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德上臺剛一年,就開始大張旗鼓地搞軍演,擺明車馬要靠軍事手段頂住統一壓力。這不,2025年7月的漢光41號演習就是個典型例子,規模拉到2.2萬人,時間拖到10天9夜,還頭一遭把大陸2027年可能的行動當假想敵。
賴清德這套“以武拒統”的路子,表面看是給自己壯膽,實際上把臺灣地區老百姓往火坑里推。偏偏這個時候,俄羅斯衛星通訊社跳出來發文,說要是真打起來,光靠解放軍單干恐怕拿不下,得拉上經濟和外交這些后手。
![]()
漢光演習升級背后的賴清德算盤
2024年5月20日賴清德就職后,沒過幾個月,就開始緊鑼密鼓地調整防務政策。到了2025年上半年,臺灣地區防務部門就放風,說要加強軍演的實戰味兒。
結果呢,漢光41號演習直接成了他的“開門紅”。這演習從7月9日拉開帷幕,到18日實兵部分結束,總共動用2.2萬預備役和現役人員,比前幾年多出一大截。重點課目包括灰色地帶襲擾應對、聯合反登陸作戰,還有島上持久防御這些,基本就是沖著大陸可能的登陸行動去的。
賴清德親自抓這事兒,7月上旬的防務部例行記者會上,發言人張曉剛就直指這是“以武拒統”的把戲。演習里頭,美制裝備大批上場,比如M1A2T艾布拉姆斯坦克首次亮相,F-16V戰機也拉出來遛彎。臺灣地區防務部門聲稱這是為了提升“無劇本、實戰化”水平。
可明眼人都看得出,里面摻了不少政治戲碼。比方說,新增的城鎮韌性演練,就是模擬部隊退到城市里打巷戰,意圖把平民卷進去當緩沖。賴清德在演習期間還公開喊話,說這是為“臺澎金馬”而戰,實際上呢?這不就是在給民進黨當局的“臺獨”路線加碼嗎?
![]()
更氣人的是,演習正趕上臺風襲擊臺灣地區,多地災情嚴重,民眾求助軍方救災,賴清德卻回話說“不能什么事都靠臺軍”,因為軍方正忙著演習。這話一出,島內輿論炸鍋,美國《外交家》雜志后來還發文點評,說漢光41號不過是個表演,臺灣社會和民間在心理和制度上都沒準備好打仗。
賴清德這手牌,打得是熱熱鬧鬧,可底子薄啊。臺灣地區軍力對比大陸,空中、海上都吃虧,殲-20和055驅逐艦那種高端貨,大陸早就在東南沿海擺好了陣勢。賴清德靠著美臺軍售續命,美國那邊賣了些魚叉導彈和標槍反坦克系統,可這些夠塞牙縫嗎?歸根結底,他這“以武拒統”就是想拉美國下水,幻想著“臺灣有事,美國幫忙”,但華盛頓的承諾從來都是模棱兩可的。
從數據上看,漢光41號的投入不小,預算超過去年20%,可效果呢?島內專家在政論節目里直搖頭,說演習暴露了后勤短板,能源和彈藥儲備經不起封鎖。賴清德當局還想借這演習營造“全民參戰”的氛圍,宣傳“焦土作戰”,可老百姓不買賬。
民調顯示,超過六成民眾反對卷入沖突,這不就是賴清德自說自話嗎?說白了,他這套操作就是在賭,賭美國真會為臺灣地區拼命,賭大陸不敢動真格。可臺海這池水,深著呢,賴清德這么攪和,只會讓局勢更亂。
![]()
俄媒點破的臺海戰場硬骨頭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那篇分析文章,7月20日左右發出來的,標題就夠勁爆:一旦開戰,中國只靠解放軍難以取勝,必須調動另一股力量。作者基于俄烏沖突的教訓,結合臺海地形和國際格局,給出了挺專業的判斷。
文章里頭直指,臺海打起來,美國不會袖手旁觀,會像在烏克蘭那樣,提供情報、武器,甚至直接派艦機介入。解放軍再強,面對美日澳的“印太聯盟”,單槍匹馬也難速戰速決。俄媒強調,大陸得用經濟封鎖和外交孤立這些綜合手段,才可能不戰而屈人之兵。
這觀點聽著新鮮,俄羅斯《獨立軍事評論》在3月底也發過類似文章,說中美在臺海的較量,誰勝誰負不好說,但解放軍光憑現役部隊,突破美軍島鏈封鎖會很吃力。為什么?因為美國已經在關島和日本沖繩屯兵,航母戰斗群隨時能殺到第一島鏈。
俄媒還提到,2025年上半年,大陸軍機越中線次數雖多,但頻率在降,這可能是從“灰色地帶”轉向實戰場面的信號。臺灣地區防務部門報告,10月8日一天就偵測到8架解放軍飛機和7艘軍艦繞島,可這數字背后,是大陸在練手,熟悉海空協同。
