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聲明:內容取材于網絡
當東南亞正成為全球經貿合作的熱門區域,各國都在這片土地上尋求發展機遇時,美國卻再次顯露其在全球戰略布局中的野心。
10 月 26 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吉隆坡出席東盟峰會期間,與馬來西亞、柬埔寨、泰國、越南四國密集簽署一系列貿易和關鍵礦產合作協議,這一系列動作背后,究竟藏著怎樣的戰略意圖?
美國這番在東南亞的 “發力”,會不會打亂中國與東南亞國家既有的區域合作節奏,對中國在該區域的發展造成沖擊呢?
![]()
要探究特朗普這次東南亞之行的深意,首先得從協議中備受關注的關鍵礦產合作說起。
在全球新能源產業飛速發展的當下,稀土等關鍵礦產已成為各國爭奪的戰略資源,它們是新能源汽車、風電設備、高端芯片等產業不可或缺的核心原料。
誰能掌握關鍵礦產的穩定供應鏈,誰就在未來產業競爭中占據了先機,正是看準了這一點,特朗普這次與泰國、馬來西亞分別簽署關鍵礦產合作協議,核心目標直指供應鏈多元化建設。
![]()
說白了,就是想擺脫對其他地區關鍵礦產的依賴,尤其是中國在全球稀土產業鏈中占據的重要地位,讓美國在關鍵資源領域掌握更多主動權。
馬來西亞在這場合作中扮演著重要角色,該國擁有約 1610 萬噸稀土礦藏,這一儲量在全球范圍內都頗具分量。
之前,馬來西亞為了發展本國的稀土下游產業,曾明確禁止稀土原料出口,希望通過延長產業鏈來獲取更高的經濟附加值。
![]()
但這次與美國簽署協議后,馬來西亞卻承諾不會禁止或對向美國出口關鍵礦產及稀土元素實施配額限制,這一政策的轉變讓人不禁多想。
不過,協議中存在一個模糊之處,并未明確說明馬來西亞的這一承諾適用范圍是否包含加工稀土。
要知道,加工稀土的技術含量和經濟價值遠高于稀土原料,如果不包含加工稀土,那么美國想要通過此次合作徹底解決關鍵礦產供應鏈問題,恐怕還存在不小的變數。
![]()
畢竟,單純獲取稀土原料,后續仍需依賴加工環節,若在加工環節受制于人,供應鏈的 “穩定” 就只是一句空話。
除了關鍵礦產,關稅與市場準入調整也是此次美國與東南亞四國協議的核心內容,每一項條款背后都透著美國對東南亞市場的 “覬覦”。
美國宣布對馬來西亞、柬埔寨、泰國三國出口產品維持19%的基礎關稅稅率,同時將部分商品關稅降至零。
![]()
而與越南達成的框架協議則約定對越南輸美產品征收 20% 關稅,這樣差異化的關稅政策,看似是美國根據各國產業特點做出的調整,實則是為了更精準地打開東南亞各國市場。
對部分商品降稅,能吸引東南亞國家加大相關產品對美出口,同時也為美國企業進入這些國家市場創造有利條件。
而對越南征收相對較高的 20% 關稅,又能在一定程度上對越南形成壓力,為后續進一步談判爭取更多籌碼。
![]()
作為對關稅政策的回應,越南承諾大幅增加美國產品采購,以縮小兩國貿易差距。
之所以做出這樣的承諾,源于2024年越南對美貿易順差已達1230億美元(約合 1596 億新元),如此大的順差讓越南在與美國的貿易談判中處于相對被動的地位。
越南對美順差主要來源于電子產品、紡織業等領域,這些產業對美國市場依賴度較高,美國通過關稅施壓,很容易讓越南做出讓步。
![]()
而越南增加美國產品采購,無疑會讓美國企業在農產品、機械設備等領域獲得更多訂單,進一步擴大美國在東南亞市場的份額。
與此同時,馬來西亞、柬埔寨、泰國、越南四國均承諾消除貿易壁壘,為美國商品提供優惠市場準入,每一項具體措施都在為美國商品 “鋪路”。
泰國明確將取消約 99% 商品的關稅壁壘,這意味著美國絕大多數商品進入泰國市場時,都能享受極低的關稅成本,大大提升了美國商品的價格競爭力。
