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拓者客場122-108大勝湖人的比賽中,中國球員楊瀚森在8分36秒的出場時間里3投0中,僅靠罰球得到1分1籃板。這場背靠背比賽對陣缺兵少將的湖人,本應給予輪換球員的機會,但楊瀚森的表現未能達到預期。上半場獲得7分22秒出場時間,攻防兩端都表現掙扎,下半場大部分時間只能坐在替補席,直到垃圾時間最后1分14秒才重新登場。
![]()
比賽中就看出楊瀚森存在的問題還是很多,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進攻端嘗試了兩次三分出手全部偏出,面對艾頓的防守時缺乏有效的進攻手段。防守端的移動速度成為對手針對的目標,多次被艾頓在中距離“點名”輕松得分。解說員張衛平在比賽中點評道:“楊瀚森的位置有些不上不下,所以艾頓很輕松地完成了這次投籃。”這種防守判斷的不足,加上身體素質的差距,使得他在NBA級別的對抗中處于明顯劣勢。
![]()
媒體人徐靜雨對楊瀚森的身體狀態提出了擔憂:“楊瀚森打了8分鐘1分1籃板,說實話有點兒失望了。不知道是不是我的錯覺,但我感覺他現在肉眼可見有點兒胖了,在NBA里很少看到一個新秀會在比賽和訓練的情況下發福。”這種體重的增加對于需要速度和靈活性的內線球員而言可能帶來很大的負擔。開拓者隊醫在季前測試中記錄的數據顯示,楊瀚森在休賽期增加了8公斤體重,但肌肉含量的增長未能跟上,導致體脂率有所上升。
![]()
反觀二年級新秀隊友多諾萬·克林根,本場比賽拿下16分14籃板2助攻2蓋帽的全面數據,開賽以來場均得到10.3分8.5籃板。兩位年輕內線的差距不僅體現在統計數據上,還有比賽適應能力和技術提升速度方面。克林根在夏季聯賽表現平平的情況下,訓練營的刻苦訓練提升了自己的外線投射和傳球能力,而楊瀚森在同樣的時間內未能展現出同等程度的進步。
![]()
開拓者內線的人員配置對楊瀚森的發展前景存在嚴峻挑戰。羅伯特·威廉姆斯三世被下放至發展聯盟進行康復訓練,一旦他回歸球隊,楊瀚森很可能完全跌出輪換陣容。目前開拓者內線擁有克林根、里斯等多名球員,更何況現在小陣容使用率最高,內線的競爭會相當激烈。楊瀚森場均4.3分鐘的出場時間在全隊排名末位,這樣的機會難以支撐他的成長需求。
![]()
關于楊瀚森的發展路徑,媒體人“別跑剛背豬”提出了不同看法:“楊瀚森與其像這樣一場零碎的每次打3-4分鐘,還不如早點去G聯賽打球呢。這么跟隊,消耗又不夠,前面一口氣增肌8kg,現在一場10分鐘都打不到,脂肪含量肯定蹭蹭上漲的。”發展聯盟雖然競爭水平低于NBA,但能保證穩定的出場時間和系統的戰術角色,對于需要比賽鍛煉的年輕球員可能是更合適的選擇。
![]()
從技術特點分析,楊瀚森在CBA聯賽中展現的策應能力和籃下腳步在NBA級別的對抗中難以發揮。他的移動速度在面對擋拆防守時顯得吃力,外線投籃缺乏穩定性。本場比賽唯一亮點是他在一次擋拆配合中為隊友創造了出手空間,這種“戈塔特擋拆”的執行看得出他對戰術的理解能力,但這樣的亮點太少了。
開拓者教練組對楊瀚森的使用相當謹慎。查德·福希教練在賽后采訪中表示:“年輕球員的成長需要時間,我們需要保持耐心。”然而NBA的競爭環境往往不給球員太多適應空間,特別是對于二輪秀而言。楊瀚森需要盡快在有限的訓練和比賽機會中證明自己的價值,否則可能會面臨更邊緣化的處境。
![]()
楊瀚森的NBA之旅承載著眾多期待,自周琦之后,還沒有中國內線球員在NBA獲得穩定出場時間。他的未來發展取決于自身努力,還需要球隊給予適當的機會和培養計劃。在接下來的賽季中,楊瀚森需要在訓練中加倍努力,特別是改善身體條件和防守移動,才能爭取到更多的比賽時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