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張含韻的一組近照引發討論,“身材管理拋腦后”“徹底放飛自我”的評價在社交平臺擴散。照片中的她未刻意維持纖細身形,穿搭偏向舒適休閑,卻被部分網友貼上“不自律”的標簽。但細想便知,用“身材管理”捆綁女性價值,本身就是一種片面審視,而張含韻這份不迎合的真實,或許比“完美身材”更有意義。
提起張含韻,很多人會想起《超級女聲》舞臺上唱著《酸酸甜甜就是我》的少女,那時的她帶著嬰兒肥,卻憑借靈動嗓音和鮮活氣質圈粉無數。后來她轉型演員,從《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里的盛淑蘭,到《愛很美味》中的方欣,角色跨度不小,演技也逐漸被認可。但圍繞她的討論,似乎總離不開“身材”——瘦了被夸“自律”,稍顯圓潤就被說“放飛”,仿佛女性的價值必須依附于外在體型。
可“身材管理”從來不該是唯一的評判標準。張含韻曾在采訪中說:“我不想為了迎合別人的眼光,把自己餓到低血糖。”作為公眾人物,她沒有刻意營造“完美人設”,反而選擇坦誠面對自己的身體狀態:出席活動時會穿顯氣質的禮服,私下里更愛寬松舒適的穿搭;會為角色調整體型,也不排斥偶爾享受美食的快樂。這種“不擰巴”的態度,恰恰打破了娛樂圈對女性“必須瘦”的刻板印象。
此次被說“放飛自我”,本質上是部分網友用單一審美綁架他人。在鏡頭無處不在的娛樂圈,保持身材確實是職業需求之一,但“需求”不等于“枷鎖”。張含韻的作品從未因體型受影響:《愛很美味》里,她把方欣的嬌俏與清醒演繹得淋漓盡致;綜藝《乘風破浪的姐姐》中,她的舞臺表現力和共情力打動無數觀眾。這些成績,靠的是實力而非身材,更不該被“體型爭議”掩蓋。
更值得關注的是,張含韻的真實狀態,其實戳中了很多普通人的生活——我們不必時刻保持“上鏡標準”,偶爾的松弛、對身體的接納,才是更健康的生活態度。她曾在社交平臺分享日常,會曬出和朋友聚餐的照片,也會記錄運動后的汗水,這種“接地氣”的分享,讓大眾看到了明星褪去光環后的真實一面,也傳遞出“接納自己,比討好他人更重要”的觀念。
說到底,“放飛自我”的說法本身就帶著偏見。張含韻沒有放棄對職業的敬畏,也沒有丟掉對生活的熱愛,她只是選擇不被“身材焦慮”裹挾,活成自己舒服的樣子。比起糾結她的體型,不如多關注她的作品:未來她還會帶來怎樣的角色?在音樂領域是否有新嘗試?這些,才是對演員、歌手張含韻最實在的關注。
娛樂圈需要多元的審美,更需要對女性的包容。張含韻的“不迎合”,不僅是對自己的接納,更是對刻板標準的溫柔反抗——畢竟,女性的魅力從不在“完美身材”里,而在鮮活、真實、不斷成長的生命力中。
![]()
![]()
![]()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