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藍字
![]()
孩子在生長發(fā)育階段,對營養(yǎng)的需求比較大,飯量相對也較大。一些孩子長期養(yǎng)成了暴飲暴食的不良飲食習慣,導致胃容量增大,在減肥期間容易出現(xiàn)吃不飽的情況。因此,在滿足孩子生長發(fā)育需要的同時,為防止其因感到饑餓而多吃導致熱量攝入超標,家長應該掌握哪些方法呢?
方法1
選擇飽腹感強的食物
飽腹感強的食物,往往存在3個特征,即蛋白質含量高、膳食纖維含量高、含水量高。高飽腹感的食物,能讓孩子更容易飽,更不容易餓,這樣就大大減少了進食的頻率和攝入的熱量。
蛋白質含量高的食物蛋白質分子比較大,身體消化較慢,更容易吃飽,也更抗餓,可選擇的食物包括雞胸肉、金槍魚、蝦、低脂牛奶、豆腐、瘦肉等。高蛋白質食物能夠促進肌肉的修復和生長,增加肌肉含量,進而提高新陳代謝速度。
膳食纖維含量高的食物膳食纖維吸水會膨脹,自然飽腹感很強。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包括草莓、蘋果、麥片及豆類等。高膳食纖維食物能促進腸道蠕動,減少身體對脂肪的正常吸收,有利于孩子控制體重。
含水量高的食物水沒有熱量,卻能占用一部分腸胃,也能增加飽腹感。
方法2
多吃原味食物
原味食品是指清淡、少油鹽的食物,或是未經(jīng)加工過的原始食物。用原味食物代替加工食物有助于減肥,如糙米取代白米、蒸土豆泥代替炸薯條等。
調味太重的食物在減肥期間應盡量少吃,因為添加的各類調味料會掩蓋飽腹感,讓孩子吃得更多!
研究表明,攝入過多的鹽,會增強淀粉酶活性,促進淀粉消化和小腸吸收游離葡萄糖,吸收的過剩的糖,則會轉化為脂肪并沉積下來。
方法3
改變進食順序
有些孩子習慣把不喜歡的食物先吃掉,把喜歡的留到最后,這樣的習慣從減肥角度上來說并不可取。
當把不喜歡的食物吃完時,我們可能已經(jīng)有5分飽了,但面對喜歡的食物,我們還愿意把它吃完,導致的結果就是吃撐了也減不了肥。
還有些孩子喜歡吃肉,往往會把葷菜吃完,最后吃飽了,素菜就不吃了,這樣很容易導致飲食失衡。
正確的進食順序應該是先湯后飯、先素后葷、先喜后厭,最好是在吃到七分飽時停止進食,這樣既不會吃多,也能保證在下一餐之前不會感到饑餓。
方法4
改變進食速度,專心進食
在吃飯時,最好能細嚼慢咽,不要狼吞虎咽,讓身體和大腦有一個傳輸“吃飽了”信號的時間。若等到大腦接收到“吃飽了”的信號時,肚子已經(jīng)撐得不行了。
有些孩子喜歡邊吃東西邊看電視或玩手機,這樣最容易長胖。若孩子的注意力被分散,其往往無法準確判斷自己已經(jīng)吃了多少,從而導致過度進食。而專心吃飯可以讓大腦更專注于食物的感受,從而避免因腦部信號傳遞慢而造成的進食過量。
方法5
嘗試少食多餐
很多人誤解了少食多餐的本意,少食多餐的原則是無論一天吃多少餐,食物的總量都不能改變。
通常一日三餐,正餐的時間間隔過長,在這期間我們就容易感到饑餓。若饑餓感持續(xù)加強,下一餐的攝入量就容易失控。但若多餐攝入,飽腹感就能更持久,從而抑制孩子想吃東西的欲望,達到控制食欲的效果。
另外,每餐少吃一點兒還可以緩解腸胃壓力,給身體足夠的時間去消化、吸收食物,抑制脂肪和多余物質囤積。
方法6
提供健康零食
無論是自帶便當還是外出就餐,餐前吃點兒零食(如一些堅果、無糖果干等)都有助于減少正餐的攝入量。
當我們在兩餐之間吃些健康的零食時,食物開始進入我們的胃,大腦也會產生“我已經(jīng)進食了”的飽足感,在正餐時自然就能少吃一點兒。
不要小看這些餐前零食,巧妙地食用能在正餐前就獲得3~4分的飽腹感!
本文來源: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出版《好方法 幫孩子高效減肥》、人衛(wèi)健康微信公眾號
編輯 | 康曉杰
校審 | 孫茜
策劃 | 王菲菲 崔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