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歲重陽,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今年10月29日是重陽節,我們把目光投向三位年過六旬的鄉村科技特派員,他們依舊步履不停,扎根農業一線,用專業與堅守為鄉村產業注入科技動能,續書寫科研工作者的責任與擔當。
覃秀菊,1956年出生,已近古稀之年,作為廣西綠異茶樹良種研究院研究員,她的身影又出現在梧州市長洲區倒水鎮東方美人茶葉基地。只見她俯身查看茶樹長勢,指尖輕撫嫩芽——這是她在開展植物氨基酸等新產品示范推廣應用調查。“這款產品能提升茶葉鮮爽度,你們按這個用量試,有問題隨時找我。”她細細叮囑,滿頭銀發在茶園晨光里格外醒目,話語間滿是對茶葉產業提質的牽掛。
![]()
覃秀菊(右二)在梧州市長洲區倒水鎮東方美人茶葉基地開展植物氨基酸等新產品示范推廣。姚佳玲 攝
李潔維,1962年出生,來自中國科學院廣西植物研究所的種植研究員。重陽時節,她深入百色樂業縣獼猴桃種植基地,站在樹旁與農戶交流。從獼猴桃品種優化的細節,到病蟲害綠色防治的技巧,她手把手示范、耐心講解,還把實用技術要點寫在紙條上交給農戶。“趁著秋冬管好果樹,來年收成才有保障。”她的話語樸實有力,用數十年種植研究經驗為農戶撐起“技術保護傘”。
![]()
李潔維(右二)在百色樂業縣開展獼猴桃冬季管理技術指導。莫權輝 攝
徐炯志,1964年出生,廣西大學農牧產業發展研究院研究員,連日忙碌在平南縣丹竹鎮龍眼園里。秋冬是龍眼控梢促花的關鍵期,他站在果樹旁,親手演示控梢手法:“要把握好修剪力度,既能控旺又不損傷樹勢。”農戶們圍在一旁。他還針對大家提出的“促花保果”疑問逐一解答,接地氣的講解為來年龍眼豐產打下基礎。
![]()
徐炯志(右一)在平南縣丹竹鎮開展龍眼秋冬季管理技術指導。郭 標 攝
鬢染霜華仍逐夢,田間地頭踐初心。覃秀菊、李潔維、徐炯志3位特派員的重陽堅守,并非個例——在廣西鄉村科技特派員隊伍中,60歲以上“銀發先鋒”已近130人。他們或是扎根茶園的“茶葉保姆”,或是深耕果園的“果樹醫生”,或是穿梭田間的“農技掌柜”,雖年過半百,卻始終把“論文寫在大地上”。
重陽佳節的鄉土間,他們的白發與翠綠的作物相映,滿是老當益壯的熱忱;手把手傳技術、心貼心解難題的身影,更勾勒出科技助農的生動圖景。這支“銀發科技軍團”,以歲月沉淀的經驗為筆,以扎根鄉土的堅守為墨,在鄉村全面振興的畫卷上續寫著“老有所為”的華章,也讓科技興農的暖流在重陽的秋風里愈發滾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