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前的十月七日,當哈馬斯武裝分子突破邊界發動突襲時,沒有人會想到,這場沖突將奪走如此多無辜者的生命。兩年后的今天,依然讓世界為之傷痛。
![]()
三十九位泰國人,十一位尼泊爾人,四位菲律賓人,四位中國人,兩位斯里蘭卡人,兩位厄立特里亞人,兩位英國人,還有來自柬埔寨、澳大利亞、坦桑尼亞、德國、蘇丹、加拿大及一位英墨雙重國籍者——這七十一人的名字,在哀悼儀式上被輕輕念出,每一個名字背后,都是一個破碎的家庭。
據以色列媒體報道,這些外國受害者中,有許多是醫療護工、農業和建筑業勞工,甚至還有留學生。
哀悼儀式上,以色列外交部亞太司副總干事阿維夫·埃茲拉的聲音低沉而堅定:“這些外國遇難者也是以色列的損失。”他的目光掃過在場每一張悲戚的面容,“我們要在一起變得更好。我們在一起會更強大。”這句話不僅是對逝者的告慰,更是對生者的激勵。
越南駐以色列大使作為亞太外交使團的團長,在發言中既表達了對逝者的哀思,也提出了對生者的關懷。他呼吁以色列政府關注那些仍然在這片土地上生活和工作外國人,改善他們的工作和生活條件。“我們相信,記住那些不在我們身邊的人的最好方法,是適當關注那些仍然在我們身邊的人。”這句話道出了紀念活動的真諦——對逝者最好的告慰,就是讓生者活得更有尊嚴。
斯里蘭卡大使尼馬爾·班達拉的發言則讓人們看到了災難中的人性光輝。他特別提到以色列政府為遇難者家庭提供的工資和賠償金,這些實際的援助雖然無法彌補失去親人的痛苦,但至少讓那些破碎的家庭感受到了一絲溫暖。
亞太多國外交官、以色列官員、被釋放的人質、幸存者、當地社區居民和喪親家屬靜靜地站在一起。宗教祈禱的聲音在空氣中緩緩流淌,不同語言的禱文匯聚成同樣的祈愿。
這場哀悼不僅是對逝者的追思,更是對生命的禮贊。它提醒我們,在沖突與紛爭中,最易受傷的永遠是普通百姓。
哈馬斯已經釋放了被綁架兩年的生還人質,并正在尋找數名人質遺體準備交還以色列。然而,對于那場襲擊給十幾個國家平民帶來的痛苦和損失,他們至今沒有任何道歉和賠償的表示。
我們應當清醒地認識到,任何形式的暴力都無法帶來真正的和平。無論出于何種理由,針對平民的襲擊都是不可原諒的。正如那些在哀悼儀式上點亮燭光的人們所展示的,唯有超越仇恨,銘記教訓,人類才能避免重蹈覆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