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對高市早苗態度有變?日媒大喜過望追問:中日能否見上一面?
先把現場還原出來,王毅同日本新外相茂木敏充通話,一句“中方注意到日本新內閣釋放的一些積極信號”,日媒馬上把這句話翻進另一個框里,說是中方對高市早苗態度轉變,有人又把問題拋出來,兩國領導人是不是可以見一面了。
鏡頭推得很快,節奏也快,畫面好看,細節卻沒補齊,高市這段時間沒有收到中方賀電,直接互動沒有,茂木的通話更像傳遞信息,媒體按下快門就給出結論,熱度上來了,事實還在原地。
信號是信號,舊賬還在賬本上,高市早苗在政調會長的階段,臺灣議題上話不少,“臺海有事就是日本有事”這句被反復引用,對華的經濟安全對策她在推進,提高軍費她在推動,美軍部署她在配合,窗口里的風聲確實不一樣,類似鄰里關系,玻璃有過碰撞,新年卡片遞上去,飯局的邀請也遞上去,程序卻沒走完,外交不是朋友圈點贊,過去的事都在檔案里,開新局要先處理前面的清單。
“注意到信號”這句是克制的表達,既不把門關死,也沒有把門大開,后面的兩句才是框線,“希望日方恪守中日四個政治文件原則”,“推動中日關系沿著正確方向改善發展”,這兩句把路標立好,路怎么走看行動,涉臺議題要清晰,釣魚島看態度,軍費擴張看尺度,對華封鎖看立場,這些話題如果不觸碰紅線,路徑就能走穩。
日本這段時間想把節奏加快,外在的伙伴剛握手,賬面的成本開始顯現,高市剛上臺,對美投資的數字寫成了5500億美元,軍費拉到GDP的2%,時間提前了,兩邊要對接,橫須賀基地的掌聲在鏡頭里,國內媒體把條款拿出來討論。
不平衡的說法在報道里出現,制造業和資本界的顧慮也在議題里,區域上另一塊畫面,中國和東盟談RCEP升級,日本不在名單上,中韓在恢復合作機制,日韓在歷史議題上還沒合拍,新加坡和越南把經貿放在前面,不選邊的表述更常見,日本向美國靠得更緊,機動的空間變窄,周邊的觀察更謹慎。
這個時候需要一個對中的緩和姿態,茂木敏充的話就是試水,把溫度探一探,節奏能不能拉下來,中方還是把標準擺出來,程序還是按部就班。
見面的話題被拋出來,外交部發言人郭嘉昆說“目前沒有可提供的信息”,這句話的意思很直白,日程表上沒排,正常的流程是,先有賀電,部長層面先走一輪,再看高層安排可能性,高市上任后連第一步都沒走,會議安排自然不會突然出現,節奏要穩住,環節要補上。
中國對改善中日關系的態度是清晰的,互相尊重,互利共贏,溝通不拒絕,合作不排斥,前提是責任和克制在位,現實的順序也擺在那里,高市一開始把對美關系放在最前,臺海議題又被提及,軍費數字又往上走,這幾步走完再說緩和,順序就變得不協調,表述和行動要對得上,話和事要合拍。
要怎么做,答案已經給出,恪守中日四個政治文件,不碰紅線,不搞脫鉤,不把關系推向陣營化,把這些變成看得見的動作,“注意到”才有機會走向更高的信任層級,過程需要時間,臺階要一層一層上。
總結一下,現在這不叫通行證,更多像一個觀察期,換人換話術解決不了結構上的問題,外交是一套長期機制,臺詞有用,程序更重要,高市如果要在中日關系上站穩,要把歷史賬和現實項一并處理,媒體追問能不能見一面,答案不會因為追問次數改變,條件到位,節奏才會推進,時機合適,安排才會出現。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