![]()
俄媒文章引用智庫數據,說如果美軍介入,臺海沖突會拖成消耗戰,大陸的火箭軍和航母雖能覆蓋全島,但后勤線拉長,補給就成問題。
俄羅斯人自己剛在烏克蘭吃過虧,知道現代戰爭不光拼火力,還得拼后手。衛星通訊社建議,大陸可以學學經濟牌,臺灣地區八成能源靠進口,一封鎖海峽,島內經濟立馬癱瘓。
島內反應呢?有些政論節目直接轉載俄媒觀點,專家說這戳中了賴清德的軟肋。“以武拒統”聽起來硬氣,可真打起來,臺灣地區軍力頂多撐一周。俄媒還點出,解放軍有主場優勢,殲-16D電子戰機和空警-500預警機,能牢牢抓制空權。可外部勢力一攪和,局面就變味了。
2025年9月,華盛頓郵報報道,俄羅斯居然在幫大陸訓練空降部隊,分享投放裝甲車的經驗,這不就是在為臺海做準備嗎?俄媒自己也承認,中俄軍貿加深,能讓解放軍在登陸戰中多點底氣。但歸根到底,他們的結論是:別指望純軍事碾壓,得全盤布局。
俄媒的視角獨特,它不偏不倚,就事論事,讓人覺得靠譜。賴清德看到這報道,恐怕得掂量掂量,他的“刺猬戰略”——到處布導彈、練巷戰——在美軍不全力救場的情況下,撐得住嗎?
![]()
臺海拉鋸戰里頭的國際算計
臺海這事兒,從來不是兩岸自家的事兒,美國、日本這些外人總想插一杠子。賴清德上臺后,第一時間赴美,5月20日就職演講里頭就把臺灣地區定位成“第一島鏈”要塞,擺明要抱美國大腿。
結果呢?美國國會通過了更多對臺軍售案,2025年上半年,賣了價值20億美元的武器,包括魚叉岸基導彈和P-3C反潛機。臺灣地區防務部門樂壞了,趕緊整合進漢光演習,可這不就是給賴清德的“以武拒統”加了把火嗎?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文章里頭就警告,美軍效仿俄烏模式,會源源不斷補給臺灣地區,拖垮大陸的速決計劃。事實也對得上,2025年10月24日,ISW智庫報告說,大陸加強了對軍方出版物的管控,就是防泄密,準備長遠仗。
賴清德當局推“新南向政策”,想繞開大陸市場,結果半導體出口還得靠大陸訂單。俄媒點出的經濟反制,就是大陸的殺手锏。2025年上半年,大陸海關對臺灣地區水果和電子產品檢查嚴了,延誤出港時間,島內企業叫苦。
外交上,大陸通過上海合作組織和金磚機制,拉攏中東和拉美國家,聯合國里頭支持“一個中國”的票數穩穩的。賴清德想靠“民主峰會”拉所謂“邦友”,可歐盟那邊對臺海沖突興趣不大,德國企業還得顧著大陸市場。
![]()
軍事上,解放軍沒閑著。10月3日,國防部通報一周內313架次軍機活動,雖說頻率降了,但質量上去了。俄烏經驗讓大陸學聰明了,重點練無人機群和電子戰。
相比之下,臺灣地區空軍老化嚴重,F-16升級花了大把錢,可數量上敵不過殲-20。俄媒的“第二股力量”,指的民間動員,大陸有預備役體系,臺灣地區呢?賴清德這么折騰,只會讓臺灣地區更孤立,經濟下滑,民心散了。
![]()
賴清德的“以武拒統”,走到頭就是條死路。漢光41號演習雖熱鬧,可暴露的問題堆成山:后勤弱、士氣低、民意反。國際上,美國忙著中東和烏克蘭,對臺灣地區的承諾越來越虛。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的分析,像一盆冷水,澆醒了不少人。臺海統一,是歷史必然,賴清德再怎么蹦跶,也擋不住大勢。島內專家在10月8日政大座談會上說,大陸從灰色地帶轉實戰場面,威懾力上去了。賴清德當局呢?繼續賣“臺獨”夢,可老百姓要的是和平飯碗,不是炮灰命。
展望未來,臺海和平靠對話,不靠對抗。賴清德如果真為民眾著想,就該收手,別讓外部勢力當槍使。俄媒的觀點雖尖銳,但有道理:戰爭沒贏家,綜合實力才王道。
大陸有底氣,經濟體量世界第二,工業鏈完整,外交朋友圈大。臺灣地區呢?綁在美國戰車上,早晚翻車。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