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i,我是胖胖。
黑塞在《悉達多》中有寫過的一句話:
“一切都是欺騙,都散發著惡臭,謊言的惡臭。一切欲望、幸福和優美皆為虛幻。一切都在腐朽。世界是苦澀的。生活即是折磨。”
人類發明了兩樣最精致的幻覺:
一個叫“文明”,一個叫“安全感”。
前者讓人覺得自己遠離了原始的污穢,后者讓人以為自己能掌控生活的純凈。
可當光亮照得太久,陰影反而開始發酵。
那些被我們忽視的角落,早已在腐爛:
腐爛的不是泥土,而是信任。
腐爛的不是空氣,而是良知。
最近有這么一則報道:
![]()
垃圾渣土、污水處理廠污泥、造紙廠廢料,這些未經任何中和或無害化處理的工業廢物,被堂而皇之地包裝成“營養土”,在電商平臺大肆銷售。
那些買來培花種草的普通人,手里捧著的,不是肥沃的土壤,而是一袋袋潛藏著重金屬與毒素的廢棄物。
調查記者追蹤發現,多個所謂“頭部品牌”,例如“花香泥”“小田園藝”等,長期與具備固廢處置資質的工廠合作,而“資質”只是一個幌子。
這些工廠的生產現場惡臭撲鼻,塵土飛揚,根本沒有任何無害化設備。
更諷刺的是,它們不僅接收工業污泥、鋼渣、造紙廠廢料等危險廢棄物,還把它們堂而皇之地“再利用”,變成所謂的“有機肥”“營養土”“農家肥”。
這不是個別企業的僥幸,而是一個系統性的欺騙。
廠主自己都承認:
“不用污泥就沒競爭力。”
在一個講究“競爭”的時代,連“毒”也成了競爭力。
當成本被壓到極致,當利潤被榨到最后一滴,人類便開始拿“底線”來做原料。
那些本該經過無害化處理的污泥,本應交由專業系統去焚燒、去中和、去封存,卻被堂而皇之地倒進了農業循環、環保利用的概念包裝里。
他們并不關心什么標準、不在乎什么健康,只在乎能不能“賣出去”。
而且更可怕的是,這種壞還不是隱藏的,它是被系統性允許的。
那些有“固廢處置資質”的企業,理應是防止污染的最后防線,可他們反而成了污染的放大器。
有人或許會說,這不過是企業逐利的本性。
可問題在于,這種“逐利”已經越過了所有應有的邊界。
當污泥能變營養土,當重金屬能賣成商品,當監管的手伸向利潤而非良知,這可能就早已不是“個別現象”。
這是一種連鎖反應:
補貼“綠色產業”,廠商就在政策的縫隙里造假。
鼓勵“循環利用”,他們就用工業廢料來“創新”。
電商平臺在追逐“低價爆款”,他們就用廢物來充當“熱銷”。
結果是,補貼的錢進了黑廠的口袋,廢物進了百姓的陽臺,而污染,流進了我們賴以為生的土地和人。
比如,新聞中提到的一家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它曾多次中標污水廠、石油礦業、煙草公司的“固廢無害化處置項目”。
按理說,這樣的企業應當是“環保衛士”,但現實卻是,它靠著處置補貼反而制造了新的污染。
污泥處置補貼本是鼓勵企業規范處理廢物的制度設計,但在執行中,變成了“拿錢買污染”的模式。
企業收下污泥,賬面上是“無害化處理”,實際卻是“直接裝袋賣出”。
一邊拿著補貼,一邊在電商上賺消費者的錢,這種“雙向套利”,比盜竊更惡劣:
因為它偷的不是錢,而是公眾的信任。
我們太容易相信標簽,相信所謂的“檢測合格”,相信“銷量高就是好”。
我們習慣了在電商頁面上看到“好評如潮”的照片,卻忘了這些土最終要流進花盆、流進菜園、流進我們腳下的土地。
我們把安全感交給了監管,把判斷力交給了品牌,把良知交給了市場。
可市場沒有良知,監管缺乏意志,品牌只剩算計。
當三者合謀,危害就不再是意外,而是必然。
劇本都是一樣的,第一次曝光時,人們憤怒;第二次曝光時,人們嘆氣;到第三次,就開始麻木。
今天買的人,可能明天就在吃著這些重金屬土里長出的菜。
監管部門當然可以介入調查、責令整改、罰款、取締,但這些都只是止血。
真正的問題是,為什么這些工廠能存在這么久?為什么一袋袋帶著重金屬的“土”能通過層層檢測?
因為那份“檢測”早已被馴化成了利益的附件。
腐爛不是突然發生的,它是一點點被容忍的結果。
從一次“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到一次“反正大家都這么干”。
從一次“暫時應付檢查”,到一次“反正檢測報告能過”。
最后,惡便成了常態,善反而顯得“不合群”。
而這一切,最終都轉嫁給了普通人:
買過來種花,花枯了,種的菜不能吃,你呼吸的空氣多了一點異味。
你或許不知原因,但那原因,已經在電商后臺“發貨成功”了。
《莊子·外物》中有這么一句話:
“泥犁其心者,誰能潔之?”
意思是說,一個人的心若早已陷入污泥之中,又有誰能替他洗凈?
莊子說這話時,并非只指個體之惡,制度可以清洗污泥,卻洗不凈貪婪,法規可以約束行為,卻約束不了麻木。
一個社會若連良知都開始尋租,那污泥就不只在地里,而在人心里。
這世上的問題,從來不只是泥有毒,而是人心早已被毒化。
也許,真正該被“無害化處理”的,從來都不是污泥,而是那些早已學會與污濁共生的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