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來聊一個國際熱點話題:美國自己深陷俄烏沖突的困局難以脫身,卻頻頻對外宣稱“中國有能力打破這個僵局”。這種聽起來矛盾的說法,如今已成為國際輿論高度關注的焦點。
![]()
近日,特朗普公開表示,他認為中國或許能對俄羅斯總統普京產生“重大影響”,從而結束這場持續三年多的沖突。更值得注意的是,這位曾揚言對華加征高額關稅的政治人物,還計劃在月底APEC峰會期間,與中方舉行長時間會晤。
對于特朗普的這種“盛贊”,我們其實并不陌生。近年來,從美國到歐洲,類似的聲音從未間斷,不斷給中國戴上各種各樣的“高帽”。他們這么做的原因并不復雜:面對持續三年多、讓西方倍感棘手的俄烏沖突,西方自身早已無計可施。持續的制裁沒能迅速壓服俄羅斯,直接下場對抗的風險又極高,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可他們不愿展示出軟弱,于是將目光投向中國,希望由中國出面對俄羅斯施壓,以此打破僵局。
![]()
然而,我們必須清醒認識到,所謂“中國能對普京施加重大影響”的說法,本身就是精心設置的話語陷阱,更是違背國際關系基本常識的偽命題。普京作為俄羅斯的領導人,其所有戰略決策都基于俄羅斯的國家利益;俄羅斯作為擁有完全主權的大國,最終選擇絕不可能被任何外部力量輕易左右,這是國際關系的基本常識。
因此,特朗普的這一“盛贊”,實則是同時給中國和俄羅斯挖的“坑”。對中國而言,這是赤裸裸的責任轉嫁:西方試圖通過抬高中國的“影響力”,將解決沖突的主要責任壓到中國肩上。一旦中國未能按其預期推動“停火”,西方便會立即調轉槍口,把談判破裂、沖突延續的責任扣在中國頭上,甚至以此為借口加大對中國企業的制裁。此前歐盟在特朗普施壓下,將12家中國石化企業列入黑名單,就是這套“施壓-抹黑-制裁”套路的預演。
![]()
對俄羅斯而言,這種論調則是在刻意制造猜疑,試圖離間中俄關系。西方明知中俄合作基于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卻故意把中國描述成“能左右俄羅斯決策的力量”:既想讓俄羅斯對中國產生“被干預”的誤解,又想讓國際社會誤以為中俄是“不平等的依附關系”。可這種挑撥伎倆,顯然低估了中俄戰略互信的牢固程度。當前中俄本幣結算占比已達48%,能源合作持續深化,“西伯利亞力量2號”天然氣管道即將通氣。這種基于主權平等的戰略合作,絕非幾句挑撥就能動搖。
面對西方的“高帽”與陷阱,中國的立場始終清晰、一致且負責任:我們堅定支持和平,主張勸和促談,堅持對話協商是解決危機的唯一正確途徑,但絕不會落入西方的話語陷阱,更不會替他人承擔不屬于自己的責任。
![]()
西方的“束手無策”與對中國的“高度期許”之間,折射出的正是他們自身戰略的嚴重困境。他們既不愿承認在俄烏問題上的決策失誤,又不愿付出實實在在的和平努力,只能寄望于用“高帽”套住中國,用陷阱牽制中俄。
但中國早已看穿這一切。未來,我們將繼續保持戰略定力,以自己的方式推動和平進程:既不會因為西方的“盛贊”偏離中立立場,也不會因為外部施壓放棄勸和促談的努力。要知道,真正的和平從來不是靠給某一方設“坑”實現的,而是需要俄烏雙方相向而行,需要包括美國在內的所有國家放下冷戰思維,停止拱火遞刀,共同為對話談判創造條件。這,才是解決俄烏沖突的唯一正道。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