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團外賣,征戰中東
當一條路走到盡頭,及時轉向新賽道往往能打開更大空間。
對于已穩居國內頭部的美團來說,當下國內外賣市場增長逐漸放緩,開拓海外業務自然成了它重點布局的新方向。
從近期動態來看,美團在外賣出海這件事上,確實動作不斷,而且推進速度非常快。
公開信息顯示,當地時間10月28日上午11點,美團旗下國際外賣品牌Keeta正式在阿聯酋首都阿布扎比啟動運營。
![]()
圖源:Keeta
這是繼上個月Keeta 落地迪拜之后,其在中東市場再度邁出的重要一步。它不僅直接實現了對阿聯酋迪拜、阿布扎比兩大核心城市的服務覆蓋,填補了當地優質外賣服務的空白,更讓美團國際化業務在中東海灣地區(GCC)的布局,從單點突破走向區域深耕,越來越扎實深入。
話說回來,美團為何會把阿布扎比選為重要落點?答案其實很明確,這座城市的外賣市場潛力,實在不容小覷。
作為阿聯酋的首都,阿布扎比匯聚了大量人口,能給外賣業務提供足夠多的用戶;數字基礎設施完善,能讓外賣服務高效運轉;并且當地人使用外賣的頻率相當高,對外賣服務需求相當旺盛,特別適合Keeta拓展業務。
針對阿布扎比市場的需求,Keeta 也明確了自己的服務方向。
這次上線后,Keeta 會一直給當地用戶提供三方面的核心服務:第一是配送又快又靠譜,保證訂單能高效送到;第二是商品選擇多,能滿足不同人的消費喜好;第三是價格實惠,讓用戶覺得劃算。同時,Keeta 不只是服務用戶,還會幫當地商家多賺錢、幫騎手拿到穩定收入,以合作伙伴的身份,為阿布扎比外賣市場提升服務質量、健康發展出一份力。
回頭看Keeta 在中東的發展過程,可以說是穩扎穩打。
2024 年 9 月,Keeta 從沙特阿拉伯開始進入中東市場,之后用了一整年時間深耕當地,一邊慢慢優化服務流程,一邊積累在這個區域運營的經驗,最后成功覆蓋了沙特 20 多個城市,為之后的擴張打下了基礎。
![]()
Keeta騎手正在中東街頭送餐 圖源:美團Meituan
隨著用戶越來越認可、商家合作網絡越來越完善,Keeta 在中東擴張的速度明顯變快。
從今年8 月開始,Keeta 加速推進海外擴張,正式開啟“多國家布局”模式,先是順利進入卡塔爾、科威特兩大市場,完成中東區域的初步滲透;緊接著快速落地阿聯酋迪拜,打開當地核心城市市場;如今又成功拿下阿聯酋首都阿布扎比,進一步完善在中東的重點城市覆蓋。
![]()
![]()
圖源:美團Meituan
這一系列的布局動作下來,Keeta不僅實現了中東多區域的業務落地,其“四國聯動”的業務發展模式也隨之初步成型,進一步鞏固了自身在中東外賣市場的競爭地位。
業務擴張的同時,Keeta 也在同步強化團隊支撐。
前不久,Keeta加大了人才招聘力度,在相關平臺集中發布大量高薪崗位。其中,既有月薪最高 9 萬元的數據分析師、負責本地業務的阿聯酋活動運營負責人,也有年薪達 120 萬元的高級算法專家,覆蓋技術、運營、管理等核心領域。
![]()
圖源:脈脈
更值得關注的是,美團海外高階管理崗的招聘地點還延伸至新加坡、韓國、英國、日本等中東以外國家,這似乎在預示著,繼沙特、巴西之后,美團的海外布局正計劃向更多區域拓展。
從美團整體的國際化布局來看,這些行動并非一時心血來潮。
回顧過去,美團的出海布局一直有著清晰的脈絡。早期在香港市場開展即時零售模式驗證,如今在中東實現業務規模化落地,期間,美團不斷將其在國內多年積累的供應鏈管理能力、數字化運營技術及用戶服務經驗,轉化為全球市場拓展的核心競爭力。
由此可見,Keeta拓展海外業務,不是單獨的嘗試,而是美團把“零售+科技”的戰略擴展到全球的重要行動。
