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political drama for the ages, opening soon in New York City
佐赫蘭·馬姆達尼對決唐納德·特朗普。這場較量會出什么岔子?
![]()
(配圖說明:佐赫蘭·馬姆達尼向紐約市民致意。圖片來源:Eyevine)
2025年10月28日
10月中旬一個晴朗的周六下午,一群熱衷于為佐赫蘭·馬姆達尼市長競選宣傳的上門志愿者,在曼哈頓上西區的一個操場集合。前市議員海倫·羅森塔爾分享了拉票技巧:不要和門衛爭執;如果遇到態度敵對的選民——考慮到馬姆達尼公開支持巴勒斯坦人,在這個有部分猶太居民的社區,這種情況并不意外——不要激化矛盾。“你的任務不是改變他們的想法,”羅森塔爾建議,“而是讓他們覺得,佐赫蘭的支持者都很有風度。”
面對質疑者時能保持微笑,這似乎是馬姆達尼當下能享受的“特權”。民調與博彩市場顯示,他很可能在11月4日當選紐約市市長。他最接近的競爭對手、以無黨派身份參選的前州長安德魯·科莫,需要扭轉民調中持續兩位數落后的差距才能翻盤。若馬姆達尼當選,選民們將見證紐約市歷史上最令人震驚的選舉結果之一:一位34歲的民主社會主義者,雖提出了引人注目(且成本高得驚人)的進步議程,卻毫無行政經驗,將接管這座美國最大的城市——這里有約30萬名公職人員,預算規模達1160億美元。
紐約為何會走到這一步?用“有魅力”形容馬姆達尼,其實低估了他對支持者的吸引力——他的支持者多為年輕人,且族裔構成多元。馬姆達尼擅長制作適合TikTok平臺的視頻,這一點廣為人知,而他競選團隊對宣傳口徑的把控同樣令人印象深刻。他將“可負擔性”相關主張——房租凍結、住房投資、免費兒童托管、免費公交——作為選舉核心議題,同時避開文化戰爭陷阱,也不與稱他為“共產主義者”的唐納德·特朗普展開口水戰。“他的競選團隊最成功的一點,是展現了對紐約市的熱愛,”明年將參選州議會的盟友伊萊·諾思拉普表示,“整個競選充滿活力,態度積極。”
還有其他幾個因素助推了馬姆達尼。最明顯的是對手實力薄弱。現任市長埃里克·亞當斯是民主黨內的中間派,雖因腐敗指控被起訴,仍尋求連任。4月,特朗普同意撤銷對亞當斯的指控,以換取其在非法移民問題上的配合,此后亞當斯在刑事指控后僅剩的一點公信力也蕩然無存。即便如此,亞當斯仍將競選堅持到9月,這讓67歲的另一位中間派候選人科莫的競選之路更加復雜——科莫自身也因2021年遭性騷擾指控(他對此否認)而辭職,形象受損。
馬姆達尼的崛起,也得益于紐約市民的不滿情緒。智庫“公民預算委員會”(CBC)的調查顯示,僅約三分之一的紐約人認為生活質量“良好”或“極佳”,而八年前這一比例還略高于一半;對政府服務滿意度高的民眾僅占27%,低于此前的44%。這也解釋了為何該市部分金融巨頭正將業務遷往其他地區,或干脆整體撤離。
馬姆達尼似乎已進入“執政預備模式”——利用競選沖刺階段,爭取緊張的民主黨及商界機構支持,這些群體仍在琢磨如何看待他。10月14日,他現身皇后區阿斯托利亞的一座破舊體育館——他在州議會中代表該社區。紐約州州長凱西·霍楚爾及一眾當地政客與他同行。霍楚爾先是提到,自己早在馬姆達尼讓“可負擔性”和“兒童友好政策”成為熱門議題前,就已推動過相關舉措,隨后宣布州政府將向阿斯托利亞最大的“男孩女孩俱樂部”投資500萬美元,并建設200套低于市場價的住房。
講臺上的政治利益交換毫不掩飾。馬姆達尼若要推行免費兒童托管計劃——據估算每年成本高達60億美元——幾乎必然需要州政府支持。明年將尋求連任的霍楚爾,若能獲得馬姆達尼鐵桿支持者的認可,或許會愿意投入州資金,或考慮增稅。她表示已與馬姆達尼討論“如何實現全民兒童托管”,并補充道:“我相信我們能做到。”馬姆達尼上前發言時,引用了一句政壇老話說:“皇后區(此處雙關,既指紐約皇后區,也指權力核心)能拿到錢。”
