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之后的一段時間,美國中西部的農民,成了中美貿易摩擦的焦點人物。
那幾年,媒體上常能看到這樣的畫面:
堆滿倉庫的大豆賣不出去,農場主在接受采訪時愁眉不展。
記者問:“中國不買了,你們怎么辦?”他攤攤手:“只能放著,等政府補貼吧。”
一時間,外界普遍認為這下美國農民要完。
![]()
畢竟,中國曾是美國大豆最重要的買家,中美關系一緊張,美國農戶就像被切斷了輸血管。
但幾年過去,事實卻證明,美國大豆種植戶并沒有像想象中那樣崩盤。
價格確實跌過,出口也確實受影響,但農場沒有倒一片。
他們照樣種地、賣豆、更新設備,甚至還能貸款擴張。
問題是,為什么?
01
根據美國農業(yè)部(USDA)數據,2025年,美國對中國的大豆出口量比上一年減少了40%左右。
這是十年來的最低點。
更戲劇性的是,2025年9月,中國一個月內一顆美國大豆都沒進口。
中國市場對美國大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高峰時期,中國進口的美國大豆占其出口總量的三分之一。
中國一停買,美國中西部的豆農立刻感受到了缺口。
一些農民表示,大豆滯銷,倉庫幾乎爆滿,還有人把糧食堆到簡易棚里,等市場好轉。
從農民的角度,這種焦慮很真實。
![]()
不過,如果你再去看農戶財務狀況、貸款違約率,就會發(fā)現另一面:
他們并沒有出現預想中的連鎖破產。
農機貸款還在正常還款,土地抵押違約率甚至在下降。
這說明,雖然賣不出去的畫面確實存在,但賠到破產并不成立。
02
美國農業(yè)最獨特的地方在于,它幾乎從不把自己當傳統(tǒng)行業(yè)看待。
在中西部的大豆帶,種植早就不只是春種秋收那么簡單。
它是一門金融化程度極高的生意。
在美國,大部分農戶都有農業(yè)保險。
這種保險分兩類:一類保產量,一類保價格,也就是說,如果天災導致減產,保險賠;如果價格下跌,保險也賠。
保險公司為了控制風險,會在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上建立空頭頭寸,也就是提前賣出大豆期貨合約。
當現貨價格真的下跌時,保險公司在期貨市場上賺到的錢,就能抵掉賠付農民的損失。
![]()
這相當于提前鎖價。
很多農民甚至自己就參與到期貨市場,在播種季前賣出期貨,確保收獲季時的最低收益。
他們不靠猜行情,而是靠制度來穩(wěn)收益。
所以,當出口減少、價格下跌時,美國農民并不是被動挨打。
他們的損失,大部分早在播種那天,就已經對沖掉了。
03
美國農業(yè)金融體系的成熟,是幾十年積累下來的結果。
早在19世紀,芝加哥期貨交易所就為了應對糧價波動而誕生。
那時的初衷很簡單讓農民提前鎖定未來的價格,避免被市場波動拖垮。
到了今天,這種機制早已深入美國農業(yè)的方方面面。
農民種地前,會看期貨行情來決定種什么、種多少;
保險公司根據期貨價格確定賠付基準;
貿易公司和金融機構在期貨市場分擔風險;
政府再通過補貼和政策信貸維持底線。
![]()
這是一套完整的閉環(huán)。
中國一減少采購,價格當然會下跌,但美國農民種地之前的合約價格早已鎖定。
即使現貨價大跌,他們依然能獲得基本收益。
這就是為什么,當外界以為他們賠慘了的時候,他們其實還在正常運轉。
04
當然,這并不意味著美國農民就沒事。
套保和保險能幫他們穩(wěn)住價格,卻救不了銷量。
根據美國出口監(jiān)測系統(tǒng)的數據,2024年美國大豆出口總量下降了約18%,對中國出口更是腰斬。
價格對沖掉的,是賬面上的風險;但“賣不出去”的貨,依然堆在倉庫里。
更大的隱憂來自南美。
巴西、阿根廷的大豆產量持續(xù)上升,港口和鐵路的改造讓運輸成本越來越低。
2025年,巴西的大豆出口總量已經超過美國。
![]()
這意味著,美國農民即使能保住收益,也可能逐漸失去全球市場的份額。
換句話說,他們活下來了,但活得不如從前。
美國農業(yè)的底氣,從來不靠天氣、運氣,而是靠制度。
這種制度讓他們能把農業(yè)變成一場金融游戲,風險分散到保險公司、期貨市場和政府手里。
哪怕貿易摩擦、價格波動、出口受限,系統(tǒng)都能把沖擊消化掉。
一個農民面對市場,幾乎不用自己扛風險,背后是一整套風險轉移鏈條。
所以,哪怕價格暴跌,美國農民的生活依舊穩(wěn)定。
他們的貸款、養(yǎng)老金、農機更新,都照常進行。
這正是美國農業(yè)能在波動中保持競爭力的底層邏輯。
對比之下,中國的農業(yè)問題,還需要學習。
“菜賤傷農、菜貴傷民”幾乎每年都會發(fā)生,價格漲跌完全靠市場情緒,農民缺乏對沖手段。
這些年,中國也在努力補課。
鄭商所推出了蘋果、紅棗、雞蛋等期貨品種,一些地區(qū)開始試行“保險+期貨”模式。
貿易摩擦確實讓美國大豆出口受挫,但并沒有動搖這個國家的農業(yè)根基。
![]()
芝加哥期貨市場、農業(yè)保險、政府補貼構成的那套體系,就像防震支架,讓沖擊被分散掉。
這場大豆風波,其實更像一次鏡鑒:
農業(yè)的現代化,不只是機械化、信息化,更是金融化。
能把風險提前算進制度的人,才有資格在市場里活得久。
圖片來源于網絡,侵權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