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聃/文
在山東夏津,一座特殊的博物館靜靜矗立。不同于尋常展館的恢弘,這座棉花博物館更像一部立體的棉紡史詩——古樸的老式紡車仍留著棉絮的溫度,泛黃的棉籽樣本封存著幾代人的耕耘記憶,斑駁的泛黃照片里,棉農彎腰拾棉的身影與現代智能車間的機械臂在時光里重疊。這里是山東鑫瑞娜家紡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鑫瑞娜”)于2019年建成的“初心地標”,每一件老物件都鐫刻著企業對棉紡事業的赤誠,更將黃河故道的棉香與“溫暖”的承諾,封存在時光的脈絡里。
棉花博物館:三代棉緣的“時光容器”
![]()
夏津素有“中國棉都”之稱,棉花種植史可追溯至宋元時期。“建博物館是為了讓每一代人都銘記:我們為何出發。”站在博物館展區,鑫瑞娜負責人賀杰輕撫著一臺上世紀的木制軋花機,機身的裂痕里還嵌著細小的棉纖維。2019年,當這座占地800余平方米的棉花博物館落成時,時間軸上的每一道藏品,都對應著鑫瑞娜與夏津棉業的血脈相連。夏津三代人與棉花的深厚“棉緣”,就這樣被鑫瑞娜封存在時光的脈絡里,而這份對“溫暖”的執念,也成了鑫瑞娜深植血脈的企業底色。
從“標準空白”到“行業標桿”:破解水洗難題的技術突圍
![]()
作為博物館的“活態延伸”,鑫瑞娜的智能車間以現代技術為核心,實現從“老手藝”到“新標準”的跨越,這里誕生的可水洗無網棉胎,是鑫瑞娜對行業“水洗變形”痛點的精準破解,更是企業以創新驅動發展的有力證明。“我們的核心產品,是可水洗無網棉胎。2023年,我們牽頭制定了兩項行業標準;2024年我們的產品獲得了‘省長杯’銀獎、‘市長杯’一等獎產品。”賀杰笑著介紹。2023年10月18日,一份由鑫瑞娜主導制定的《無網棉胎》行業標準正式發布,填補了國內外無網棉胎產品標準及其加工技術等配套標準空白,具有較強的先進性和可使用性。標準制定的背后,是企業十年磨一劍的技術攻堅。技術突破催生標準話語權。除《無網棉胎》外,鑫瑞娜參與制定的《可水洗純棉胎被芯》行業標準于2025年9月通過專家評審,預計2026年初實施。截至目前,企業累計獲得專利38項,制定企業標準21項。
![]()
2024年12月,山東省“省長杯”工業設計大賽紡織服裝分賽傳來喜訊——鑫瑞娜“高端可水洗抗菌防螨千層棉被”斬獲銀獎,同期摘得德州市“市長杯”工業設計大賽一等獎。這款拳頭產品精選黃河故道鹽堿地種植的優質棉花,融合獨創的抗菌防螨工藝與千層無網結構,實現“機洗20次不起球、不板結”的突破。如今的鑫瑞娜已集“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山東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山東省科技型企業”等榮譽于一身,產品已走進千家萬戶。賀杰用這樣的方式告訴世界:所謂傳承,不是守著過去,而是讓老手藝在時光里長出新枝芽。
在夏津300萬錠紡紗規模的產業集群中(占山東省十分之一),鑫瑞娜的獨特之處在于“用現代語言翻譯傳統智慧”。讓黃河故道的棉香穿過紡車與科技新生的時光隧道,織進每一條棉被的經緯里,讓“鑫瑞娜口碑”成為穿越時光的品質承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