向州府奧爾巴尼爭取支持,或許與馬姆達尼一貫的形象不符,但若他當選市長,這將是必不可少的步驟。他提出的免費公交及市營雜貨店,成本尚在可控范圍,但兒童托管與保障性住房的轉型投資,僅憑紐約市自身財力無法承擔。公民預算委員會估算,下任市長上任后,將立即面臨60億至80億美元的運營預算赤字。
中期財政前景同樣嚴峻。進步派智庫“財政政策研究所”指出,去年夏天國會通過的《一個宏偉美麗法案》中,削減醫療補助計劃及其他項目的條款,每年將給紐約州造成約100億美元損失。這些損失將壓縮霍楚爾的政策選擇空間,最終還會影響紐約市的公立醫院系統。除此之外,若馬姆達尼當選,特朗普還有可能像對芝加哥、洛杉磯等城市那樣,與紐約市“開戰”。
若特朗普采取敵對態度,他握有不小的籌碼。紐約市當前預算中,有74億美元依賴聯邦資金,占總預算的6.4%,且這些援助主要集中在住房、教育等領域。馬姆達尼可能會在財政與政治上陷入雙重困境。“保護紐約市的資金不受特朗普反復無常的影響,是(馬姆達尼)必須做的事,”曼哈頓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妮可·杰倫納斯表示,“但如果花太多時間痛批特朗普,我認為民眾很快就會失去耐心。”
即便只想兌現部分承諾,馬姆達尼也需要在市政廳組建一支精明的團隊。紐約市長雖可通過人事任命掌握不小權力,但無權調整所得稅(這是州政府的權限),還需應對盤根錯節的既得利益群體——從工會、房地產大亨到“鄰避主義”活動人士。馬姆達尼的優勢與劣勢并存:他與紐約市的權力掮客們毫無交集。
他近期在競選活動中的言論顯得務實。他提及億萬富翁前市長邁克爾·布隆伯格,表示將任命“最優秀、最聰明的人……更接近‘對手團隊’(指吸納不同立場人才)的模式”;他承認,若沒有大量私人投資,無法實現保障性住房目標;他還希望留任警察局長杰西卡·蒂施——此人并非進步派青睞的人選。
然而,這些溫和傾向恐怕難以讓特朗普“手下留情”。至少,若馬姆達尼當選,白宮很可能將這位市長毫不掩飾的社會主義立場打造成“中期選舉焦點戲碼”,以此打擊明年競選眾議院席位的紐約郊區民主黨人——這些席位競爭激烈,其結果可能決定民主黨能否重掌眾議院控制權。
但如果特朗普凍結更多聯邦資金(他已“終止”一項連接紐約與新澤西、價值160億美元的隧道項目),或向他的故鄉派遣士兵及邊境巡邏人員,他自身也將面臨政治風險。嚴重擾亂美國最大城市的運轉,可能對全國經濟產生連鎖影響;紐約警方(擁有3.3萬名警員)及民主黨籍檢察官,絕不會容忍外來者在該市社區使用催淚瓦斯。而且馬姆達尼已證明,在現代戰略溝通的“吸睛技巧”上,他絕非外行。“唐納德·特朗普在應對佐赫蘭·馬姆達尼這類人時,既無準備,也無經驗,”紐約大學城市政策學者米切爾·莫斯表示。
或許確實如此,但這恐怕無法阻止總統的行動。若紐約市民在11月4日選擇馬姆達尼,他們選出的不僅是一位大膽卻缺乏經驗的改革者——其對紐約市發展軌跡的影響尚難預料;他們或許還將拉開一部載入史冊的政治大戲的帷幕。■
說明:本號刊發來自各方的文章,是為了獲得更全面的信息,不代表本號支持文章中的觀點。由于微信公眾號每天只能推送一次,無法即時更新,本站目前在騰訊新聞發布最新的文章,每天24小時不間斷更新,請收藏以下地址(請完整復制),隨時刷新:
https://news.qq.com/omn/author/8QIf3nxc64AYuDfe4wc%3D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