要求極高的戰略核武器來說是個硬傷,一旦發射出去了,沖突降級了,領導人從實施先手核打擊的立場上后退了,戰略彈道導彈可以空中自毀,“海神”核魚雷你找都沒法找。
![]()
其二,在比較難以用于第一次核打擊的情況下,“海神”核魚雷倒是可以用于第一次核交換之后的補充打擊。那個時候敵國的防御體系殘破不堪,社會體系也一片混亂,這時候你把戰略核魚雷發射出去在沿海引爆,很有可能敵國根本沒有反潛力量來跟蹤,也無人會注意。從這個意義上來講——“海神”和“海燕”倒是一個邏輯的產物,前者引爆之后污染整個海洋,后者光是那個開式循環的核動力發動機,就可以污染大片土地。這倆玩意兒怎么說呢……都是比較缺德的產物。
![]()
但是從這里可以看出來,俄羅斯認為這是兩種用于核實戰,用于打贏核戰爭,不僅要打贏核交火還要毀滅敵方社會財富和戰爭潛力以及復原能力的產品,進攻性非常強。
至于我們要不要這種武器……怎么說呢,在我們的核戰略還是側重于核威懾而不是非常明確的核實戰之前,歸根結底我們對這種明確用于核實戰,而且這種有點兒缺德的武器其實沒有太明確的需求。
![]()
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一切都不確定了。總而言之,這款武器對于我們來說,沒有比較大的技術壁壘,只要我們想實現,就一定能夠實現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