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吉隆坡,一場原定三天的“龍虎斗”,結果連48小時都沒撐滿。
10月26號下午,談判室的門開了,美方代表提前離場。沒有想象中的摔門而去,也沒有唇槍舌劍的加時賽,雙方出奇地平靜,收起文件,握手,走人。
這么快結束,是談崩了,還是……早就沒得談了?
我告訴你,這根本不是一場談判,這只是一場“對稿會”。真正的牌局,在他們走進默迪卡118大廈之前,就已經結束了。
![]()
咱們先捋捋,這次談判有多“怪”。
按道理,這都第五輪了,前四輪吵成什么樣?美方那邊,一會兒換這個代表,一會兒提那個要求,恨不得把談判桌掀了。每一輪都是“馬拉松”,談個三天三夜,出來再各自放狠話,是標準流程。
可這次呢?10月25號開談,26號下午就散了。
全程閉門,記者連談判室的門朝哪開都不知道。沒有現場直播,沒有中途吹風,連一張清晰的會場照片都欠奉。
氣氛越是詭異的安靜,水面下的交換就越是兇猛。
談判一結束,雙方的通稿滴水不漏,四個字:“初步共識”。
美方財政部長貝森特跟著補了一句,說他們為10月30號的領導人會晤,“制定了一個非常成功的框架”。
![]()
看明白了嗎?他們不是來“談”的,他們是來“寫框架”的。他們是來走流程、對文字的,好把這份“劇本”交給真正的主角。
為什么這么急?為什么提前24小時就匆匆收場?
因為美方的底牌,已經打光了。他們急著要一個“結果”,一個可以拿回去交差的結果。
這場“談判”,中方其實只做了兩件事:第一,靜靜地聽;第二,看著美方把自己最后幾張牌,一張一張擺在桌面上。
第一張牌,叫“100%關稅”。
這是特朗普政府最愛用的“極限施壓”。來之前就放風,談不攏,11月1號就對中國商品加征100%關稅。這聽著很嚇人,是核彈級別的威脅。
結果呢?談判一結束,這條威脅被“暫停”了。
注意這個詞,“暫停”。不是“取消”,也不是“撤回”。
![]()
這說明什么?說明美方自己也知道,這張牌打出去,就是“七傷拳”,傷敵一千,自損八百。在2025年的今天,美國的通貨膨脹和供應鏈脆弱性,根本扛不住100%的關稅反噬。
這張牌,在他們亮出來的那一刻,就已經是張廢牌了。他們不敢扔,扔了就沒東西嚇唬人了。中方看懂了,所以根本沒接這個茬。你愛“暫停”就“暫停”,反正你不敢按“開始”。
第二張牌,叫“我要資源”。
談判的核心議題之一:稀土。
過去一年,咱們國家對稀土等關鍵礦產的出口管理越來越嚴。這可不是鬧著玩的,這是現代工業的“維生素”。沒有它,美國的F-35、芯片、精密儀器,都得趴窩。
美國國防部和制造商都急了,天天給白宮寫請愿書,要求“確保稀土流通安全”。
![]()
這次談判,美方繞來繞去,核心意思就是,能不能“重新評估”一下出口制度?
這叫談判嗎?這哪是談判,這是在“求供應”。
當一個國家需要用“談判”的方式,來確保自己能買到別人的東西時,它在產業鏈上的位置,就已經很被動了
第三張牌,也是最“沒面子”的一張牌:“我要選票”。
美方這次反常地把“農業采購”抬到了一個極高的高度。
為什么?因為特朗普的“鐵銹帶”和“農業州”快頂不住了。美國的豆農,等不來中國的訂單,就等于等不來了選票。
美方跑來吉隆坡,本質上是在要求中方用買大豆的方式,幫特朗普政府穩住他自己的基本盤。
這三張牌一打出來,底褲都露出來了。
![]()
一張是自己不敢扔的“假炸彈”(關稅),一張是伸手要飯的“求購單”(稀土),一張是火燒眉毛的“政治求援”(大豆)。
你告訴我,這牌局還怎么打?
