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們,今天我們一起走進浙江紹興,一起感受大禹陵景區的美麗風景,分享北祭黃帝陵,南祭大禹陵、與大禹有關的歷史文化知識,分享參觀拜訪大禹陵的詳細攻略,希望對準備前往大禹陵拜訪參觀的朋友有所幫助。(歡迎朋友們關注我們,我們一起欣賞各地美景,了解地方美食和特產,感謝將此文轉發朋友圈!)
![]()
一是大禹陵情況簡要介紹
大禹陵,位于浙江省紹興市越城區會稽山麓,是上古治水英雄大禹的葬地,由禹陵、禹祠、禹廟三部分組成,占地40余畝,為國家5A級旅游景區和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大禹陵始建于夏代,秦始皇曾親臨祭拜,現存明代“大禹陵”碑亭及神道兩側12對石像生,彰顯了千年祭祀文化。
二是大禹陵景區必打卡景點
大禹陵碑亭:明代“大禹陵”巨碑,碑前兩棵百年盤槐,莊嚴肅穆。
十二根華夏柱:它位于大禹陵的門口處,一走進大禹陵我們便可以看到,華夏柱的上面雕刻著中國通史,以水元素貫穿整個畫面,寓意著中華文明源遠流長,生生不息。
神道:它的入口橫亙著一根青銅制作的龍杠,武官在此下馬,文官在此下轎。神道兩旁的十二對神獸,相傳都是當年幫助大禹治水立功的上古神獸。長得像獅子,頭上有角,身上有翅膀的,就是辟邪。民間都有供奉它,以求逢兇化吉。應龍,它的尾巴就是一個挖掘機,還有背負河圖的龍馬等等。
![]()
祭禹廣場:祭祀大鼎擺放在祭禹廣場,一走進祭禹廣場就可以看到大禹陵的碑亭,碑亭上的大禹陵這三個字是明朝一位紹興知府所題寫,相傳在公元前126年,漢武帝派司馬遷上會稽山來尋找大禹埋葬的地方,經過不懈的努力發現大禹的陵寢就在現在這個碑亭后面的山上,據說大禹是以山為陵。
秦始皇祭祀碑刻:據說在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出巡天下,來到會稽山祭拜大禹,這是秦始皇一生當中唯一一次親祭先代帝王陵,同時也開啟了祭祀大禹的最高禮儀,當時的丞相李斯負責把這件事情記錄下來,刻在了石碑上,此碑現在刻著的文字就是秦始皇統一六國后,頒行的文字秦小篆。如今每年谷雨這天祭祀大禹,形成了北祭皇帝陵,南祭大禹陵的中華民族先祖祭祀格局。
禹井:相傳大禹所鑿,井亭楹聯“德澤被萬方,軌范昭百代”贊頌其功績。
![]()
姒姓宗祠:全國僅存的大禹后裔聚居地,可了解姒氏家族千年傳承。
大禹銅像:大禹手持木耜,腳踏巨舟的形象,整個銅像高21米,重有118噸,雄偉壯闊,氣吞山河,站在這里可以俯瞰四周,整個會稽山的美景都可盡收眼底。
大禹紀念館:可以在此通過動畫視頻模擬等方式,了解4000多年前,爆發了一場持續20年的強降雨,華夏大地發生了滔天的洪水,房屋沖垮,莊稼沖毀,百姓流離失所,堯帝召開部落聯盟會議,大家推舉禹的父親去治水,他的父親用堵的方式,哪里有水就堵哪里,結果整整九年,不但沒有任何效果,下游還越淹越嚴重。舜登基之后以治水不利罪名把禹的父親賜死。任命禹為司空,命其繼續治水,剛開始禹治水也很不順,后來他改變了父親以堵為主的治水方法,利用水往低處流的規律,以疏為主,在洼地挖坑,把平地的水導向江河,最終引向大海,為了徹底把水治理好,禹帶著老百姓像野人一樣沒日沒夜在泥濘里穿梭,三過家門而不入,經過十三年的不懈努力,終于治水成功。
三是大禹陵景區旅游路線推薦
半日經典游路線:上午景區入口→乘烏篷船至禹陵碼頭→神道→大禹陵碑亭→祭禹廣場→禹祠→禹廟。下午登石帆山觀大禹銅像→大禹紀念館→南鎮旅拍。
一日深度游路線:增加了百鳥樂園、菲飲泉品茗、研學課程。
![]()
四是大禹陵景區交通指南
公交:在紹興北站乘坐“大禹號”巴士直達;市區可以乘坐公交車2路或者68路至“大禹陵站”。
自駕:可以導航至“大禹陵停車場”,停車費為10元/天,周末建議9:00前抵達。
五是大禹陵景區周邊美食
黃酒奶茶,木蓮豆腐,燒雞面,豆沙餡的定勝糕
![]()
朋友們,以上內容僅為個人觀點供大家參考,如有不妥之處或者沒講到的地方,還請朋友們在評論區留言分享,感謝!(配圖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告訴我們,我們會立即刪除,感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