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獅精兩次下界,到底是不是同一只獅子?
是作者忘記了?還是另有隱情
不少讀過西游記的人都發現了這個問題,其實早在清朝的時候就已經有學者提出過疑問了,清代《西游證道書》中,點評者黃周星這么說:“文殊之青獅,即昔年烏雞國之全真也。鼯鼠之技,已見于前事矣,茲那得復爾。總計《西游》一書,凡魔怪無再見者,再見者惟此一獅。然在
烏雞國時,略不聞其有砍人之手,有吞人之口,而至此忽咆哮猖撅,不可向邇,豈亦如士過三日,便宜刮目相待耶。卒之主人公一到,仍不免于本相之現,真所謂‘再來不值半文錢’者耳。”
黃周星也很奇怪啊,說這個西游記,兩次下凡作怪的就這個青獅了。而且第二次獅駝嶺的本事比烏雞國可大多了,到底是不是呢?
![]()
然后呢,查閱了資料之后,我發現了一個問題,首先僅從故事層面看,并不是同一只獅子,這兩個連外貌特征都不一樣,時間線也對不上。
烏雞國的獅子:
眼似琉璃盞,頭若煉沙缸。 渾身三伏靛,四爪九秋霜。搭拉兩個耳, 一尾掃帚長。 青毛生銳氣, 紅眼放金光。匾牙排王板, 圓須挺硬槍。
耷拉耳朵,牙還是平的。這是那些沒見過獅子的古人腦補的獅子。那些舞獅就是這么來的。
你再看看獅駝嶺的獅子:
鑿牙鋸齒,圓頭方面。聲吼若雷,眼光如電。仰鼻朝天,赤眉飄焰。但行處, 百獸心慌;若坐下,群魔膽戰。這一個是獸中王,青毛獅子怪。
但從創作原型來說,就是同一只獅子無疑,之所以作者將其一分為二,是因為烏雞國的劇情尚不能寫完這只獅子的全部設定,所以在獅駝嶺劇情中補齊。
其實關于這個獅子精還是缺少了一段前傳故事,吳承恩應該是參照了,然后沒寫到西游記的故事里面,然后造成的這樣一個狀況!
大家還記得獅駝嶺的時候獅子精和猴子說,當年我吼了一聲就嚇退了十萬天兵天將,這個事情還真不是吹牛,只不過這個故事吳承恩看過,但是沒寫!
雜志西游記之前的明雜劇《文殊菩薩降獅子》。作者是朱有燉(1379年-1439年,朱元璋之孫。
這個雜劇中描寫了一只在佛門地盤作怪的強大青獅妖,如來命令山神帶領鬼兵等去收服,結果連青獅的小弟金獅都打不過。然后靈山會長老又叫來哪吒太子協助收妖,哪吒降服了獅子,發現并非青獅。于是又調遣百萬隊神兵,與李天王,二十八星宿等圍剿青獅妖,哪吒現身萬余丈,變化三頭六臂來攻擊青獅,被青獅以一個撐倒的姿勢,將哪吒太子與天兵列宿皆推倒在山坡水曲,眾天神只能狼狽逃回。然后文殊菩薩帶領四揭諦出馬,用縛妖索,降妖杵,照妖鏡,剪妖鞭降服了青獅,青獅看見照妖鏡,立即俯身不動,佛門以縛妖索擒獲青獅。其中還提到哪吒太子“倚仗大力王菩薩勢”和“共牛魔斗圣相敵”的往事。
看得出這個獅子是非常強大,兩路人馬對他都無能為力的地步,要不是文殊法寶多,可能還真搞不定他。
我甚至還看到了九靈元圣的影子!
![]()
看到這里大家應該明白了,其實很簡單,因為《西游記》本來就是各種西游降魔的話本、雜劇、寶卷、故事雜糅而成的。在這些故事中,恰好有兩個文殊菩薩的獅子下界為妖的故事,《西游記》作者在整理寫作的過程中,把兩個故事都收錄了進來,卻忘記了修編,沒有使其前后照應,從而造成了bug,畢竟完成西游記這樣一部巨作,不可能是一年里面完成,寫個幾年自己都忘記了,太正常了!
![]()
再想想烏雞國青獅被閹割的事,為什么?因為“剪妖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