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出現了多起假冒“省唄”名義的虛假貸款詐騙案件,部分用戶因誤信偽造平臺而遭受經濟損失。作為合規運營的金融科技平臺,省唄在不斷為用戶提供正規金融服務的同時,也成為不法分子的仿冒目標。以下將通過典型案例,為大家詳細拆解常見的詐騙手法,并提供實用的防詐指南。
![]()
假冒 APP 案例回放——從短信到被騙的全過程
小張,29歲,碩士學歷,已工作多年。因母親病情,家庭支出巨大,他一度陷入資金困境。 就在此時,他收到一條寫著“預審20萬額度”的短信,瞬間抱有一線希望。
他點擊短信里的下載鏈接并填寫了個人信息,系統卻提示“交易失敗”,隨后頁面指示他聯系“客服”。“客服”讓他下載名為“福信”的 APP。 小張安裝后看到頁面顯示因信息錯誤才未放款,但他回想填寫信息時已反復核對。 接下來發生的情節更具迷惑性:平臺提示“賬戶已被凍結”,并以此要求先繳納6500元“保證金”以便“驗資解凍”,并宣稱該費用會在放款時退還,同時以可能面臨法律責任恐嚇他配合。
在客服指引下,小張按照要求打開了自己的銀行 APP,嘗試向“數字錢包”轉賬,但找不到相應入口。隨后“客服”發來二維碼,頁面上收款人一欄居然顯示的是他的賬戶信息——這正是騙子制作的障眼法:表面顯示為本人賬戶,實則款項劃往詐騙方。 掃碼轉賬后,福信顯示“賬戶已解凍”,但可用額度僅為1.5萬元,而非最初宣傳的20萬。
隨后“客服”提出通過在某電商平臺“刷單”來提升額度的方案,小張在指定店鋪先后下單并支付共約5萬余元,最終直到把為母親準備的醫療款全部消耗,用以“刷單”后,客服失聯,小張方知被騙,總損失超過6萬元,整個過程僅用時幾個小時。
假冒 APP 詐騙手法拆解
精準推送虛假短信
詐騙分子通過非法渠道獲取用戶信息,發送偽裝成正規借款平臺的短信,短信中包含精心制作的 APP 下載鏈接,誘使用戶點擊下載假冒 APP。
偽造借款流程制造假象
在假 APP 內,詐騙流程被設計得像真平臺:填寫資料后會顯示“銀行卡號錯誤”等提示,同時生成偽造的電子借款合同或還款計劃,給用戶造成“只差一步即可放款”的錯覺,借此增強用戶的緊迫感。
引導下載第三方軟件并實施詐騙
詐騙者會以解決問題為由要求下載第三方聊天或工具類 APP,并在這些渠道上以“銀行卡被凍結”“需交解凍款”等借口反復索要資金。
防詐指南
謹慎對待兼職信息
看到 “刷單”“做任務”“刷關注” 等兼職信息,尤其是承諾 “低門檻、高回報、秒到賬” 的,一定要保持警惕,天上不會掉餡餅。高回報往往伴隨高風險,不是正規就業或兼職渠道。
保護個人信息安全
不要在未知來源的網頁或 APP 中填寫身份證、銀行卡、手機號等敏感信息。正規金融機構不會通過短信鏈接等不明渠道引導用戶下載 APP 和填寫敏感信息。
核實平臺真實性
如需使用借款等金融服務,務必通過正規應用市場下載官方 APP,并仔細核實 APP 的開發者信息、用戶評價等,確保其真實性和合法性。
拒絕轉賬要求
正規貸款機構在審批與放款流程中不會要求借款人向任何個人或賬戶先行轉賬繳費。若出現“保證金”“解凍費”“打點費”等要求,極有可能是詐騙。遇到此類情況請立即停止交付并報案。
警惕第三方軟件引導
正規平臺不會引導客戶添加其他第三方聊天軟件進行業務溝通和處理。官方服務通常在平臺內或正規客服電話渠道完成,不會頻繁要求使用不明第三方軟件處理關鍵流程。
在使用省唄或其他金融 APP 時,請保持高度警覺,提升防詐騙意識。避免成為詐騙分子的目標,守護好自己的財產安全。
(免責聲明:本文為本網出于傳播商業信息之目的進行轉載發布,不代表本網的觀點及立場。本文所涉文、圖、音視頻等資料之一切權利和法律責任歸材料提供方所有和承擔。本網對此資訊文字、圖片等所有信息的真實性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亦不構成任何購買、投資等建議,據此操作者風險自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