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的湛江,海風輕拂。專家用鑰匙在木欖樹上輕輕一劃,切口處很快就呈現紅色——這是植物體內富含的單寧與空氣相遇氧化所產生的奇妙現象,也正是木欖等潮間帶灌木喬木組成的植物群落得名“紅樹林”的由來。2025年廣汽本田紅樹林生態體驗營湛江活動的參與者們,正通過這樣細微而真切的體驗,感受著這片“海岸衛士”的生命律動。從5月海南文昌到此次廣東湛江,這場跨越瓊粵的生態之旅,讓更多人走進紅樹林,深度參與紅樹林保護。
![]()
栽下幼苗、守護藍海!沉浸式探秘“海上森林”
在廣東湛江的特呈島上,生長著國內罕見的紅樹林古樹群,部分樹齡達五六百歲,漲潮時,樹干隱沒于海水,只留層層翠綠樹冠浮在海面,成為繁茂的“海上森林”。“大家看,白骨壤從沙地中冒出的指狀根,是它在灘涂中自由呼吸的法寶!”專家現場講解道。在海陸交界的特殊地帶,紅樹林演化出諸多生存智慧:呼吸根助其在缺氧泥灘中換氣,葉片通過“泌鹽”排出多余鹽分,而“胎生繁殖”則讓種子在母樹上萌發,成熟后便能快速扎根。時值臺風高發季節,紅樹林“海岸衛士”的擔當尤為凸顯,茂密的林冠與盤根錯節的根系能有效削弱風浪、固守灘涂,成為守護海岸生態系統的天然屏障。
![]()
接著,眾人來到廣東湛江高橋紅樹林。這里是廣東湛江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核心地帶,是我國大陸連片面積最大的一片紅樹林,匯集了木欖、紅海欖等多種紅樹植物,也為眾多濱海生物提供了理想家園。招潮蟹高舉紅螯在洞口巡視,彈涂魚借助胸鰭奮力跳躍,鼓蝦螯足開合發出清脆的“噠噠”聲,整片灘涂洋溢著蓬勃的生命活力。不遠處,專家指向更廣闊的海域介紹,紅樹林遠處的海域也是“海中大熊貓”中華白海豚(參數丨圖片)重要的覓食場和棲息地。作為第十五屆全運會吉祥物的原型,中華白海豚的暢游正是對這片海域生態健康的最佳認證。
![]()
最后抵達廣東湛江安鋪鎮的種植區,大家親手把紅樹幼苗放進泥坑,培上濕泥。當幼苗穩穩立在灘涂上時,這場體驗已將守護紅樹林的理念,變成了實實在在的行動。
![]()
2025生態答卷亮眼,千畝紅樹筑牢藍海屏障
紅樹林在應對氣候變化上也發揮著雙重作用。紅樹林通過固碳為減緩氣候變化貢獻力量,“科學研究顯示紅樹林單位面積固碳量甚至比陸地上的熱帶雨林還高4-5倍”專家介紹,紅樹林不僅靠植物生長固碳,還因此生長在潮間帶灘涂的厭氧環境中能把有機碳長期封存在沉積物里。自2023年起,廣汽本田聯合SEE基金會,在廣東湛江和海南文昌開展紅樹林保護,經科研機構按CCER方法學測算將產生二氧化碳總減排量25,366噸。同時紅樹林也通過防風消浪護岸的作用幫助沿海市區適應越趨頻繁的臺風等極端天氣影響,“受全球氣候變化影響,臺風生成頻數略有減少,但強度顯著增強”專家介紹,廣東湛江和海南文昌是兩省臺風登陸最多的地區,紅樹林通過茂盛的枝干降低風速、發達的根系消減海浪,是抵御臺風的天然屏障。
目前,廣汽本田聯合SEE基金會保護與修復的紅樹林總面積已突破1000畝,成效顯著。項目在湛江與文昌兩地因地制宜,采取“科學指導+生態修復+社區管護”模式開展保護工作。截至目前,已在廣東湛江新種植紅樹328,189株,修復面積達567畝,在文昌區域重點治理有害物種三葉魚藤538畝。
![]()
項目的價值更體現在生態保護與社區協同發展上。通過在湛江和文昌紅樹林周邊開展持續監測,兩年間記錄了93種逾12萬只鳥類,包括5種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海南清瀾首次記錄到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臉琵鷺。生態改善的同時,項目已輻射影響超3.4萬社區居民和公眾,湛江紅樹林造林項目更成為全國首個藍碳全流程開發的示范項目,為生態價值轉化開辟了新路徑。
對廣汽本田而言,“責任”二字,不止于造車,更在于守護。以“碳中和戰略”為指引,這份責任從開發區新能源工廠的綠色智造,延伸至綠色公益:落地“碧空添藍計劃”,推進紅樹林保護、內蒙古植樹、三江源保護等項目。27年來,廣汽本田始終堅持造用戶最放心的車,做社會最放心的企業,與千萬車主與同行者,共赴綠色未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