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umber-01
當地產富豪們全軍盡墨
隨著2025年胡潤富豪榜的發布,人們發現排名前百的富豪中,僅有一家內地房地產商:龍湖。
要知道在2018年巔峰期,房地產商能占據胡潤富豪榜百強三分之一的比例。
從三分之一下降到百里挑一,這一場巨變僅僅發生在七八年間。連十年河東十年河西的約期都沒等到。
![]()
有人說,小閑你這牛馬人研究富豪榜有用嗎?真是吃蘿卜的替吃人參的操心,干滴滴的替干迪士尼的操心。
你可以把它看成一個浪花淘盡英雄的閑話,也可以把他看成一個新時代、新經濟賽道的風向。因為這份榜單變化的表象背后,藏著未來十年最賺錢的行業風向。
百富榜上有六成的富豪,都是在十年前沒上過榜的,都屬于榜上新人。他們主要來自于工業制造行業、大健康行業、消費品行業、還有就是互聯網行業,比如農夫山泉、拼多多、寧德時代、美的、字節跳動等等。
而落榜者、消失者,則主要來自房地產行業。
咱們活到現在想上榜是不可能了,孩子們萬一行呢?那就告訴孩子們,將來想上富豪榜,千萬別干房地產。
-Number-02
地產富豪們遺留下的社會后遺癥
房地產富豪們要發展要創造財富,必須突破兩條禁錮,一是資金,二是土地資源。
在上一個黃金周期里,房地產成為金融界的寵兒,頭部房企幾乎能借到源源不斷的資金,想辦法多獲取土地,就成了能不能沖進富豪榜的關鍵。
所以在面對招拍掛土地時,“限地價、競自持、競配建”的條款限制,房企們幾乎不屑一顧。于是在很多城市就有了“自住房與限價房混居”的奇觀。
在北京就出現過售價6.8萬元、物業費7.2元的龍湖天璞,與售價2.2萬元、物業費3.4元的龍湖學苑府混居。兩個群體對小區資源使用和分配上發生分歧,雙方從拆柵欄到建鐵門,到拆鐵門建圍墻,再到反復拆建圍墻、再拆建圍墻。
![]()
另一個知名案例也在北京,售價10 ~16萬元、物業費9.8元的龍湖西宸原著,與售價2.1萬元、物業費3.3元的限價房龍湖玉璞家園混居。限價房業主認為隔墻導致綠化率、容積率不達標,且堵塞消防通道。商品房業主則強調“花2000萬買房就是為了私密性與品質。雙方掛橫幅、輿論戰、訴訟拉鋸,至今七年紛爭依然在。
這類沖突并非龍湖獨有,只是當年拿這類土地中龍湖拿的較多,開發產品的價差較大,導致媒體曝光也多。
這也是房地產富豪們與北京“商品房配建保障房”政策一起,遺留下的社會后遺癥之一。
-Number-03
地產富豪們消失,但土地記憶猶在
當年幸好當年的天津土地出讓沒有學北京,只是點到為止的做了“限地價、競自持面積”。要求拿地房企必須開發一定比例住宅自持。即只能自持出租,不能分產權證銷售。
如何消化變現這些自持租賃面積,當年房地產富豪為了搶地也是絞盡腦汁的,八仙過海各種“神通”。
有“自作房本自建過戶中心,把自持租賃面積效仿公產房買賣”的辦法。
有“自建公寓團隊整體讓渡經營權,產權打包做個REITs(房地產信托基金)”的辦法。
還有“要求二十年房租一次付清,無限期續租”的辦法。
更有甚者,那時的頭部房企普遍都有自己的小額貸公司,可以通過經營貸等手段,實現自持租賃面積的“房租分期支付”,造成明租暗賣的效果。
所以當時很多天津掛牌土地在團泊、在西青、甚至在寶坻等等非中心城區,仍有房企敢于以15%甚至30%自持租賃面積的高比例拿地。
![]()
于是就有了西青區精武鎮某地塊,在達到限價要求進入競自持面積階段后,14家房企把地塊自持面積的比例從1%一路抬升到55%,最后摘牌房企需要自持面積11萬平米,創下歷史記錄。
如今,很多當年的房地產富豪們已經消失,手持船票不知道漂流到世界哪處,各種拿地“飛虎隊”、“方面軍”也都煙消云散。
但互聯網是有記憶的,站在現在的角度,回頭再看看當年的買地與買房,會不會覺得,那些花大價錢和安置房買在一起的購房人,那些拼著一半自持面積買地房企,在那一刻都瘋了吧?
-Number-04
土地枷鎖漸開,富豪會卷土重來嗎
時間來到2025年十月,2017年融僑地產在西青區拿下的兩宗帶自持面積土地中,有少量自持租賃住房面積終于被獲批允許銷售。
這看似微小的政策松動,卻釋放出一個重要信號——持續近十年的“自持枷鎖”,正在緩緩打開。
這意味著天津當年那些帶有自持面積的土地,后面都有機會陸續回歸正常開發模式,低調進入樓市。
其實,這并非天津一地“網開一面”,而是全國性政策調整的縮影。從長三角到珠三角,從成渝到京津冀,多地陸續出臺類似政策,允許部分自持租賃住房轉為可售房源。
![]()
要知道作為“北上廣深杭”的杭州,當年曾出過自持面積比例100%的土地。杭州在四年時間里一共誕生了208個帶有自持面積的項目,自持總面積超300萬平米。其中自持比例高于30%的項目接近40個。
這些曾經被“凍結”的資產,正在逐步獲得流動性。
政策轉向的背后,是多方利益的再平衡。
對地方政府而言,盤活存量土地有助于穩定樓市、增加供應;對仍在堅守的房企來說,這無疑是雪中送炭,能夠緩解資金壓力、改善現金流;而對整個行業而言,這或許意味著一個時代的終結與另一個時代的開啟——從追求規模擴張轉向注重資產運營。
值得思考的是,當土地枷鎖逐漸松動,那個曾經造就無數地產富豪的黃金時代,是否還會重現?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