接下來,Keeta 在穩固中東市場根基后,會如何進一步助力美團的國際化布局,向更廣闊的全球市場拓展,或許將成為行業內外持續關注的焦點。
![]()
不再照搬中國模式
在這場全球化浪潮里,不同企業的出海路徑各不相同。
美團走“穩扎穩打”路線,阿里憑“生態協同”破局,京東靠“基礎建設”開路。
先來看美團,其海外布局,從一開始就帶著“不冒進、重長期”的鮮明特質,堪稱步步為營。
它沒有盲目撲向陌生市場,而是先從香港起步,在這個與內地消費習慣相近的市場里,完成即時零售模式的驗證,積累了第一波海外運營經驗。直到模式跑通,才將中東定為首個重點突破區域,開啟規模化擴張。
2024年9月,美團Keeta正式進入沙特,一出手就投入19.3億元人民幣發力本地化運營。
目前,Keeta在沙特11個新城市、與近7500家商戶成功建立合作關系,其服務范圍已擴張至沙特20個城市。
此后的擴張也完全按計劃推進,從卡塔爾到阿聯酋,始終圍繞“三年覆蓋海灣六國”的目標一步步前行,相當堅定。
即便瞄準巴西這樣的新興市場,美團也明確提出“五年投入10億美元”的投資計劃,創始人王興的表態更是直接點明思路:“不會急于求成,要一步步把國際化版圖做扎實。”
![]()
巴西總體盧拉與美團創始人王興簽署投資協議 圖源:美團Meituan
與美團的“小步慢走”有所不同,阿里巴巴出海講究“大而全”,核心打法是生態協同和輕資產擴張,靠多平臺矩陣覆蓋全球,再用技術和資源綁定本地伙伴,以最低成本快速落地業務。
它的全球化網絡由多個平臺共同搭建。速賣通作為“國際版淘寶”,服務范圍已覆蓋全球220多個國家和地區,2025年還在倫敦推出小時達服務,通過與本地平臺HungryPanda合作,快速補全履約環節;Lazada深耕東南亞,月活躍用戶超1.2億,并且和天貓打通了系統,商家只需一次操作就能同時對接兩個市場,實現一鍵輕出海;就連淘寶也通過“全球包郵計劃”觸達200多個國家和地區,2025年更針對日本市場推出本土化平臺TAO,把國內成熟的電商生態直接復刻到當地。
![]()
TAO 圖源:微博
阿里的優勢在于總能把自身的技術系統、供應鏈資源,與本地伙伴的優勢深度綁定,這種模式,能讓它能以最快速度扎根不同市場,同時控制投入成本。
相較而言,京東出海則更“重”,核心邏輯是用物流作為突破口,先在海外扎穩基建根基,再逐步拓展零售業務,雖前期投入大,卻能為長期競爭提前鋪路。
截至2024年底,京東物流已擁有超100個保稅倉庫、直郵倉庫和海外倉庫,總管理面積超100萬平方米,海外倉已覆蓋全球19個國家和地區。
2025年6月,京東更是在中東推出專屬即時配送品牌JoyExpress,依托自建的本地倉網,直接實現沙特全境“當日達”,這標志著它從單純的物流出海,正式轉向“物流+零售”的本地化落地。
在歐洲市場,京東的“重投入”策略更明顯:通過185億元人民幣收購德國消費電子零售巨頭Ceconomy,直接獲得超1000家線下門店和成熟的本地供應鏈;同時,旗下品牌ochama已在歐洲布局900多個自提點,覆蓋24個國家,把線上線下的零售網絡快速鋪開。
![]()
圖源:京東港交所公告
這種先搞基建、再做業務的思路,讓京東在海外市場擁有別人難以快速復制的倉網和履約能力。
總體來看,無論是美團、阿里還是京東,他們的海外布局早已告別照搬中國模式的粗放階段,轉而進入比拼本地化適配與核心能力的綜合較量階段。
這一階段,他們還得經過一輪重重考驗,才能在不同市場的差異化競爭中,證明自己的實力。
作者 | 李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