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注文獻來源,請知悉。
《日經亞洲》對柬埔寨央行行長謝絲蕾進行了一次頗有意味的專訪,記者直接拋出一個尖銳問題:"在美元和人民幣之間,你們會選擇哪個?"這種逼人站隊的提問方式,暴露了某些媒體對世界金融戰的焦慮。
然而,謝絲蕾的回應卻出人意料地巧妙,她選擇了第三條道路。
![]()
不站隊也是一種態度
面對日媒的刁鉆提問,她沒有掉進"選邊站"的陷阱,而是明確表態:柬埔寨的目標不是"去美元化",而是"擴大本幣使用"。
她解釋說,"去美元化"意味著要把美元從經濟中完全剔除,這既不現實,也不是柬埔寨的短期或中期目標。相反,通過提升本幣瑞爾的便利性和使用場景,讓民眾自主選擇,才是更明智的做法。
數據顯示,柬埔寨國家支付系統Bakong的年交易額已經達到該國GDP的330%,超過1500億美元的交易規模證明了這一策略的有效性。
![]()
當日媒記者進一步追問關于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CIPS的問題時,謝絲蕾的回答同樣精妙。她承認CIPS能為對華貿易提供便利,避免完全依賴西方支付基礎設施,但同時強調這并非當務之急。
謝絲蕾同樣提及美元依賴帶來的現實困擾。美聯儲一旦加息,柬埔寨投資者就必須承受更高的利率成本,這種 “被動應對” 的局面,正讓人們逐漸思考貨幣多元化的必要性。
![]()
本幣結算悄然興起
柬埔寨的態度并非孤立現象,而是整個東南亞地區貨幣政策的縮影。東盟在最新發布的《2026年至2030年經濟共同體戰略計劃》中明確提出,要在貿易和投資中推廣本幣使用,這標志著區域貨幣合作進入了新階段。
根據印尼中亞銀行首席經濟學家蘇穆阿爾透露的數據,截至2024年,東盟成員國之間以本幣完成的貿易占比已達25%,相比2019年的10%實現了顯著躍升。這種變化的速度超出了很多人的預期,說明本幣結算正在從概念變為現實。
![]()
柬埔寨的Bakong系統采用了"所有銀行接入核心系統、實現全員互聯"的模式,打破了傳統支付系統各自為政的局面。2025年一季度,云閃付及境內銀聯合作錢包在柬埔寨的二維碼交易金額同比增長超過2倍,數字支付技術正在重塑跨境貿易的支付格局。
更重要的是,當美元利率波動、美國貨幣政策外溢效應加劇時,東南亞國家通過本幣結算可以有效規避匯率風險,減少對美元流動性的依賴,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和印度尼西亞等多個國家已將人民幣納入外匯儲備。
![]()
東盟正在推進區域統一二維碼支付系統的建設,這將有助于減少對美元主導的金融基礎設施的依賴。雖然東盟國家間的貿易仍以大宗商品為主,而這類商品市場多以美元計價,但在消費品和服務貿易領域,本幣結算的空間正在快速擴大。
人民幣的機遇
在這場貨幣格局的重塑中,人民幣正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中國人民銀行的數據顯示,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CIPS已覆蓋全球189個國家和地區,今年上半年處理業務金額達到90.19萬億元,業務筆數達到402.95萬筆。這些數字背后,是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的顯著加速。
![]()
清邁倡議的最新進展更具象征意義。今年5月,東盟與中日韓財長和央行行長會通過了在清邁倡議多邊化下,新設以人民幣等可自由使用貨幣出資的快速融資工具相關安排。
這意味著人民幣正式成為亞洲版IMF的計價貨幣和貸款貨幣,其國際儲備貨幣地位得到了區域內的廣泛認可。人民幣在共同儲備基金中的出資比例占15%,承擔了國際貸款貨幣的功能。
![]()
從實際應用看,人民幣在東南亞的接受度正在快速提升。中柬支付互聯互通項目的成功實施,讓柬埔寨居民可以使用本國的Bakong錢包在中國境內消費,而中國游客也能在柬埔寨使用云閃付等工具便捷支付。
值得關注的是,中國與東盟的貿易總值已達3.67萬億元,增長9.6%,占中國外貿總值的16.8%。如此龐大的貿易規模為人民幣提供了天然的使用場景,而人民幣結算能夠有效降低匯率風險和交易成本,這種雙贏的局面正是人民幣國際化的最大動力。
![]()
美元霸權的裂痕
面對這種變化,美元的反應頗為耐人尋味。瑞士央行副行長安托萬·馬丁公開表示,正在將美元持倉配置為歐元,以實現投資多元化。作為世界第三大外匯儲備央行,這一表態無疑具有風向標意義。
截至今年6月底,瑞士央行外匯儲備總額超過1萬億美元,其中美元占39%,歐元占37%,這種配置變化反映了對美元長期前景的擔憂。
![]()
德意志銀行全球外匯研究主管薩拉韋洛斯更是警告說,全球市場正在"拋售美元資產",去美元化進程比預期更快。他指出,目前的情況與以往危機環境不同,市場非但沒有囤積美元資產,反而在拋售美元資產。這種現象表明,美元的避險貨幣地位正在受到挑戰。
更深層的問題在于,美元體系本身的脆弱性正在暴露。當美國通脹高企、美聯儲政策搖擺不定時,全球其他國家就不得不被動承受美元政策的外溢效應。正如謝絲蕾所說,這種"被動應對"的局面讓人們意識到,過度依賴單一貨幣的風險正在增大。
![]()
巴克萊銀行分析師指出,多國減少美元是一個"持續、緩慢的過程",但無論是從央行儲備占比還是從貿易結算份額中,均可見證美元地位的緩慢下降。美國銀行的報告顯示,亞太地區今年已發行約1.5萬億美元以該地區貨幣計價的債券,增幅達6%,創下同期最高紀錄。
國際貨幣體系的多極化已經成為不可逆轉的趨勢。當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構建獨立的支付體系、發展本幣結算機制時,美元獨霸天下的時代正在悄然落幕。
![]()
謝絲蕾在采訪中表示,國際貨幣體系多極化是世界發展的大勢,各國都意識到需要一定程度的貨幣獨立性,需要實現多元化,避免過度依賴單一貨幣。
全球貨幣格局的這場深刻變革才剛剛開始,當日媒再次追問"選美元還是人民幣"時,答案可能已經不再重要——重要的是,選擇權正在回到各國自己手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