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特朗普近日在訪日行程中的一番言論,毫無意外地再次掀起巨大爭議。
他將二戰末期日本廣島和長崎兩座城市遭受原子彈轟炸的事件,稱為“一次小沖突”。
特朗普在其訪日行程的一場記者會上表示:“我國與日本的關系一直很親近,有趣的是,我國與日本之間發生了一次小沖突,各位有可能聽說過”。
小沖突?當特朗普試圖用如此輕描淡寫的方式描述兩枚原子彈造成的數十萬無辜生命的消失時,他是否恰當地理解了歷史的重量?
![]()
他是否真正想過核武器的力量背后,是無數家庭的撕裂,是無數人的生命從此定格?廣島、長崎,這兩個名字本身是歷史的傷疤,也是人類最沉痛的記憶,1945年8月,美國向廣島和長崎分別投擲了兩枚原子彈,造成超過20萬人直接或間接死亡。
這是人類歷史上首次,也是迄今為止唯一一次將核武器用于實戰,而特朗普,卻將這個徹底改變世界歷史進程的悲劇事件,統稱為“小沖突”,他的冷漠陳詞如一粒沙砸入洶涌的歷史長河,再次激起世界各地的憤怒和不滿。
![]()
面對這個言論,不僅僅是日本民眾,全球各國都難以掩飾震驚情緒,在廣島和平紀念公園,每年都有無數參觀者悼念原子彈爆炸遇難者,而特朗普這種輕率的評價,顯然是在當眾玷污這一切,是對逝者的侮辱,是無視慘痛代價的傲慢,是對歷史的粗暴篡改。
然而特朗普還進一步、充滿諷刺地將這種小沖突與美國與日本之間的關系描述為“親近的朋友和伙伴”,他說,“在如此可怕的事件后,我們兩國仍然是大家所能想象到的最親近的朋友和伙伴,”語氣平靜,甚至帶些得意。
仿佛珍珠港事件不過是一場“小打小鬧”,美國派出的軍艦和士兵在太平洋戰場上的犧牲也不過是歷史的一頁隨風而過的輕紙,可是,小沖突?這些無辜逝去的生命和傷痛在美日關系的“友好框架”中被淡化、被忽略、甚至被用于彰顯彼此的合作成就?
特朗普的言語背后或許意圖展現美國的“大度”和現階段美日之間的緊密關系,但這一番“外交秀”不僅毫無分量,還令人難以接受,現實是,人類歷史的每一個慘痛教訓都必須謹記,而不是輕率概括,更談不上從中汲取政治資本。
![]()
廣島與長崎的核轟炸不僅是20世紀戰爭史上的標志性事件,更是人類如何直面核武器毀滅性力量的鮮明教訓,而特朗普這番言辭的背后,是徹底無視了這段歷史賦予世界的警示意義,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道稱,總統的言辭并未受到日本官方直接反駁。
日本政府在處理與美國關系時,向來傾向于低調維穩,畢竟,有了美日安保條約的存在,日本在軍事和外交上早已仰仗美國庇護,甚至可以說,某些程度上甘受對方的“大哥”角色,對于日本人民,尤其是廣島和長崎核爆幸存者來說,這無疑是難以接受的巨大傷害。
本該悼念歷史的悲劇,竟被拿來如此隨口一侮?這讓歷史的疼痛再度襲來,在中國,聽到這一消息的人們都難以抑制憤慨,幾十年前,日本侵略中國時制造的大量慘痛事件仍然歷歷在目,對于許多中國人來說,對日方在過去犯下的戰爭罪行原諒仍然遙遙無期。
而特朗普卻能夠公然如此輕描淡寫地評述二戰中的重大歷史事件,其冷酷態度,是否也反映了美國政壇深層次的傲慢與無視?歷史是筆寫滿鮮血的史詩,每一頁吸收過苦難的紙張都應被顫抖著翻開,而非隨意丟棄。
![]()
當美國總統可以如此無視歷史的分量,我們不禁要問,他是否也在淡化戰爭的代價,為某些未來可能醞釀的沖突提供理由?在這個全球局勢日益復雜的年代,我們都習慣了特朗普的“出口即狂言”,但歷史不可玷污,事實無法模糊。
輕描淡寫廣島、長崎的核爆,只會讓世界對這位總統的話語失去更多耐心,許多人或許早已厭倦了特朗普的各種勁爆言論,可這一次,是對全世界人類共同記憶的挑戰,未來的廣島、未來的長崎,是否會因為這樣的總統言論,而在某種程度上被遺忘或者掩埋?
![]()
特朗普將一個全球矚目的巨大悲劇稱作“小沖突”,其背后的冷漠無情令人膽寒,廣島的傷疤或許漸漸愈合,世界對核武器的認識則愈加加深,任何試圖淡化或篡改歷史事實的行為,都必須受到質疑,也必須被嚴厲譴責。
正如特朗普所說,美日關系仍舊牢固,但這一牢固的基礎,絕不是建立在對歷史的遺忘或掩蓋上,如果我們連地震的破壞都不能稱為“小震”,又為何連一場核浩劫的破壞能被輕易淡化為“小沖突”?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