![]()
不僅如此,泰國還放寬了美國投資電信行業的外資所有權限制,電信行業關系到國家信息安全,泰國的這一讓步,相當于為美國企業深度參與泰國市場打開了大門。
馬來西亞則獲得了航空航天設備、醫藥產品及棕櫚油、可可、橡膠等大宗商品的關稅豁免,看似是美國給予馬來西亞的 “福利”,實際上是美國希望通過這種方式,進一步鞏固與馬來西亞的合作關系,確保馬來西亞在關鍵礦產等領域對美國的 “配合”。
同時,馬來西亞同意簡化美國化妝品和藥品的準入要求,這為美國化妝品和藥品企業進入馬來西亞市場掃清了障礙。
![]()
要知道,馬來西亞作為清真認證全球領導者,它的市場對化妝品、藥品的需求具有獨特性,美國企業一旦順利進入,很可能會借助馬來西亞的清真認證體系,進一步拓展東南亞乃至全球的清真產品市場。
而且,泰國、馬來西亞、越南三國還將接受符合美國機動車安全和排放標準的車輛進口。
這一舉措對美國汽車企業來說無疑是重大利好,美國汽車企業無需為適應東南亞三國的本土標準而投入大量資金進行技術改造,就能直接將產品出口到這些國家。
![]()
但對東南亞三國本土汽車產業來說,卻面臨著巨大的競爭壓力,美國汽車產業在技術、品牌等方面具有優勢,一旦大量進入,很可能會擠壓本土汽車企業的生存空間,改變東南亞汽車市場的競爭格局。
協議的簽署不僅停留在政策層面,更伴隨著多項具體商業合作成果的落地,這些大額貿易訂單成為美國搶占東南亞市場的 “實際戰果”。
泰國承諾每年從美國采購 80 架飛機,總價值 188 億美元,這對美國航空制造業來說是一筆不小的訂單,能極大拉動美國航空產業的發展。
![]()
同時,泰國還承諾每年購買價值約 54 億美元的液化天然氣、原油等能源產品,以及每年 26 億美元的飼料玉米、豆粕等農產品。
泰國的這些采購計劃,精準對接了美國的優勢產業,美國在能源、農產品領域的出口能力較強,泰國的采購無疑會進一步擴大美國在這些領域的出口規模,鞏固美國在全球能源和農產品市場的地位。
除了泰國,泰美雙方還將推進多項商業合作,進一步拓展經貿合作維度,這些合作很可能涉及數字經濟、高端制造等新興領域。
![]()
在數字經濟快速發展的當下,美國在互聯網技術、數字平臺建設等方面具有優勢,與泰國在數字領域的合作,能讓美國企業更早地布局泰國數字市場,搶占發展先機。
而在高端制造領域的合作,則能幫助美國將部分高端制造環節轉移到泰國,利用泰國相對低廉的勞動力成本和便利的地理位置,降低生產成本,同時也能進一步加深泰國對美國產業鏈的依賴。
值得注意的是,除核心經貿條款外,系列協議還涵蓋數字貿易、服務投資、勞工權利保護、環境保護等多個領域的合作承諾。
![]()
美國在這些領域提出合作要求,一方面是為了提升與東南亞四國合作的廣度和深度,構建更全面的合作體系。
另一方面,也是希望通過這些領域的合作,將美國的標準和規則輸出到東南亞地區,影響東南亞地區的發展模式和治理體系。
比如在數字貿易領域,美國推動的數字貿易規則更注重數據的自由流動和知識產權保護,這與部分東南亞國家當前的數字貿易政策存在差異,美國通過合作推動規則對接,無疑會為美國數字企業在東南亞市場的發展創造更有利的環境。
![]()
更讓人關注的是,在特朗普的監督下,年初爆發邊境沖突的泰國和柬埔寨還簽署了加強停火協議。
泰國和柬埔寨的邊境沖突由來已久,主要涉及領土爭端等問題,邊境的不穩定不僅影響兩國的經濟發展和民生,也對整個東南亞地區的穩定造成了負面影響。
美國這次促成兩國簽署停火協議,表面上是為了維護區域穩定,為經貿合作奠定基礎,但深層次來看,也是美國希望通過介入東南亞地區的安全事務,提升美國在東南亞地區的影響力和話語權。
![]()
