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午后,國家通訊社新華社再度刊發一篇題為《祖國必然統一勢不可擋》的長篇署名文章。
這是自10月26日以來,新華社連續以“鐘臺文”為名的第三篇文章。
![]()
第一篇文章的標題為《臺灣問題的由來和性質》,全文超過2800字。
文章主要從歷史角度講了臺灣問題產生和演變的軌跡。作者在文章最后一段強調,“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征程中,兩岸同胞一定能夠早日解決臺灣問題”。
![]()
第二篇文章的標題是《兩岸關系發展和統一利好》,文字超過2600字。
文章主要講了統一能夠帶給臺灣同胞的好處。
比如“突破經濟發展瓶頸,分享國家發展紅利”、“財政盡可用之于民,盡享國家整體資源”、“共享民族榮耀,共享大國尊嚴”、“遠離戰爭風險,確保安居樂業”等。
![]()
筆者個人看法是,這篇文章有點類似勸降書。
突出了統一只有好處,沒有壞處。
第三篇文章就是今天發表的《祖國必然統一勢不可擋》,整個文章也有2300多字。
文章強調“兩岸統一是民心所向”、“兩岸統一是大義所在”、“兩岸統一是大勢所趨”。
并在文章最后一句強調“祖國完全統一一定要實現,也一定能夠實現!”
三篇長文從歷史由來寫到現實好處,再強調“統一一定能夠實現”,邏輯是清晰的。
說明作者寫這三文章也是用了心在寫。
三篇文章的署名作者都以“鐘臺文”這個名字署名。
“鐘臺文”是一個人還是一個機構?
新華社沒有解釋。
在這個月召開的四中全會前,人民日報也曾連續發表了8篇以“鐘才文”為名的系列署名文章,專寫當前的中國經濟。
有分析認為,“鐘才文”并不是某個人,是指中央財經委員會發表重要文章的署名。
如果用這種邏輯推斷,新華社這三篇“鐘臺文”的署名文章,代表了誰的聲音不言而喻。
在新華社26日開始發表“鐘臺文”的系列署名文章前一天,全國人大常委會剛以法律形式將每日10月25日設立為臺灣光復紀念日。
今天重慶市公安局又發布了警情通報,決定對“臺獨”頑固分子沈伯洋(男,43歲,臺灣省臺北市人)以涉嫌分裂國家犯罪立案偵查,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
可以看出,最近這幾天,針對臺灣問題,有關部門明顯打出了組合拳。
從輿論影響,到法律制定,再到定點懲處“臺獨”頑固分子,顯示出推動“統一”的步伐正在加快。
上周四重要會議結束后,所發布的“會議公報”也明確指出要“推進祖國統一大業”。
新華社系列文章,設立從“臺灣光復紀念日”,追究沈伯洋的刑事責任,這些都是“推進祖國統一大業”的具體行為表現。
如果輿論影響、法律制定、懲罰“臺獨”頑固分子等措施不能解決問題,那么下一步,很可能會進入到軍事準備、動員階段。
重要“會議公報”涉及軍隊篇章,也寫清楚要“邊斗爭、邊備戰、邊建設”。(文玉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