中方代表團從頭到尾,異常沉穩,幾乎沒有對外放過任何風聲。為什么?因為你根本不需要跟一個已經亮出底牌的對手,去爭論下一張牌該怎么出。
你只需要點點頭,告訴他:“你的要求我們都聽到了,我們知道了你的底線在哪里。”
然后,美方就發現,他們沒東西可談了。
所有的威脅都變成了請求,所有的施壓都變成了依賴。
所以,談判必須提前結束。再談下去,只會讓美方更尷尬。
![]()
還有個細節,堪稱“點睛之筆”。
這次來吉隆坡的美國團隊,領銜的是財政部長貝森特和貿易代表格里爾。
這兩個人是誰?一個是“管賬的”(財政部),一個是“執行合同的”(貿易代表)。
那之前那個天天喊打喊殺、最鷹派的商務部長去哪了?
他沒來。
這是一個強烈的信號。美方這次派來的,是“停戰清算小組”,不是“一線作戰部隊”。
“管賬的”來,是要算算怎么止損,怎么讓通脹數據好看點,怎么穩住華爾街。
“執行合同的”來,是要看看怎么把“暫停”關稅的文字寫得更漂亮,怎么把農業采購的框架搭起來。
他們不是來開戰的,他們是來簽“停火協議草稿”的。
好了,現在我們來聊聊那個最關鍵的問題:特朗普這個人,出了名的“言而無信”,今天簽的協議,明天就可能撕了。中方不怕嗎?
這可能就是2025年和過去最大的不同。
![]()
我們不怕。因為這份“框架”能達成,靠的從來就不是美國的“信譽”,而是中方的“實力”;靠的也不是特朗普的“承諾”,而是他自己的“需求”。
特朗普為什么需要這份協議?
第一,他需要“穩定”來換取選票。他必須讓豆農看到訂單,必須讓消費者看到物價(哪怕是暫時)穩定。如果因為他繼續強硬,導致美國通脹爆炸、農民破產,他連總統的門都摸不到。
第二,他需要“稀土”來維持霸權。沒有中國的稀土和供應鏈,美國的軍工復合體和高科技產業就是“空中樓閣”。他可以制裁芯片,但他制裁不了元素周期表。他比誰都清楚,一旦供應鏈徹底斷裂,美國的“科技霸權”會第一個休克。
第三,他需要一個“勝利”來對外作秀。他必須拿著一份(哪怕是框架性的)協議回去,告訴他的支持者:“看,我搞定了中國!”至于這份協議里誰占了便宜,他會用他那套話術去包裝。
看懂了嗎?這份協議,中方可以“等”,但特朗普“等不起”。
![]()
所以,我們根本不用擔心他會不會“言而無信”。
他當然會。
但他撕毀協議的速度,絕對快不過他國內的通脹上漲速度;他翻臉的決心,也絕對硬不過美國豆農需要賣大豆的決心。
中國現在握在手里的,是美國的“剛需”。
我們有全球最完整的產業鏈,我們是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我們還掌握著下一代工業革命的“糧食”(稀土和關鍵礦產)。
這些東西,在過去,我們以為是“籌碼”,是用來“交換”的。
但到了2025年的今天,我們才發現,這些根本不是“籌碼”,這是“底牌”。這是決定美國還能不能在牌桌上玩下去的“準入券”。
特朗普可以言而無信,但他不能違背資本的利益,不能違背產業的需求,更不能違背他自己對“權力”的渴望。
他越是“言而無信”,他失去的就越多。
所以,吉隆坡的談判提前結束,一點都不奇怪。
![]()
那不是談判的結束,那是美國“極限施壓”時代的徹底落幕。當美國人開始坐下來,心平氣和地跟你討論“農業采購”和“稀土供應”時,你就知道,他手里的棍子已經打斷了,剩下的只有胡蘿卜。
而中方要做的,就是決定,這根胡蘿卜,什么時候給他,給多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