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曾經聲名顯赫的西貝,正面臨創立以來最嚴峻的挑戰。
歷經十年拼搏,將營收推高至62億元的輝煌戰績,卻在2024年9月因一場網絡風波瞬間崩塌,股價跳水,品牌形象嚴重受損。
創始人賈國龍采取強硬姿態回應輿論,并輔以情緒化公關手段,但未能扭轉局勢;隨后推出的降價策略與代金券補貼,也未能挽回消費者信任。
從年收62億到日損百萬,為何即便低頭讓利,西貝仍無法走出困境?
![]()
2
西貝公關的致命盲區
這場危機的導火索微不足道——一句關于預制菜定價的公開質疑,本屬餐飲行業常態討論范疇。
多數品牌早已學會在供應鏈透明度與菜品標準化之間尋求平衡表達,而西貝的反應卻完全背離了現代傳播規律。
賈國龍將羅永浩的言論視為對企業權威的挑釁,甚至召集1.8萬名員工召開全集團動員大會,公開宣戰輿論場,把一次個體發聲升級為全民圍觀的對抗事件。
3
其對互聯網生態的理解呈現出明顯斷層,誤將線上公共空間當作傳統江湖戰場,把普通網友視作敵對陣營。
這種“半懂不懂”的數字認知狀態,比徹底不懂更為危險,如同手持高端設備卻僅用于粗暴敲擊,不僅浪費資源,更傷及自身信譽。
硬剛失敗后,企業迅速轉向情感牌路線,發布煽情文案、設計夸張補償方案,試圖博取同情。
![]()
4
諸如虛構七歲孩童感動落淚的故事、發放千元面額代金券、甚至宣稱贈送房產等操作,非但未平息爭議,反而引發大規模調侃與反噬,使品牌公關淪為社交媒體上的諷刺素材。
問題的核心并非輿情本身,而是企業的應對姿態。
消費者真正關心的是態度轉變與實際改進,而西貝既無實質性整改動作,也未有效安撫用戶情緒,用合規文件回應品質質疑的做法,等于把法律底線當作服務上限來標榜。
![]()
5
直到2025年9月,西貝才終于推出兒童餐現場制作、羊肉串現串上架、廚房全程可視化的整改措施,這才真正觸碰到公眾關切的關鍵點。
事實證明,真正的公關不在于制造感動,而在于解決真實問題。
面對網絡風暴,唯有拿出切實行動,才能重建消費信心。
西貝的案例為整個餐飲業敲響警鐘:認知錯位與應對失當所帶來的代價,會直接體現在財務報表與品牌資產的劇烈縮水上。
6
西貝的戰略困局
危機爆發后,西貝啟動全面降價機制并大規模投放優惠券,短期內客流有所回升,但背后潛藏的風險極為深遠。
數據顯示,超過六成新客依賴代金券完成消費,客單價顯著下滑,這意味著多年苦心經營的品牌高端定位被徹底瓦解。
原本立足中高端家庭聚餐市場的西貝,被迫進入大眾快餐賽道,與漢堡連鎖和街邊面館展開價格廝殺,這并非其優勢所在,實則是戰略層面的自我矮化。
![]()
7
品牌溢價的建立需經年累月沉淀,而一次輕率的價格下調,短短數日便可摧毀全部價值積累,后續修復難度極大。
降價之所以失效,關鍵在于它并未觸及西貝真正的競爭壁壘。
顧客愿意為其支付溢價,不是因為食材多么稀有昂貴,而是看重安全、高效、舒適的家庭用餐體驗。
推著嬰兒車的父母關注的是整體環境與服務保障,而非單道菜品的標價高低。
![]()
8
促銷手段雖能短期引流,卻動搖了品牌的價值承諾。當價格突然降低,消費者開始懷疑:是否品質也隨之縮水?
長期戰略迷失還體現在多元化嘗試上。
自2016年至2023年,西貝陸續孵化九個副線品牌,包括燕麥面、麥香村、中國堡、小鍋牛肉等,結果全部折戟沉沙,最短運營周期不足一年。
這些項目失敗的根本原因在于脫離市場需求,定價脫離現實,消費者自然選擇用腳投票。
![]()
9
品牌拓展的目的應是豐富商業生態,而非重復試錯。
西貝的問題在于缺乏系統復盤能力,每次失敗都被當作全新開始,而非經驗積累的過程,導致資源持續耗損,進一步放大了主品牌的負面效應。
企業擴張不能只靠數量堆疊,更需要底層邏輯支撐與市場驗證機制。
![]()
10
企業管理深層短板
危機之后,賈國龍提出向海底撈與胖東來取經,推行員工分紅與福利補貼,表面看誠意滿滿,但執行邏輯與標桿企業存在本質差異。
胖東來的成功源于員工待遇與服務質量的高度匹配,形成顧客滿意—復購提升—利潤增長的良性循環。
而西貝雖資金到位,服務水準卻未同步提升,組織文化與管理機制并未發生根本性變革。
![]()
11
海底撈處理輿情時始終堅持顧客優先原則,第一時間道歉并推出新品補償,而非依靠編造故事博取憐憫。
西貝模仿表層動作,卻未理解背后的服務哲學,停留在形式主義層面,導致改革流于表面。
企業在應對網絡輿論方面存在嚴重代際鴻溝。
賈國龍與羅永浩年齡僅差五歲,思維模式卻仿佛相隔三代,將松散的網絡評論誤判為攻擊行為,動用全員作戰模式,反而激化矛盾。
![]()
12
正確的輿情管理應當冷靜克制、避免升級、聚焦整改,始終圍繞消費者需求展開。
西貝在此環節的重大失誤,直接造成每日營業額損失超百萬元,品牌聲譽跌入低谷。
內部管理缺陷同樣不容忽視。西貝長期依賴西北菜系的獨特定位與供應鏈優勢,但在服務升級與產品創新上反應遲緩。
在行業整體承壓背景下,消費者對餐廳的要求已不止于口味,更強調體驗感與食品安全保障。
![]()
13
西貝直至危機發生一年后才實施現做菜品與明廚亮灶工程,這一滯后使得負面影響持續蔓延,也讓競爭對手在服務標準與口碑建設上搶占先機。
最終,內部治理薄弱、服務質量滯后、產品迭代緩慢與輿情認知缺失四重問題疊加,構筑起系統性風險,使其千億市值夢想瀕臨破滅。
品牌影響力不是靠一時表演維持,溢價體系也無法通過短期營銷重塑。
14
若想重返巔峰,西貝必須進行深度反思:堅守品牌價值底線,洞察用戶心理變化,真正落實從產品到服務的全方位改進。
否則,再多宣傳噱頭與情感渲染,都無法支撐起一個可持續發展的高端餐飲品牌。
餐飲行業的終極較量,從來不取決于某次話題熱度或情緒對抗,而是考驗企業能否堅持長期主義,依托扎實的產品力、服務體系與戰略定力實現穩健成長。
15
結語
西貝的發展軌跡,為整個餐飲領域提供了一堂深刻的教訓課。
創業初期的果敢與激進或許能助推企業快速崛起,但在品牌維護、用戶溝通與數字輿情面前,若缺乏系統認知與科學策略,終將付出沉重代價。
降價促銷與情感營銷或許能暫時緩解壓力,但無法根治結構性問題。
企業唯有秉持長期發展理念,以產品品質為基礎,以服務水平為核心,以組織管理為保障,持續優化運營策略,方能在激烈競爭中行穩致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