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陽茶人的口中,常掛著一句順口溜:“五云兩潭一寨山,毛尖香氣飄滿天。”這“五云兩潭”究竟是什么?為何能讓信陽毛尖成為中國茶界的翹楚?
作為一個愛茶之人,我有幸深入這片神奇的土地,今天就跟大家分享這段美妙的探尋之旅。
神奇的“五云兩潭”,究竟在哪兒?
信陽毛尖的核心產區,可以用一句精煉的話概括:“五云兩潭一寨一山一寺”。而其中最負盛名的,當屬“五云兩潭”。
![]()
打開百度APP暢享高清圖片
“五云”指的是車云山、集云山、云霧山、天云山和連云山五座以“云”命名的茶山;“兩潭”則是黑龍潭與白龍潭。這些地方海拔多在500-800米之間,是信陽毛尖最優質的原料產地。
![]()
有意思的是,這些產茶名山不僅茶葉品質出眾,連名字都帶著詩意的云霧氣息。想必古代的茶農們也是被這些繚繞的云霧所觸動,才取出如此貼切的名字。
名山探秘:每一片茶葉都有故事
車云山——毛尖的發祥地
車云山又名“北仰天窩”,海拔578米。這里不愧是信陽毛尖的發祥地,唐朝時就是朝廷貢品。
![]()
山上有一座千佛塔,相傳是女皇武則天因飲車云山毛尖茶治愈胃疾,特敕令修建的。1915年,“車云山毛尖”在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一舉奪得金獎,為信陽毛尖贏得了國際聲譽。
集云山——云霧的集聚地
集云山海拔700多米,因山峰聳立,常有云霧集聚而得名。
![]()
早在唐代,這里就有茶農耕耘茶園。站在山頂,看云霧在茶園間流轉,仿佛能感受到千年來茶人們守護這一片靈葉的執著。
黑龍潭與白龍潭——清泉滋潤的茶香
“兩潭”位于信陽市浉河港鎮,潭水清澈,景色綺麗。清代詩人張鐃有詩描述:“立馬層崖下,凌空瀑布來。濺花飛霽雪,暄石響晴雷。”
![]()
民國《龍潭新志》記載:“兩潭左右亂石叢中多生茶樹,茶味尤以白龍潭為最,龍井、雀舌恐未有此佳妙也。”這樣的評價,不可謂不高了。
品鑒之道:如何辨別真正的信陽毛尖
信陽毛尖有“細、圓、光、直、多白毫” 的特點,被老茶客形象地描述為 “鴉雀嘴、板栗香、綠豆湯” 。
![]()
外觀上,優質的信陽毛尖條索緊細,形似鴉雀嘴,白毫顯露,色澤銀綠翠潤。
香氣上,有獨特的板栗香,這是其他綠茶所少有的。這種香氣不是添加的,而是茶葉在特定生長環境和制作工藝中自然形成的。
滋味上,入口鮮爽,回味甘醇,不會有青澀感。茶湯清澈明亮,呈杏綠色。
![]()
沖泡時,最宜使用透明玻璃杯,水溫控制在85℃左右。不需洗茶但需潤茶,置茶后用85℃水沖泡至玻璃杯的1/3,搖晃杯體,使茶葉充分浸潤,然后加滿水。
品嘗時別心急,第一泡浸出物很快,可能微苦;第二泡以后,苦澀化開,滋味鮮爽甘甜,回味悠長。
大山茶與小山茶:品質的微妙差異
在信陽,茶農們常區分“大山茶”和“小山茶”。這其實是當地的“行話”,相當于其他茶區所說的“高山茶”和“低山茶”。
大山茶(高山茶)生長在海拔較高的山區,芽葉生長緩慢,持嫩性強,內含物質積累多,制成的信陽毛尖滋味濃醇,甘甜度高,耐泡。
![]()
小山茶(低山茶)生長海拔較低,茶葉生長快,內含物質積累稍欠,芽葉相對單薄,滋味較清淡。
所以,同一產區,高山茶的品質通常更勝一籌。
傳統工藝:炭焙的奧秘
現代市場上,很多信陽毛尖已經省去了傳統的“炭焙”工序,但這一步驟恰恰是形成傳統毛尖風味的關鍵。
炭焙是將茶葉放在炭火上慢慢烘焙,靠著炭火的溫度,讓茶條一點點吃火、逐漸干燥,最終達到提香、增色的效果。
![]()
這個過程耗費時間和人工,而且會增加損耗,但經過木炭烘焙的信陽毛尖,含水量更低,香氣更提升,滋味更加甘甜醇爽,也更耐存放。
選購小貼士
如果你想購買正宗的信陽毛尖,我有幾個小建議:
認準核心產區:選擇標注“五云兩潭”等核心產區的產品。
觀察外形:真品條索細圓緊直,白毫顯露,色澤銀綠翠潤。
品鑒香氣:應有清新的板栗香,而非青草氣。
品嘗滋味:入口鮮爽,回味甘甜,不生澀。
查看湯色:茶湯應清澈明亮,呈杏綠色,不應渾濁。
選擇正規渠道:最好從信譽好的商家或茶莊購買。
信陽毛尖,這一北緯32度的魔法產物,承載著千年茶文化的精髓。每一片茶葉,都蘊含著大自然的饋贈和茶人的匠心。
希望這篇文章能幫助你了解信陽毛尖的奧秘,下次品茶時,或許你能從中品嘗出那份屬于信陽山水特有的韻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