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奶茶界的江湖上,有兩種力量最難忽視。
一種是資本推著走的高端選手,喜茶、奈雪、霸王茶姬,一杯要三十多塊。
另一種,是靠加盟狂飆、遍地開花的平價品牌,蜜雪冰城、茶百道、古茗。
還有一個常被誤會為“上海本地品牌”的——滬上阿姨。
幾乎每個在上海打工的人都見過它,一個卷頭發(fā)的“上海阿姨”笑著舉杯。
但很少有人知道,這家品牌其實是由一對山東夫妻做出來的。
![]()
十年前,他們帶著賣掉老家資產(chǎn)攢下的錢,闖進上海灘,只為做一杯“干凈、能復(fù)刻”的奶茶。
如今,這杯奶茶不僅在全國賣出7000多家店,年營收超過21億元,還在沖刺港股上市。
可在熱鬧的數(shù)字背后,是一場靠平價、加盟、下沉打出來的硬仗。
有人說,它是茶飲界的絕味鴨脖,也有人說,它正被蜜雪冰城碾壓。
但沒人否認,這家山東夫妻檔靠著一杯血糯米奶茶,活成了新茶飲時代最不被看懂的一匹黑馬。
2011年,單衛(wèi)鈞和妻子周蓉蓉做了個冒險的決定,帶孩子從山東搬到上海。
那時候,他們一個是外企銷售經(jīng)理,一個是區(qū)域高級主管,雙雙年薪幾十萬,在當時算是體面中產(chǎn)。
但他們不甘心一輩子給別人打工,兩人翻過上百種創(chuàng)業(yè)方案,最后被街頭一家奶茶店吸引。
“就是賣這個?”周蓉蓉當時笑了,可越看越覺得有戲。
那時候的奶茶,還停留在塑料封膜和奶精沖粉的階段。
消費者一邊喝,一邊擔(dān)心珍珠是不是塑料做的。
他們想:要不,咱們做點真材實料的?
于是他們琢磨出了第一個爆款,名為血糯米的奶茶。
![]()
用煮熟的血糯米代替珍珠,加入現(xiàn)煮奶茶里,顆顆分明,帶著糯香,對上海人來說,那是帶著童年記憶的味道。
2013年,第一家滬上阿姨在人民廣場開業(yè)。
沒做廣告,沒請明星,就靠口口相傳。
第一個月,流水30萬,那一年,奶茶界還沒出現(xiàn)“雪王”和“喜茶”。
但一對來自山東的夫妻,已經(jīng)在上海賣出了第一個爆款。
成功之后,他們很快發(fā)現(xiàn)一個問題,血糯米奶茶在南方火不起來。
南方人更愛水果、冰感、清爽;北方人更愛濃稠、甜糯、熱飲。
于是,他們做出了一個反向選擇,從上海起家,卻把市場重心轉(zhuǎn)回北方。
品牌名叫“滬上”,門店卻扎根在山東、河南、河北、遼寧。
截至去年底,山東門店超過1000家,上海反而只有60家。
“北方人更愛實在。”單衛(wèi)鈞說。
他的邏輯很簡單:南方品牌卷高端,北方市場卷性價比。
于是他定下價帶,就是7到22元,這個價位,不貴,但要夠真。靠著這套策略,滬上阿姨在下沉市場站穩(wěn)腳跟。
![]()
縣城女孩第一次喝到有料奶茶的時候,不需要花30塊。
在快節(jié)奏城市之外,它成了平價治愈的代名詞。
但也正是這份接地氣,讓它迎面撞上了一個更強的對手,就是蜜雪冰城。
那個logo里笑得更燦爛的“雪王”,在三線城市的占比達到57%,年收入150億。
同樣走加盟、同樣走下沉,蜜雪冰城用價格碾壓一切。
于是,滬上阿姨面臨一個尷尬的問題,既不像高端的喜茶,也拼不過最便宜的蜜雪。
那你的“中間地帶”,能活多久?
