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上任僅僅四個月兩任總理被議會彈劾了。今年6月13日,前總理奧云額爾登因貪腐問題被蒙古國大呼拉爾(議會)彈劾,新總理贊丹沙塔爾上臺。但是,僅僅過了4個月,今年10月17日,蒙古議會再次罷免了新總理贊丹沙塔爾。
只不過隨后被蒙古國總統呼日勒蘇赫 以“程序問題”否決,贊丹沙塔爾得以暫時保留總理職務。
![]()
四月兩換總理的背后
2025 年,蒙古國政壇經歷了一場罕見的動蕩,短短四個月內兩任總理面臨議會彈劾,最終形成總統與總理聯手推動親華政策的局面。事件的起點始于 6 月,時任總理奧云額爾登因貪腐相關爭議被蒙古國大呼拉爾(議會)彈劾下臺。
導火索是其子女在社交平臺高調炫富,視頻中曝光的直升機、萬元名牌包、游艇及豪華別墅,與蒙古國高達 18% 的青年失業率形成尖銳對比 —— 奧云額爾登子女無正當職業卻擁有巨額不明資產,引發民眾強烈不滿,大規模抗議浪潮僅持續四五天,便迫使這位親美總理辭職。
![]()
奧云額爾登的下臺,為親華勢力的崛起創造了契機。蒙古國總統呼日勒蘇赫迅速任命其政治盟友贊丹沙塔爾接任總理,試圖扭轉此前親美、日、印的外交傾向。然而,贊丹沙塔爾的任期同樣充滿波折,10 月 17 日,議會以 “任命財務大臣未獲議會批準” 為由,再次發起彈劾并通過罷免決議。
關鍵時刻,總統呼日勒蘇赫以 “程序違法” 為由否決議會決議,隨后蒙古國憲法法院也宣布議會罷免程序不符合憲法,議長被迫辭職,贊丹沙塔爾暫時保住總理職位。盡管議會仍有可能通過合法程序再次發起彈劾,但此次總統與憲法法院的介入,已明確傳遞出蒙古國高層支持親華政策的信號。
![]()
蒙古國轉向中國的現實動因
蒙古國此次政治轉向,本質上是經濟困境倒逼的結果。數據顯示,2025 年蒙古國通貨膨脹率高達 28%,人均 GDP 約 5860 美元(月均約 2500 元人民幣),但收入分配極度不均,貧困率攀升至 32%—— 超過 10 萬人日均收入不足 60 元人民幣,多數民眾月收入僅 1000-2000 元人民幣,即便是收入較高的礦工,月薪也僅 2000 元左右。
這種民生困境,與前總理奧云額爾登推動的 “親美疏華” 政策密切相關:他曾與美、日、印簽訂稀土合作協議,試圖借助外部力量擺脫對中國經濟的依賴,卻忽視了中國在蒙古國外貿中的核心地位 —— 蒙古國超過 98% 的對外貿易依賴中國市場,離開中國的經濟合作,其資源出口與民生改善皆成空談。
![]()
贊丹沙塔爾上臺后,迅速意識到與中國合作的重要性,一系列務實舉措很快顯現成效。最顯著的突破在于基礎設施與能源合作:中蒙共同開辟了連接內蒙古巴彥淖爾市甘其毛都口岸的第二個鐵路口岸,并采用 “寬軌 + 標準軌” 雙軌設計,徹底解決了此前因蒙古鐵軌為寬軌、中國為標準軌導致的運輸瓶頸。
這一調整使蒙古國向中國出口煤炭的運輸成本從每噸 40 美元驟降至 8 美元,僅為原來的 20%,單此一項,就為蒙古國 GDP 貢獻了 1.5% 的增長。此外,贊丹沙塔爾政府還推動與中國的數字通關合作,將貨物通關時間從兩三天縮短至 1 小時,大幅提升了貿易效率。
![]()
礦產領域,雙方加強了對蒙古國奧尤陶勒蓋金銅礦的開發合作 —— 該礦距離甘其毛都口岸僅 70 公里,已探明銅儲量 3110 萬噸、黃金儲量 1328 噸,是全球大型金銅礦之一,其開發不僅能帶動蒙古國就業,更能通過資源出口緩解財政危機。
中蒙俄三方共贏的新布局
在能源領域,贊丹沙塔爾政府的關鍵決策是推動 “西伯利亞力量 2 號” 天然氣管道項目。該項目由俄羅斯主導,計劃經蒙古國向中國輸送天然氣,每年供應量達 500 億立方米,為期 30 年。從技術角度看,中國完全可以繞開蒙古國,直接從俄羅斯遠東地區或新疆修建管道,避免第三方介入帶來的風險,但為兼顧蒙古國利益,中方最終同意管道經蒙過境。
![]()
對蒙古國而言,這一項目意味著每年可獲得至少 15 億美元的過境費,按蒙古國 300 萬人口計算,人均每年可增加 500 美元收入(相當于兩個月工資),對改善民生具有決定性意義;對俄羅斯而言,通過蒙古國過境,既能鞏固與蒙古的關系,又能確保對中國的能源出口穩定;對中國而言,則可進一步拓寬天然氣進口渠道,保障能源安全。
能源與貿易合作外,中蒙在生態領域的合作也逐步深化。蒙古國因過度放牧與礦產開發,面臨嚴重的土地沙化問題,贊丹沙塔爾政府正式邀請中國參與 “10 億棵樹” 風沙治理項目,借助中國在荒漠化防治領域的技術與經驗,改善本國生態環境。
![]()
合作不僅有助于緩解蒙古的生態危機,更能通過環保項目帶動當地就業,進一步鞏固中蒙民間友好基礎。值得注意的是,贊丹沙塔爾還打破慣例,邀請中國參與 “可汗探索 2025” 聯合軍事演習,這是蒙古國首次在傳統軍事合作中納入中國,標志著中蒙關系從經濟領域向安全領域延伸,戰略互信達到新高度。
中國與蒙古國關系的新突破
蒙古國此次總統與總理聯手推動親華政策,在其歷史上實屬首次,為中國帶來了多重戰略機遇。首先,在經濟層面,中蒙貿易效率的提升與能源合作的深化,將進一步鞏固中國在蒙古國經濟中的核心地位,同時為中國企業參與蒙古礦產、基礎設施建設創造更多空間,有助于中國獲取穩定的稀土、煤炭等資源供應。
![]()
其次,在外交層面,蒙古國的轉向打破了此前 “第三鄰國戰略” 下的平衡外交,減少了美、日、印等外部勢力在蒙古的影響力,為中國北部邊境安全營造了更有利的環境。
從區域格局來看,中蒙俄三方在 “西伯利亞力量 2 號” 項目上的合作,將進一步強化三國在能源與經濟領域的聯動,推動 “中蒙俄經濟走廊” 建設提速。對蒙古國而言,此次轉向是擺脫經濟困境的現實選擇;對中國而言,則是拓展北部合作、維護邊疆穩定、優化能源進口布局的重要契機。
![]()
盡管蒙古國議會仍可能對贊丹沙塔爾政府構成挑戰,但總統、總理與憲法法院形成的 “親華同盟”,已為中蒙關系的穩定發展奠定了基礎。未來,隨著更多合作項目的落地,中蒙關系有望進入 “歷史最好時期”,為地區和平與發展注入新動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