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歲的李老師最近遇到了大麻煩。每天上課捏粉筆板書,下課改作業、敲電腦,回家還要做家務。三個月前,她右手腕開始隱隱作痛,貼了膏藥繼續干。上周,她突然發現手腕鼓了個包,一按就疼,連擰毛巾都費勁,這才慌了神去醫院。
![]()
診斷結果:橈骨莖突狹窄性腱鞘炎(俗稱“媽媽手”)。醫生拿著她的手做“握拳尺偏試驗”(大拇指握拳,向小指側偏手腕):剛壓下去,李老師就疼得直抽氣。“這就是腱鞘卡壓了,再拖下去要手術!”
![]()
腱鞘是包裹肌腱的“保護套”,反復摩擦會導致炎癥、增厚,形成“卡壓”。教師、會計、電競選手等需長期重復手部動作的人群是高發群體。更年輕化的趨勢與手機依賴有關——刷短視頻、打游戲時,大拇指頻繁滑動,易引發“游戲手”。
![]()
預防指南:
- 工具優化:使用人體工學鼠標,手腕墊軟墊;粉筆換成無塵粉筆,減少粉塵刺激。
- 動作調整:批改作業時雙手交替,避免單側用力;做家務時戴護腕。
- 康復訓練
- 手指拉伸:五指張開,逐個彎曲至掌心,保持10秒。
- 腕部旋轉:握拳,順時針/逆時針轉動腕關節。
- 握力訓練:用橡皮球擠壓,增強手部肌肉。
- 急救措施:急性期冰敷,避免熱敷;慢性期可熱敷后涂抹抗炎藥膏。
![]()
教師的“媽媽手”是“動作重復+工具不適”的雙重結果。調整手部姿勢、定時休息、使用護具,比事后治療更重要。若出現彈響、包塊、活動受限,需立即就醫,避免發展成永久性損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