和所有加盟品牌一樣,滬上阿姨最核心的盈利來源不是賣奶茶,而是賣加盟和原料。
2023年前9個月,它96%的收入來自加盟商。它的門店里,99.3%都是加盟。
這意味著,只要有人愿意開店,它就能持續(xù)賺錢,加盟費4.98萬元,還能分三年付。
在如今這個人人想開店的時代,這是最容易入局的茶飲品牌之一。
問題是,加盟門檻低,也意味著品牌利潤薄。
2022年,它的毛利率只有26.7%,同行古茗是28.1%,茶百道34.4%,蜜雪冰城也有28.3%。
換句話說:滬上阿姨賺錢的速度,明顯落在第二梯隊。
![]()
它的創(chuàng)始人清楚這一點,所以,過去兩年,他們開始學(xué)習(xí)蜜雪,做供應(yīng)鏈、建倉儲中心、布局物流。
但因為體量小、資金有限,大部分原料仍需外采,成本高居不下。
滬上阿姨的故事,正是整個新茶飲賽道的縮影。
看上去熱鬧、門店遍地、加盟暴增,但背后是一場刀尖起舞的微利戰(zhàn)爭。
一位加盟商透露:“賣一杯12元的奶茶,純利潤不到2塊。”
而總部賺的,是加盟費、原料溢價和品牌授權(quán)。
這就是茶飲江湖最赤裸的現(xiàn)實,表面是甜的,底子卻苦。
2024年2月,滬上阿姨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準備上市。
這一刻,它終于站進了“新茶飲上市潮”的隊列。
喜茶、奈雪已經(jīng)過頂,蜜雪、古茗、茶百道都在排隊,看似繁榮,實則殘酷,奶茶行業(yè)從來都是一代換一代。
曾經(jīng)火遍全國的“一點點”“快樂檸檬”,都在這幾年悄悄退場。
門店數(shù)量銳減,顧客換了口味,熱度被新品牌吞噬。
滬上阿姨在這場浪潮里,并不是最耀眼的那一個。它既沒有喜茶那樣的流量體質(zhì),也沒有蜜雪那樣的低價護城河。
但它代表了一類品牌的真實困境,既要保證產(chǎn)品質(zhì)量,又要追求性價比。
![]()
既想讓加盟商賺錢,又要留住利潤空間,這是一場不斷取舍的平衡術(shù)。
他們知道,上市不是終點,而是續(xù)命。
資本的進入,能帶來更多現(xiàn)金流、更多供應(yīng)鏈能力,也能穩(wěn)住加盟商的信心。
對于這對山東夫妻來說,這一刻,他們終于從夫妻檔奶茶店變成了一個有資本故事的企業(yè)。
但商業(yè)世界最殘忍的地方就在于,你能上市,不代表你能活下去。
接下來的戰(zhàn)場,是千店擴張速度、是原料供應(yīng)控制、是品牌老化風(fēng)險。
下沉市場的風(fēng)一旦轉(zhuǎn)向,門店關(guān)得比開得還快。
十年前,單衛(wèi)鈞賣掉老家的房子,背著鍋碗瓢盆到上海租店。沒人能想到,那一杯熱糯香的奶茶,會賣成一個21億的生意。
今天,當“滬上阿姨”準備登陸資本市場,故事的味道變了。
它不再是夫妻倆的小夢想,而是整個新茶飲賽道的縮影,上游卷供應(yīng)鏈,中游卷加盟,下游卷價格。
有人問:奶茶行業(yè)是不是已經(jīng)飽和?
答案是:還沒。
![]()
但能留下來的,不再靠噱頭,而是靠效率、標準化和韌性。
對于消費者而言,滬上阿姨可能只是又一個平價奶茶品牌。
但對那對來自山東的創(chuàng)業(yè)夫妻來說,它是一場關(guān)于勇氣的試驗。
他們用十年時間證明了一個道理,在中國,最能穿越周期的,不是爆款,而是笨辦法。
當潮水褪去,真正留下來的品牌,往往不是跑得最快的,而是最能熬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