一旦美國在東南亞安全事務中占據主導地位,很可能會進一步拉攏東南亞國家,構建針對其他國家的安全合作體系,這無疑會對中國與東南亞國家的合作環境造成沖擊。
從中國的角度來看,美國這次與東南亞四國簽署一系列協議,對中國的區域合作確實帶來了不小的挑戰。
長期以來,中國與東南亞國家在經貿、投資、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保持著密切的合作關系,中國是許多東南亞國家的第一大貿易伙伴,“一帶一路” 倡議在東南亞地區也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
比如中老鐵路、雅萬高鐵等重大基礎設施項目的建成,極大地促進了東南亞地區的互聯互通和經濟發展。
而美國加大對東南亞市場的爭奪,通過關鍵礦產合作、關稅調整、市場準入開放等手段,試圖拉攏東南亞國家,構建以美國為中心的產業鏈和合作體系,很可能會分散東南亞國家與中國合作的注意力,甚至在部分領域對中國企業形成競爭壓力。
比如在關鍵礦產領域,中國在稀土開采、加工、應用等環節都具有完整的產業鏈和技術優勢,美國與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國家加強關鍵礦產合作。
![]()
美國無疑是想在關鍵礦產供應鏈上繞開中國,減少對中國的依賴,這可能會影響中國在全球稀土產業鏈中的地位。
在經貿領域,美國通過降低部分商品關稅、推動市場準入開放等措施,吸引東南亞國家加大對美出口,同時為美國企業進入東南亞市場創造有利條件,這可能會分流部分原本與中國合作的訂單,對中國與東南亞國家的貿易增長造成一定影響。
不過,中國與東南亞國家的合作也并非沒有優勢可言,中國與東南亞國家地理位置相近,文化交流源遠流長,具有良好的合作基礎。
![]()
在基礎設施建設領域,中國企業具有豐富的經驗和技術優勢,能夠為東南亞國家提供高質量的基礎設施服務。
在經貿合作中,中國始終堅持互利共贏的原則,注重與東南亞國家共同發展,這與美國在合作中更注重自身利益的做法形成了鮮明對比。
而且,中國與東南亞國家在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框架下的合作不斷深化,RCEP 為區域內國家提供了更廣闊的市場空間和更優惠的貿易政策,這也是中國與東南亞國家合作的重要支撐。
![]()
面對美國在東南亞地區的動作,中國需要進一步加強與東南亞國家的溝通與協調,深化在經貿、投資、基礎設施建設、新能源等領域的合作,不斷提升合作的質量和水平。
比如在新能源領域,中國可以與東南亞國家加強在光伏、風電、儲能等領域的合作,共同打造新能源產業鏈,實現優勢互補。
在基礎設施建設領域,繼續推進 “一帶一路” 倡議下的重大項目建設,進一步完善東南亞地區的互聯互通網絡,為區域經濟發展提供更強動力。
![]()
同時,中國也需要積極應對美國在東南亞地區的競爭,通過提升自身產品和服務的競爭力,優化營商環境,吸引東南亞國家繼續與中國開展合作。
總的來說,特朗普這次在東南亞的一系列動作,確實給中國的區域合作帶來了挑戰,但也讓中國更加清晰地認識到,在全球競爭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只有不斷提升自身實力,深化與合作伙伴的互利共贏合作,才能在復雜的國際環境中占據主動地位。
中國與東南亞國家的合作具有深厚的基礎和廣闊的前景,只要雙方堅持共同發展、互利共贏的原則,就一定能夠應對各種挑戰,推動區域合作不斷邁向新的高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